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
本文主人公李享知
李小玲三姐妹
23年前,因受不了生父家暴,13歲的李小玲和妹妹投奔生母和繼父。此后,一家9口人的生活讓繼父不堪重負。既便這樣,繼父仍鼓勵3個繼女靠讀書走出大山。無論多難,他都會保證3個繼女的學業(yè)不會被貧困阻斷。
繼父的關(guān)愛和呵護治愈了李小玲姐妹童年的創(chuàng)傷,在繼父的撫育下,三姐妹相繼考入名校讀研,如今分別成為公務(wù)員、硅谷工程師、市級優(yōu)秀教師。農(nóng)民繼父的堅韌和善良受到社會贊譽,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已成為一名公務(wù)員的李小玲永遠忘不了13歲時的那一幕——
那是1999年4月的一天,爺爺拎著簡單的行李,帶著李小玲和妹妹李小玉前去投奔媽媽李水英。
李小玲是有生父的,兩年前,母親和父親離了婚,小妹李冬冬跟母親生活,她和二妹李小玉跟父親生活。李小玲和二妹學習成績很好,乖巧懂事。然而,父親不但好逸惡勞,還癡迷賭博,只要輸了錢,回家就對李小玲姐妹非打即罵,爺爺心疼兩個孫女卻愛莫能助。后來,家里實在揭不開鍋了,兩個孫女學也上不成了,為了給孫女尋條活路,爺爺決定舍下臉面求助前兒媳。前兒媳已經(jīng)再嫁,現(xiàn)在的丈夫也有3個孩子,他最擔心的是,如果前兒媳現(xiàn)在的丈夫不同意接納這兩姐妹,她們還得跟著父親受苦,因此,爺爺一路叮囑李小玲姐妹,見了繼父一定要嘴甜。
到了母親家,李小玲看到母親李水英正在院子里干活兒,便上前喊了聲“媽媽”,李水英抬頭看見前公公和兩個女兒拎著包裹站在面前,頓時愣住了。
李水英明白前公公帶兩個女兒來到她家的用意,她不想把兩個孩子推出去,但又怕現(xiàn)在的丈夫李享知不同意。丈夫下田干活去了,能不能收留就看他了。家里已經(jīng)有4個孩子了,而且她身體不好,丈夫負擔很重。
臨近中午,李享知回來了,肩上扛著農(nóng)具,褲腿上滿是泥巴。爺爺示意兩個孫女叫“爸爸”,李小玲和二妹怯生生地叫了聲“爸爸”后,緊張地看著繼父的神情。李享知看著瘦弱的姐妹倆愣住了,這時小妹李冬冬跑過來,和兩個姐姐站成一排,懇求道:“爸爸,您就讓姐姐留下吧,求求您了!”
李享知放下農(nóng)具,上前攬過李小玲和李小玉,輕聲說:“只要不嫌跟著我受苦,那就一起過吧!”繼父這個充滿愛意的動作讓李小玲意識到:她和妹妹得救了!
此后,李小玲和兩個妹妹,還有繼父的3個孩子,一家9口人擠在幾間低矮破舊的磚房里,每頓飯都要煮滿滿一大鐵鍋,盛飯還要排隊。這個家?guī)缀跤衫^父一個人撐著,非常艱難,李小玲怕繼父嫌棄她和二妹,總是搶著干活兒。繼父看她們的眼神透著憐愛,繼父的孩子對她們也很好,這讓李小玲心里踏實了不少。被繼父收留,李小玲還有一個心愿,那就是能繼續(xù)讀書,可她不敢提出來,怕受到繼父的責罵。
意想不到的是,隨后的周一早上,繼父讓她和妹妹收拾書包,說聯(lián)系好學校了,讓她們馬上就去上學,不上學就沒有希望。
6個學生每年的學雜費就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為增加收入,繼父承包了別人的12畝田,他曾是一名農(nóng)技員,有著過硬的種田本領(lǐng)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種菜、種稻、制種等樣樣精通,一年四季,他天天泡在田里,幾乎沒有閑下來的時候。
一個周日的上午,李小玲到田里給繼父送飯,聽到繼父和一位鄉(xiāng)親的對話,對方說:“留下那兩個女伢子算是夠積德的了,還要供她們讀書,你就不怕把自己累死?”只聽繼父嘆了口氣說:“孩子不讀書將來沒前途,我不忍心看她們再重復(fù)我的老路?。 ?/p>
繼父的話讓李小玲非常感動。到繼父家的第二年,母親的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越來越嚴重,膝蓋腫得和大腿一般粗,田里的活兒干不動,只能在家干點輕活兒。無論多累多苦,繼父都從沒抱怨過。
有一次,李小玲到田里給繼父送飯,看到繼父累得直不起腰,她眼圈不禁泛紅,心里有很多話,卻說不出來,沒想到繼父卻樂呵呵地說:“咱們國家的政策好,只要肯努力,一定會有出路的,你們的任務(wù)就是學習,我們這個家一定會好起來的!”
