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欒慶書,姜 旭,馬紀紅,董小波,白慧敏
(1.遼寧省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院,遼寧省森林保護重點實驗室,遼寧 沈陽 110032;2.遼寧白石砬子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遼寧 丹東 118201;3.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周家店林場,遼寧 阜新123108;4.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林業(yè)發(fā)展服務(wù)中心,遼寧 阜新 123100;5. 遼寧省林業(yè)調(diào)查規(guī)劃院,遼寧 沈陽 110122)
白蠟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又名為花曲柳窄吉丁、梣小吉丁,屬鞘翅目Coleoptera 吉丁蟲科Buprestidae,危害木樨科白蠟屬Fraxinus和流蘇樹屬Chionanthus的樹木,是我國重要的檢疫性蛀干害蟲,對絨毛白蠟Fraxinus velutina、洋白蠟F.pennsylvanica[1]、歐洲白蠟F. excelsior[2]、美國白蠟F.americana[3]、美國流蘇樹Chionanthus virginicus等危害較重。白蠟窄吉丁國內(nèi)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4-5]、山東、內(nèi)蒙古[5]、北京、天津[6];國外分布于朝鮮、蒙古、日本,并傳播到美國35 個州[7-8]、加拿大5個州[8-9]和俄羅斯、烏克蘭[10]。
白蠟窄吉丁幼蟲在樹干韌皮部、形成層和木質(zhì)部淺層蛀食危害,受害的白蠟樹樹皮開裂、脫落,導(dǎo)致樹勢衰弱甚至死亡。新羽化成蟲常在同一寄主樹或者附近樹上繼續(xù)產(chǎn)卵為害[11]。因此,白蠟行道樹或者苗圃地一旦被侵染,危害逐年加重,通常1~3年可致死樹木[12]。幼蟲在樹皮內(nèi)隱蔽危害,并不像天牛等蛀干害蟲具有將木屑及蟲糞推出坑道的特點,從外部很難發(fā)現(xiàn)受害癥狀及部位[12]。
盡管防治較為困難,但是對白蠟窄吉丁采取積極的防控措施比起棄管和直接砍掉從經(jīng)濟效益、環(huán)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上核算都是合理的[9]。目前采取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誘捕器誘捕、釋放天敵、纏繞紗網(wǎng)和藥劑防治等。利用誘捕器和順式3-己烯醇誘餌cis-3-hexenol lures 能夠成功誘捕白蠟窄吉丁,減輕美國白蠟的危害狀[3]。白蠟吉丁柄腹繭蜂Spathius agrili、白蠟吉丁嚙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和Spathius galinae作為白蠟窄吉丁幼蟲的寄生蜂,已經(jīng)在美國定居[13-14]。在北京和天津的調(diào)查顯示,啄木鳥和白蠟吉丁嚙小蜂的跟隨作用較強,對白蠟窄吉丁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15]。在藥劑防治方面,有使用3 種藥劑呋蟲胺、噻蟲嗪、甲氨基阿維菌素防治白蠟窄吉丁的試驗報道[16],藥劑種類較少,無法滿足日益嚴峻的防治需求。因此,本試驗選擇7 種藥劑組合進行樹干噴灑和8 種藥劑組合進行打孔注藥防治研究,以期為苗圃地和行道樹防控白蠟窄吉丁幼蟲提供參考。
供試藥劑:40% 氧樂果(重慶農(nóng)藥化工(集團)有限公司)、1% 甲維鹽(河北圣禾化工有限公司)、25% 溴氰菊酯乳油(拜耳作物科學(xué)(中國)有限公司)、5% 吡蟲啉(河南比賽爾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20%氰戊菊酯乳油(江蘇豐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5%高氯·甲維鹽(山東濱豐揚農(nóng)技術(shù)有限公司),清水處理作為對照(CK)。蟲源:絨毛白蠟樹干上自然生長的白蠟窄吉丁3~4 齡幼蟲,防治試驗直接在樹干上開展。
試驗在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扎蘭營子鄉(xiāng)汪四營子村苗圃地開展,苗圃面積3 300 m2,8 年生絨毛白蠟,胸徑(4.65±0.22)cm(n=32),樹高(5.80±0.38)m(n=32),株行距為2 m×2 m。前期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試驗地被害株率為71.0%,單株白蠟窄吉丁羽化孔(2.65±0.30)個,為中度危害[6]。
1.2.1 樹干噴灑試驗
試驗時間為2019 年4-7 月,白蠟窄吉丁3~4齡幼蟲。2019 年4 月11-12 日,選用7 種藥劑組合,樹干噴灑的藥液分別為40%氧樂果5 倍液、1%甲維鹽10 倍液+25%溴氰菊酯10 倍液組合、5%吡蟲啉10 倍液+20% 氰戊菊酯10 倍液、5% 高氯·甲維鹽5 倍液、1%甲維鹽5 倍液、25%溴氰菊酯5 倍液、20% 氰戊菊酯5 倍液,清水處理作為對照(CK)。每種藥劑組合噴灑30 株樹。
