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
鄭思維(左)/黃雅瓊在比賽中.
“我想講一群平凡人幾十年的生活故·事,”曾執(zhí)導(dǎo)《美人心計》《步步驚心》的中國香港導(dǎo)演吳錦源告訴《環(huán)球時報》 記者。他說,《獅子山下的故事》之所以將茶餐廳作為觀察窗口,是因為“民以食為天,人的生活離不開吃,吃可以體現(xiàn)地方人情,而茶餐廳是充滿香港吃飯文化的地方,是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
談到自己對“獅子山精神”的理解,吳錦源表示,“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獅子山下的故事》主題曲歌詞)……香港居民來自各地,都有自己的故事,近一百年來香港經(jīng)歷了很多事,從大時代的變遷到小人物的掙扎求存。在面對人生崎嶇時守望伸手,互助互愛是一種力量,這是我理解的獅子山精神”。
被問到《獅子山下的故事》 為什么選擇回歸、申奧等時間節(jié)點時,吳錦源說:“香港回歸是中國人的愿望,對于我來說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頗有終于等到這一日之感。而申奧是一件全中國都?xì)g慶的事,作為中國人,深感驕傲?!?/p>
吳錦源表不,《獅子山下的故事》中的角色大多有原型人物,取材于周邊的親人、朋友、朋友的朋友,或者某些會新聞中的人物。而要展現(xiàn)草根人物難的就是“真”,吳錦源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要把真正的人性表現(xiàn)出,這有賴于演員對角色的信服,與之融為一體,盡量抹去表演的痕跡,而且員之間的互動非常重要,“欣喜的是,我們的演員都很融洽,戲里戲外的感情都很好,演出時就更投入了”。
近年來不少香港導(dǎo)演北上與內(nèi)合作拍攝影視劇,在吳錦源看來,香港市場是有限的,內(nèi)空間,“而且作為中國人,港人回到內(nèi)地工作也是很正常的事,也感謝市場接納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