繼父的樂觀精神和不怕吃苦受累的堅韌品格深深烙在了李小玲心里。她覺得,繼父不但是她的恩人,還是她人生路上的燈塔,指引著她和妹妹發(fā)奮前行。
在村里,別的人家20世紀90年代初就告別了吃紅薯拌飯的日子,李小玲和繼父一家吃紅薯拌飯的日子卻延續(xù)到了2002年。無論日子多苦,繼父都能滿足李小玲和妹妹學習上的要求。
初二時,因為家里窮,李小玲實在不忍心向繼父要錢買文具,平時筆記本和圓珠筆都用得特別省,有時還偷偷撿別人丟棄的圓珠筆芯用。有一次,李小玲寫作業(yè)圓珠筆沒油了,妹妹也沒多余的筆,這時,繼父進來了,看到她愁眉苦臉,忙問怎么了?李小玲低聲說:“圓珠筆沒油了?!崩^父轉(zhuǎn)身從里屋拿來兩元錢,讓她去買筆,并向她們姐妹鄭重承諾,家里再困難,買文具的錢也不會少她們的,學生沒有文具,等于戰(zhàn)士沒有槍。此后,每個月李小玲和妹妹都會從繼父那里得到5元錢買文具。
李享知、李水英夫婦
04D6D49D-437D-4CE8-BB67-EDC0E584C8E4平時,李享知說得最多的是,只有讀書才是走出農(nóng)村的唯一出路,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在繼父家里,有這樣一條不成文的“家規(guī)”,只要進入高中,不管是哪個兒女,放學或放假回家不準再做家務(wù)或去田里干活,只能專心致志地學習。李小玲和妹妹懂得繼父的良苦用心,她們比學趕超,一次次把優(yōu)異的成績單拿回家。
李小玲讀高一時,到了繼父送伙食費的日子。李小玲準時等來了繼父,他衣服上沾滿了泥點,笑著從破爛的褲兜里摸出一張百元鈔票遞給她,并叮囑她別太省,得保證營養(yǎng)。后來,李小玲從母親那里了解到,繼父送錢當天,家里沒有錢,是繼父向別人借了一百元錢給她送來的。
在李小玲眼里,繼父是個硬漢子,所有的苦他都默默扛下。高三時,李小玲每個月才能回一趟家,有一次回家,母親說繼父上次給她送東西回來的路上,下起了大雨,繼父沒有帶傘,渾身淋得透濕,當天晚上發(fā)燒感冒,卻舍不得花錢吃藥打針,又放不下田里的農(nóng)活,硬是扛了半個月,身體也沒有恢復(fù)。
在李小玲眼里,繼父對她們?nèi)忝靡暼缂撼觯屗齻兏惺艿搅藵鉂獾母笎?。三妹李冬冬至今最難忘的是這樣一件事情——
2008年元月中旬,史無前例的低溫加上暴雪襲擊南方,湖南郴州成為雪災(zāi)最嚴重的地市。當時,李冬冬在郴州明星學校復(fù)讀,雪災(zāi)發(fā)生時,正值學校放假。郴州斷水斷電,通訊中斷,同學們陸續(xù)被家人接走了,李冬冬在郴州一無朋友,二無親人,宿舍只剩下她一人,孤獨、寒冷加上兩天沒吃溫熱的食物,莫名的恐慌讓李冬冬每一秒都像在煎熬。
就在李冬冬愁眉不展的時候,宿舍里走進來一個人,那人穿著一件軍大衣,鼻子凍得通紅,笑呵呵地看著她,李冬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來人正是繼父。李冬冬再也繃不住了,撲到繼父懷里大哭起來。
繼父為接李冬冬幾乎花光了過年的錢。李冬冬有些內(nèi)疚,繼父卻平靜地說:“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年!”