1.2.2 打孔注藥試驗
2019 年4 月18-19 日,打孔注藥為藥劑原液加有機硅助劑,藥劑分別為40%氧樂果+1%有機硅、1% 甲維鹽+25% 溴氰菊酯+1% 有機硅、5% 吡蟲啉+20% 氰戊菊酯+1% 有機硅、5% 高氯·甲維鹽+1% 有機硅、1% 甲維鹽+1% 有機硅、25% 溴氰菊酯、5% 吡蟲啉+1% 有機硅、20% 氰戊菊酯。各取10 mL 藥液裝入10 mL 黑色尖嘴瓶中(避免藥液受到陽光照射而分解),用充電式手鉆在樹干基部距地面20 cm 處打直徑0.6 cm、深度3.0~4.0 cm 孔,孔與樹干呈45°角斜向上,將尖嘴瓶插入孔內(nèi)、塞緊,藥液隨樹液流動而緩慢流出。每種藥劑組合注射30 株樹。
噴灑和注藥后的絨毛白蠟0.1~2.1 m 樹干用尼龍紗網(wǎng)繞樹干一圈,將樹干緊緊裹住,外面用膠帶粘住,樹干不要留缺口。2019 年7 月24-25 日,對防治效果進行調(diào)查。以絨毛白蠟樹皮縱裂區(qū)域(白蠟窄吉丁危害的基本特征)的數(shù)量作為蟲口基數(shù),以新羽化孔及紗網(wǎng)咬孔數(shù)量作為未殺死蟲體數(shù)量。
1.2.3 數(shù)據(jù)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用SPSS 25.0 進行比較和分析。不同藥劑的防效,使用One-Way ANOVA 中Dunnett T3檢驗進行比較。林間防治試驗采用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D為防治效果;A為處理區(qū)蟲口減退率;B為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
從表1 可以看出,用藥后7 種藥劑組合的防效順序為40% 氧樂果>1% 甲維鹽+25% 溴氰菊酯>5% 高氯·甲維鹽>5% 吡蟲啉+20% 氰戊菊酯>20%氰戊菊酯>1% 甲維鹽>25% 溴氰菊酯。樹干噴灑40% 氧樂果對白蠟窄吉丁幼蟲的防效最佳,達到73.20%,顯著高于其他藥劑的防治效果;1%甲維鹽與25% 溴氰菊酯復(fù)配使用的防效(60.66%)高于單獨使用1% 甲維鹽(50.03%)和25% 溴氰菊酯(48.20%)的防效;5% 吡蟲啉與20% 氰戊菊酯復(fù)配使用的防效(54.80%)略高于20% 氰戊菊酯單獨使用的防效(51.36%);噴灑25% 溴氰菊酯的防效最差。
表1 樹干噴灑藥劑對白蠟窄吉丁幼蟲防治效果
從表2 可以看出,用藥后8 種藥劑組合的防效順序為40%氧樂果+1%有機硅>1%甲維鹽>5%吡蟲啉+1% 有機硅>5% 吡蟲啉+20% 氰戊菊酯+1%有機硅>1%甲維鹽+25%溴氰菊酯+1%有機硅>5%高氯·甲維鹽+1%有機硅>25%溴氰菊酯>20%氰戊菊酯。40% 氧樂果+1% 有機硅的防效最好(82.64%),顯著高于其他藥劑的防效;1% 甲維鹽、5% 吡蟲啉+1% 有機硅、5% 吡蟲啉+20% 氰戊菊酯+1% 有機硅的防效都大于53.00%,對白蠟窄吉丁幼蟲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而1% 甲維鹽+25% 溴氰菊酯+1% 有機硅、5% 高氯·甲維鹽+1% 有機硅、25% 溴氰菊酯、20% 氰戊菊酯的防效較差,無法有效控制白蠟窄吉丁的幼蟲危害。
表2 打孔注藥對白蠟窄吉丁幼蟲防治效果
1% 甲維鹽+25% 溴氰菊酯+1% 有機硅復(fù)配使用對白蠟窄吉丁幼蟲的防效(47.08%)低于1%甲維鹽單獨使用時的防效(62.12%),而高于25%溴氰菊酯單獨使用時的防效(37.63%);5%吡蟲啉+20%氰戊菊酯+1% 有機硅復(fù)配使用的防效(53.09%)低于5% 吡蟲啉+1% 有機硅的防效(57.36%),而高于20%氰戊菊酯單獨使用時的防效(35.97%)。
在樹干噴灑試驗中,1% 甲維鹽與25% 溴氰菊酯復(fù)配使用的防效高于2 種藥劑單獨使用時的防效;5% 吡蟲啉與20% 氰戊菊酯復(fù)配使用的防效也高于20%氰戊菊酯單獨使用時的防效,說明樹干噴灑時藥劑溶液的合理復(fù)配能夠有效提高對白蠟窄吉丁幼蟲的林間防效。在打孔注藥試驗中,藥劑的復(fù)配使用并未提高對害蟲的防效,原因可能是藥劑原液混合后無法很好的互溶,影響了藥效的發(fā)揮。添加1%有機硅藥液的總體防效高于未添加有機硅藥液的防效,說明添加有機硅對白蠟窄吉丁幼蟲的控制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這是因為有機硅具有很好的延展性,能穿透作物細胞具有很好的滲透作用,帶動養(yǎng)分物質(zhì)被植物吸收利用。
利用樹干噴灑和打孔注藥2 種施藥方法,40%氧樂果對白蠟窄吉丁幼蟲都具有最好的防效,而打孔注藥的施藥方法防效更好,是理想的防治藥劑。對于1% 甲維鹽+25% 溴氰菊酯的藥劑組合以及5%高氯·甲維鹽來說,樹干噴灑比打孔注藥能夠取得更好的防效;對1%甲維鹽來說,打孔注藥的防效大于樹干噴灑;5%吡蟲啉+20%氰戊菊酯復(fù)配使用時,2 種施藥方式的殺蟲效果差別不大。通過打孔注射25%溴氰菊酯和20%氰戊菊酯對白蠟窄吉丁幼蟲的防效都較差,不宜作為林間防治白蠟窄吉丁的藥劑。
綜合考慮對白蠟窄吉丁幼蟲的防效及藥劑成本,樹干噴灑推薦使用40% 氧樂果,或者1% 甲維鹽與25%溴氰菊酯的組合;打孔注藥推薦使用40%氧樂果+1%有機硅助劑,或者1%甲維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