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翠
小學音樂課程作為教學的重點,必須適合新的標準,在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注重發(fā)揮音樂對學生智慧啟迪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雖然目前的小學音樂教師都能力明確音樂課對學生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方式卻非常單一,教學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無法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要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學生,扎實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就必須深入實施教學改革,加強社會的關注度,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也要共同努力,為實現小學音樂教學的改革奠定基礎?,F狀,從音樂教學改革的意義入手,提出改革教學的新方式,切實提高教學的質量。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農村小學,雖然孩子們對音樂知識知之甚少而且也沒有參加過業(yè)余的興趣班培訓,但并沒有妨礙他們對音樂的喜愛。當我面對孩子一雙雙渴求的眼睛,我不停地問自己:如何讓農村的孩子在音樂的海洋自由翱翔?如何讓音樂課伴隨他們快樂成長呢?經過二十六年的摸索,有了一些心得,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讓學生在快樂中體驗音樂是音樂藝術教學的基礎
課堂氛圍熱烈與否可以說是衡量一堂課是否成功的因素之一,音樂課更是如此,要讓師生充分的互動起來,給人以真實有效的感覺。在這種觀念的引導下,注重課堂氛圍是山區(qū)小學音樂教育藝術的開端,營造寬松而又愉悅的課堂氣氛或者氛圍,可以對學生特別是山區(qū)小學生的心理產生良好的輻射效應,在心靈上對學生進行啟迪和激勵,進而挖掘學生內心深處的能動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進行知識學習的同時,感情上也得到了升華。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進行改變,極力克服原來教學的弊端,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fā),充分考慮心理健康、認知特點和道德修養(yǎng),把音樂作為一門藝術而不是課程來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從知識層面上得到滿足,從精神層面上得到鼓舞,從內心層面得到保障,也只有這樣的課程,才是一個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感受美的過程,也是一個讓師生情操得到充分陶冶的過程。
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高效的課堂氛圍
音樂課不能僅僅把課堂作為知識的呈現,也不能把課本當作一種標識的符號,更不能把教學過程看作是簡單的吹拉彈唱,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說是它無時不在,無時不在。音樂是一門長期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有益身心的精神食糧,真正意義上的音樂是絢麗多彩、豐富華麗的,它以我們的生活原型為基礎,以創(chuàng)作者的生存背景為素材,以參與人的精神靈感為動力,從現實中擷取樣本,進行改編而成,從這個程度上來說,音樂是從生活中滋生和演變而來的。學生是生活是主要體現者,所以課堂教學中必須要尊重學生個體特性和個性發(fā)展需求,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以往的“以學生為客體、以知識為本位、以教師為中心”的策略,一定要把學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正確處理教師和學生、教學與課堂、藝術與行為之間的關系,設置融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音樂藝術教學有最有力的保障,也是讓音樂成為美育教學的一種手段,也只有這樣,音樂藝術教學才能促升學生提高音樂技能、才能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興趣,更主要是能夠發(fā)現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和潛在的能力.
三、情景設置是音樂藝術教學的支撐
情景設置似乎從來沒有被作為教學環(huán)節(jié)或者是教學形式來看待,在許多教師的眼中,情景設置要么是課堂自然而來的因素之一,要么就是可有可無的因素,從來沒有被正確重視過。其實,情景設置是一直貫穿于教學全過程的最為重要的因素,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有效地呈現,課堂也一直通過不同的情景設置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或者也可以說是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也可以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有意索取求知,通過情景設置來提升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技能方法和知識能力,同時情景設置相當于從內涵上延伸了課堂教學的內容,從外延上拓展了教學方法,多角度地改善了課堂內外、教學矛盾、學生情緒及課堂管理的關系,提高了教師的在課堂的主導力和引導力,促進教師的參與性和創(chuàng)新性,拓寬了教師在業(yè)務方面的發(fā)展渠道。所以,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從教學效果方面而言,情景設置教學也是音樂藝術教學的有效方法和采用手段,只有從藝術角度去理解情景教學的重要性,并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改進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
四、綜合實踐是音樂藝術教學的保證
藝術實踐是提高學生素養(yǎng)和修養(yǎng)的一種重要手段,在實踐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精神面貌、集體紀律和團體協作等能力都將得到極大的提升。從理論上來說音樂是一種有聲的視藝術,音樂課堂也通過音樂它應有的隨意抽象性與審美對象的不確定性,來呈現它的本質屬性。音樂既然是一門藝術,那么它理所當然的要來源于生活,而實踐是生活體驗最主要的手段之一。那么,在現實情況下,如何用精神“觸摸”和理解的藝術呢?這就要求將音樂的藝術教學和生活的綜合實踐完全結合起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音樂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和互動性較強的學科,它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師生在生活中或者實踐中去檢驗,在學習中去總結,在總結中去提高;更需要師生在實踐中反復地進行技能、技法的研磨和訓練,最終通過藝術形式來進行演繹。
五、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激發(fā)學習興趣學生在學校學爿的時間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時問內讓學生學到盡町能多的知識,教師就耍多想辦法、多出點子。
六、設計藝術實踐活動,擴大音樂在農村的影響力
在進行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中,需要明確農村大眾的觀念,在他們的意識里,音樂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東西,自己的孩子沒必要將過多的精力花費在這上面?;谶@種理念,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就必須設計一些藝術實踐活動,通過將音樂教育教學效果呈現給大眾,收獲觀眾的反應這一過程,對實踐活動進行改進,以滿足農村大眾的需求。長此以往,音樂教育就會被農村大眾所接受,于是也便為農村音樂教育提供了發(fā)展的空間。
新課改背景下,農村音樂教育更應該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這也就意味著農村音樂教育的改革是一場必然。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社會各界的配合,認真將農村音樂教育改革工作進行到底,以促進農村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