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瀟含
我是一個很喜歡讀閑書的人,一讀起書就像是老房子著起了火。我堅信人是需要享受無用的樂趣的。透過文字,我們可以聞到顏色,聽到香味,看見葡萄酒杯里搖曳蒸騰的香氣,感覺自己像是一個正在孵化的繭,在被毛毛蟲稱為盡頭的地方變成了蝴蝶。
也許這樣的樂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方式去尋求,有的人在威士忌里找到,有的人在上帝那里找到,有的人在愛中找到,而我相信這種樂趣藏在文字里。對我而言,讀書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不必要非學(xué)到些什么,或者有明確的目的。要是想的話,一口氣讀完一本書也行,翻了兩頁之后棄置也行,只要讀書的過程是享受的,那么就一定會讓讀書成為一件順其自然的事情。
我以前最喜歡在閱讀的過程中尋覓下一本要讀的書的作者。語言從來不是中立的,它是有著明確的情緒的。想想,一個能被你欣賞的作者提及的作家或者書籍,一定不會讓你太過失望。
而最近,我最喜歡的決定讀什么書的方式是——去巴黎逛公墓。
巴黎最富盛名的拉雪茲神父公墓,被巴爾扎克描述為“一個按影子、亡靈、死者的尺度縮小了的微型巴黎,一個除了虛榮之外無任何偉大可言的人類眼中的巴黎”。他最終也被埋葬在那里,一同的還有寫下“我們的敵人其實是我們的主人”的拉封丹,說出“當(dāng)一個人不能擁有的時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記”的普魯斯特,還有躺在陰溝里也要仰望星空的王爾德。蒙馬特公墓里沉睡著大仲馬、左拉和司湯達(dá),他們的墓前常年被擺滿了鮮花。在對角線的另一端,是蒙帕納斯公墓,那里有莫泊桑、薩特和他那充滿爭議的婚姻的另一半波伏娃,還有毫不掩飾地忠誠于自己的杜拉斯。
相比于先賢祠里那些正襟危坐的作家們,諸如盧梭、伏爾泰、雨果這些被稱為塑造了法國民族性的大人物來說,這些與普通人葬在一起的作家們更受到世俗文化的喜愛。反正我也是個俗人,喜歡看些寫俗世的書。
當(dāng)我行走在其中的時候,首先遇到哪個作家,就去二手市場花一歐買一本他的發(fā)黃的舊書,好在他們都很有些名氣,不論如何總能找到他們的書。
我從不覺得那些公墓是冰冷陰暗的地方,相反,那里陽光普照,他們的文字以另外一種形式延續(xù)著他們的生命,他們的文字遠(yuǎn)強(qiáng)大于他們本身,它們響亮,不會褪色,不會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