●文/程中學
20 世紀50 年代,我的母親出生在四川南部一個封閉的小山村。用母親的話來講,清晨一起床,第一眼看到的是山,朝四個方向望出去,四周還是山。爬過跟前這座山,橫亙在眼前的還是巍巍大山,悠悠的青山一直延綿到天邊……山里日短地薄,霜凍來得早,糧食產(chǎn)量不高,人們常常食不果腹。吃夠了紅薯燉土豆、南瓜燴蘿卜的日子,母親說她小時候做夢都想走出大山,擺脫吃糠咽菜這種貧窮落后的生活。
最讓母親記憶深刻的是,每次去鎮(zhèn)上趕集,都要走很遠的山路,山路彎曲陡峭,坎坷不平。下陡坡時心臟似要被抖出來,上坡時又寸步難行。剛出發(fā)時背著背簍滿心歡喜,待走在沒有盡頭的山路上,疲憊代替了欣喜,好不容易拖著沉重的步子趕了集,再按原路返回,上坡下坎,精疲力竭,從集市上買回的東西倒成了累贅,沉沉地壓在背上?;氐郊遥p肩總會被勒出兩道血紅的印子,生生地疼……那時的母親常想,一定要走出封閉的山村,山的那邊就是另外一個世界。
父母親結(jié)婚后,把家安在了山外緊鄰鎮(zhèn)子的地方,離外面的世界更近了一步。母親說,出入的路方便了,改善生活處境的方法就多了,可做點小生意,再不濟種些菜去賣,離集市也近,掙錢的機會與門路相比窮山溝要多一些。母親堅信,只要肯干,定會有出頭之日。就這樣,母親一個看似簡單的愿望,落到實處就變成了一條從窮山溝通往希望的路。
母親勤勞節(jié)儉,心靈手巧。物資貧乏的歲月,母親靠著一雙勤勞的手為自己鋪一條解決溫飽之路。她在田地里也是一把好手,能干會干。她養(yǎng)的雞下蛋最大,喂的豬最肥,織出的毛衣花色很好看。菜園子里她精心種的菜樣樣都好,還沒進菜市場,就被飯店的人爭著買光。家里永遠被收拾得干干凈凈,小日子雖算不上富裕,但也不再為吃穿犯愁,倒也有著平常人的快樂和幸福。后來,就有了我。
從記事起,我的衣服是最干凈的,辮子上的頭繩是最鮮艷的。記得集市上第一次有人賣紅棉襖,好看又暖和,母親給我買了一件,我高興了好久。記憶中的第一雙紅皮鞋,是母親辛苦掙錢為我買的,引來同齡人羨慕的眼光。母親自己省吃儉用,她衣著樸素卻非常干凈。那時的母親,她的夢想在不知不覺間轉(zhuǎn)變了方向,不再是為她自己,而是用她的雙手在為我鋪一條充滿愛與陽光的成長之路。
我上學后,母親開始利用空閑時間去鎮(zhèn)上打零工,只上過兩年學的母親很喜歡為我買書,各種小圖書、童話、連環(huán)畫、作文書……我明白母親的心思,她小時候因為貧困想上學卻上不了,所以盡力給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她一步步把我扶到通往知識殿堂的道路上,讓我順利讀完大學。母親做到了。
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放在老屋里的那一箱箱書,沾滿了歲月的灰塵,也沉淀了母親對我的愛,蘊藏了母親對我無限的希望。母親為我買的那些書我至今都舍不得扔掉,每次看到那些書我心里都無比親切,我會一直保存下去。
母親常說,生活要有目標,朝著目標奮進總會有所收獲。在母親的心里,夢想是不分大小的,有夢想就有動力。母親用最簡單樸素的方式告訴我這個人生道理。她為自己定下一個又一個的目標,用勤勞的雙手一步一個腳印實現(xiàn)她的夢想。她走過的那些路,一步步堆積成她想要的人生。如今,我是母親生命的延續(xù),要繼續(xù)走那條她沒有走到、還沒走完并且還要繼續(xù)走下去的路。不管我走到哪里,都與她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都承載著她一生的深情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