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1 背景分析
新型冠狀病毒已經在全球肆虐兩年多,對全球經濟和人們社會生活影響巨大,可以說是全球面臨的“災難”。學生們對這場疫情及全民抗疫的經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生物學有關知識的學習提供感性認知和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引導學生關注并參與社會熱點問題、民生問題的討論學習,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相關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還能發(fā)揮生物學的專業(yè)優(yōu)勢服務社會。
2 學情分析與設計思路
筆者所教的學生是五年高職、三年中職學生,年齡在16~18歲,正處于青春期,精力旺盛。中職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的教育,學生在校期間不僅學習文化基礎課,還要學習旅游管理、電子商務、高鐵動車等專業(yè)課程,不參加高考,想繼續(xù)提升可以專接本、專轉本等。
針對學生特點,我校開設《生物與健康》課程,幫助學生樹立健康意識,提高自身健康素養(yǎng),自覺踐行健康生活方式。這節(jié)課以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切入點,以學生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親身經歷和情感體驗為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口,以蘇教版教材“傳染病”為基礎,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以情景對話、問題導入的思路設計教學,教授“傳染病”等有關健康知識。從教材順序上看,通常這節(jié)教學在學期結束前幾周完成,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背景下,筆者對教學順序進行了調整,把這節(jié)調整到開學初,通過情景導入、提出疑問、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歸納,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3 教學設計
3.1教學目標
①通過親身感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給人們帶來的“災難”,了解新型冠狀病毒的結構和功能,并從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角度,樹立生命觀念。
②分析全國各地為防止疫情擴散采取的各種措施,歸納、總結出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③收集新型冠狀病毒資料,培養(yǎng)查找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樹立勵志科研、科學探究的精神;掌握傳染病的知識,正確宣傳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積極辨別偽科學、迷信等,學以致用。
④掌握傳染病的常識,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健康生活的態(tài)度;將所學的科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并影響周圍的人,激發(fā)社會責任感;通過了解新型冠狀病毒的結構和增殖方式,理解國家采取的各種防疫措施的意義。
3.2教學重、難點
新型冠狀病毒的結構功能、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以及預防措施是本節(jié)重點;新型冠狀病毒的結構和功能是教學難點。
3.3教法及教學手段
教法:教師采取談話、提問、討論等方法進行教學,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不隨意批評任何一個學生,鼓勵、激發(fā)學生興趣,啟發(fā)學生思考,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引導學生探索、總結和運用。教學設計強調體驗式、感受式、疑問式;教學內容的編排強調邏輯性、遞進性;教學材料的選擇強調趣味性、新穎性和科學性。
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抽象變直觀,化虛為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4 教學過程
4.1課前準備
課前,教師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發(fā)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疾病的癥狀、我國采取的防治措施等資料。
4.2新課導入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2022年寒假過后,疫情在全國各地零星出現。自2月13日在蘇州發(fā)現病例后,南京高度重視,2月16日南京市各中小學、幼兒園收到緊急通知,按照市教育局緊急部署,每位學生都要進行核酸檢測,我們學校也不例外。為什么要做核酸檢測?核酸是什么?為什么做了核酸檢測就能篩查出陽性病人?為什么隔幾天就要做一次核酸檢測?
教師展示新型冠狀病毒的電鏡掃描圖,引出教學的主題——“傳染病”,并提出問題:你們認識這張圖里的生物嗎?這種生物引起什么疾???這個疾病和傳染病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教師聯系剛剛發(fā)生在每個人身上的親身經歷,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迅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
4.3學習新型冠狀病毒的結構功能
教師利用新型冠狀病毒電鏡下的圖片,從平面、立體、多角度展示新型冠狀病毒,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引發(fā)學生思考:新型冠狀病毒的結構是怎樣的?為什么起名叫新型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有什么特點?新型冠狀病毒有什么功能?新型冠狀病毒怎么被發(fā)現的?學生結合事先所閱讀的關于我國李賽科研團隊對新型冠狀病毒結構的研究過程,分析、討論問題,體會智慧、技術、毅力和團隊合作等對科研的重要性,從而認識并掌握新型冠狀病毒的結構特點和繁殖功能。
4.4回顧傳染病的知識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回顧初中學習過的傳染病的內容:什么是傳染病?什么是病原體?傳染病的傳播特點有哪些?傳染病的傳播要具備什么條件?傳染病按照傳播途徑,可分為哪幾類傳染???傳染病的危害是什么?傳染病怎么預防?在學生回顧傳染病的相關知識后,教師追問:新冠肺炎同初中學過的傳染病有什么關系?同時,展示傳染病的相關知識,使學生加深對傳染病的傳播及預防的理解。
4.5學習新冠肺炎與傳染病
教師展示打噴嚏傳播新型冠狀病毒的高速攝影圖像,使學生明確:氣溶膠傳播病是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之一,且危害極大。同時,學生分析后,認識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進行傳播的呼吸道傳染病,有傳染性、流行性的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從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等幾個方面討論:面對新冠肺炎傳染病,我們應該怎么做?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使學生認識新型冠狀病毒與傳染病的關系,掌握新型冠狀病毒引起新冠肺炎的原因,理解新型冠狀病毒里的核酸在引起新冠肺炎中起的作用,從而明白核酸檢測的意義所在,進一步理解國家采取的各種防疫措施。
4.6作業(yè)設計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2020年以來,全球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流行,你認為該病大流行的可能原因是什么?怎樣避免這些傳染病的發(fā)生?每節(jié)課后,還會布置作業(yè)“收集最新疫情情況”,在下節(jié)課前2 min 由“疫情通報員”上講臺通報疫情最新情況,從而使學生關注疫情變化并做好各種防護措施。
5 教學評價
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以及學生的個體差異等,設計適合自己的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評價工具,制定切實可行的評價標準(表1)。
6 教學反思
生物學教師要在學科教學中緊扣跟生物學有關的社會熱點、難點,在關注生活中生物學問題、科學地傳授生物知識的同時,找準切入點,使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落地。本節(jié)課上,教師在教學中滲透生命健康教育,尊重自然規(guī)律,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學生學習了一系列傳染病的相關知識,且親身經歷新型冠狀病毒防疫的過程,以后一定能從容面對傳染病,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參考文獻:
[1]汪忠.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生物學·八年級下冊[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4:84-90.
[2]段純.基于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深度學習教學設計[J]中學生物學,2021,(11):61-53.
[3]張海鷗.發(fā)展學生高階思維的項目式學習[J]中學生物教學,2021,(11):24-26.
[4]呂甜甜.以“新冠肺炎疫情"為情境的校本課程的開發(fā)[J].中學生物學,2021,(10):27-29.
[5]吳舉宏.從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yǎng):給生物教師的101條新建議[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