不幸的童年一生都在治愈。李小玲經(jīng)常想,如果沒有繼父無私的付出和愛,她會是一個心里充滿仇恨的人。
繼父種了一輩子地,當年卻是村里為數(shù)不多的高中生,深深懂得文化的重要性。繼父還在村里當過文書、村主任、鄉(xiāng)鎮(zhèn)人大代表。他心胸豁達,與人為善。在學校受到了委屈和不公,李小玲向繼父傾訴,繼父會勸慰她“多做點事不會掉塊肉”“吃虧是?!薄叭诵亩际侨忾L的,用行動感動別人”。
繼父是鄉(xiāng)親們公認的“大好人”,村里出工修水溝、挖田埂、造水井,最苦最累的活兒都是繼父攬過去的,村里分東西,他拿到的都是最差的,遇到不公平的事情總能保持一顆平常心。有一次,繼父帶領(lǐng)村里人做水稻育種,結(jié)完賬后發(fā)現(xiàn)少給了一戶農(nóng)民100元錢,他便特意登門把錢送到了那戶人家里,還為自己的工作疏忽道歉。
繼父待人寬厚,即便李小玲和妹妹做錯了事,繼父也從來沒說過一句重話,而是給她們擺事實講道理,如山父愛不但療愈了李小玲充滿仇恨的心靈,也讓他們體會到了幸福的滋味,懂得了感恩。
最讓李小玲欽佩的是,繼父這個當年的老高中生喜歡讀書,非常上進。2011年,鄉(xiāng)農(nóng)技站面向全鄉(xiāng)招聘農(nóng)技站站長,52歲的繼父參加了招考,從200多人中脫穎而出。
2004年6月,李小玲以優(yōu)異的成績踏入湘潭大學的校門,2010年又考取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碩士;2005年,李小玉考取武漢大學外語系,2010年又考入美國林肯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2008年,李冬冬考取北京師范大學,后來又攻讀了母校的在職研究生。
對于三姐妹的選擇,母親當初很反對,說她們念完大學要工作掙錢養(yǎng)家才對。繼父卻說服了母親,說那么難的時候都熬過來了,也不差這兩三年,只有多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李小玉赴美讀書,要到北京坐飛機,繼父一路送她到機場。為了省下200元打車錢,他扛著女兒的大行李箱,在北京的地鐵里被擠得喘不過氣來,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到達機場時,李小玉發(fā)現(xiàn)繼父的外套已經(jīng)被汗水濕透了。
李小玲碩士畢業(yè)后,參加了事業(yè)單位招考面試??荚嚽?,她對繼父說自己有些緊張。繼父便拿自己52歲參加鄉(xiāng)農(nóng)技站站長招聘面試的事情鼓勵她,說年輕人更應(yīng)該接受鍛煉。
為了讓李小玲更有針對性地備考,繼父還模擬考官,并用春晚小品“老人摔倒扶不扶?”為題,讓李小玲回答。神奇的是,繼父出的這道模擬題正是李小玲的面試題。
如今,李小玲已在一家事業(yè)單位上了班,李小玉在美國硅谷當了名工程師,李冬冬也成為一名人民教師。
李小玲和兩個妹妹從未忘記繼父對她們的如山父愛和養(yǎng)育之恩,平時經(jīng)常打電話問候繼父,每年還相約去看望繼父。讓李小玲心酸的是,她們成才了,繼父卻白發(fā)多了、臉上的皺紋深了,多年沉重的擔子都沒有壓垮的背,現(xiàn)在慢慢駝了。
2022年3月19日,是繼父63歲生日,因為疫情和工作原因,三姐妹不能回家陪父親過生日,李小玲在視頻里含淚說:“爸爸,您的養(yǎng)育之恩比山重,我很愧疚現(xiàn)在還不能讓您過上富足的生活,我們永遠愛您!”繼父說:“我現(xiàn)在的生活比以前強多了,你們是爸爸的驕傲,爸爸也愛你們!”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04D6D49D-437D-4CE8-BB67-EDC0E584C8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