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閑
大二那年,我有一次被誤會為去宏村寫生的美術(shù)生的經(jīng)歷,于是宏村這個名字像一片輕輕落在水面的葉子,在我的心里漾開一圈圈漣漪。
后來啊,在一個煙雨迷蒙的六月,我真的踏上了研學(xué)的旅途,去了一趟夢里的宏村。
1.初相識
宏村坐落于皖南黟縣,從學(xué)校出發(fā)是在早晨,抵達宏村的時候,時間已接近傍晚。
由于提前聯(lián)系好了打算落腳的民宿,負責接待的姐姐等在景區(qū)門口。她給我的第一印象極深,啟齒便是一口婉轉(zhuǎn)清甜的吳儂軟語,笑眼里滿是皖南女子的溫柔與和善,但作為生意人,在她身上,又有著一種利落大方的氣場。
正如提前了解到的那樣,安徽由于地理位置處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帶,由淮河一分,分為皖南和皖北,安徽人的性格也兼有北方人的爽快和南方人的細膩。
也許很難將這樣一位集美好于一身的女子與充滿現(xiàn)代工業(yè)氣息的三輪電瓶車聯(lián)系在一起,但接下來,我們的確就是坐在她的電動三輪車到達民宿門口的。車子行駛在青石路面上,搖搖晃晃,卻頗有意趣。青石年代久遠,路面參差,難免顛簸,一路上,她提醒著我們坐穩(wěn)扶好,并講解著宏村的歷史,甜甜的徽州話蕩漾在路過的每一寸山水,抑揚頓挫,輕柔舒緩。我陶醉在這聲色里,微微閉上眸子,寧愿車子一直不要停,就在這條古樸的小路上走下去,
平仄生香……
穿街過巷,車子“吱呀”一聲停在了民宿的門前。留宿的地方是一座原始徽派小筑,粉墻黛瓦,門階斑駁,青苔浸潤,小院雅致,蘭花纖柔。
接待我們的姐姐告訴我們,宏村又叫“弘村”,由于宏村的創(chuàng)始人姓汪,宏村的居民多是其后代,因此宏村人也大多是汪氏人士。宏村最大的特點在于徽派建筑,在這里,保留完好的民居多達140多幢,而在徽派建筑中,民居、祠堂和牌坊最具典型,被稱為徽州古建筑三絕。
2.慢慢走,欣賞啊
第二天清晨,微微細雨,薄霧氤氳下的宏村如一卷詩畫,水天一色,一脈天青。黛瓦,粉墻,紈云,流嵐,玉岫,徽派建筑與宏村的自然風光堪稱渾然一體,相得益彰。挑簾一望,映眸是煙雨走筆,潑墨千年的寫意,虛實相間,仿佛一夢醉到癡絕處。
出了民宿往外走,巷子里已有早起的人家打開門店賣起早點。
來到一家早餐鋪,揀了靠窗的位置坐下來,和同行的人商量著點了一碗餛飩和一屜小籠包,餛飩的湯底不見一滴油花,但鮮柔清澈,餛飩宛如拇指肚大小,盛在碗里好像一尾一尾的小魚兒,格外可人。
因為日程緊,同行的人急急地呷著熱湯,早鋪的阿婆一邊為我們擺好蘸碟,一邊和我們聊天:“湯剛熬好,小心燙。來宏村玩,要戒‘急’,宏村并不大,時間總是足夠用的。宏村是很好看的,腳步太急,怕要辜負這次旅程噢。你們年輕人啊,腳步總是太快。來宏村呀,不怕節(jié)奏慢,早飯要慢慢用,就像這里的生活,也是慢慢的,慢慢走,慢慢看,不著急的……”
舀起一匙魚兒一樣的小餛飩,含進口中,細細地嚼,憑窗聽雨,雨聲酥酥潤潤,想起朱光潛先生的“慢慢走,欣賞啊”,我恍惚覺得,生活真的可以放慢節(jié)奏,在這里,時間都舍不得溜走。
3.駐足處
宏村的民居很多,這些民居保存得很好,富有濃厚的年代感,一些特色建筑也很多,比如有“民間故宮”之稱的承志堂,歷史悠久的汪氏宗祠,清新古樸的樹人堂……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南湖書院和月沼。
南湖書院:
南湖的景致很有一種江南水鄉(xiāng)的風格。湖對岸是一條街道,隔街是經(jīng)典的徽派建筑。
南湖湖中有一拱精致的畫橋,走過畫橋,來到街上,就能看到南湖書院。
南湖書院相當于六所私塾的合并,取名“以文書閣”,又叫“南湖書院”。書院分為六個部分:志道堂、文昌閣、會文閣、啟蒙閣、望湖樓及祗園。每個部分相當于不同的年級,比如在啟蒙閣讀書的是年齡較小的孩子,處于啟蒙階段。站在堂前,輕撫兩側(cè)柱上的楹聯(lián),腦中映出明清時代學(xué)子童稚的樣貌,捧起詩書細細誦讀,朗朗書聲回蕩了千百年……
月沼:
月沼,是宏村的中心,也稱“月塘”。月沼呈半月形,因此得名。塘沼四周鋪展青石,池水可供洗滌、飲用等。
走到月沼,看到有女孩子在池邊浣衣,有婦人在洗炊具,于是開始感受到鮮明的生活氣息。
4.再回眸
坐上回程的車,我靠在窗邊,像小酌一壺茶一樣細細品味這一段悠然的慢生活。
宏村畢竟是旅游景區(qū),帶有商業(yè)化氣息也在所難免。有人說,宏村的商業(yè)化太嚴重,我卻覺得這樣也好,宏村不是世外桃源、瑤池仙境,有煙火氣的地方才是人間。
總之,宏村給我最大的感觸,無論是歷史還是人文,都給我一種“不著急,慢慢來”的不緊不慢的節(jié)奏感,生活可以慢一點,且行且停停。
編輯/苗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