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維建
一天上午快放學時,我突然接到一位家長發(fā)來的一張截圖和這樣一段話:“閆老師,這是咱們班王某的爸爸發(fā)的信息,說要舉報您。”
看罷我有些許不悅,雖說接班不足3個月,但對待每個孩子都掏心掏肺、盡職盡責,怎么到頭來家長還要舉報我?我強壓住心中怒火,仔細看截圖內(nèi)容。
截圖上是王某父親的話:“各位家長上午好!關于咱們班段某的問題行為不知道您家孩子跟您反映沒有?我女兒說段某在班里對著她的耳朵大聲嚷。請問其他同學是否有過這種遭遇?現(xiàn)在班主任在袒護段某。
“我會調(diào)查此事,如果孩子沒說謊,老師真的袒護這件事兒,我會追查到底。我會讓班主任身敗名裂,我會讓張鎮(zhèn)小學負責。”
作為家長,保護自己孩子完全可以理解,但為什么不主動和我交流呢?我想可能是我剛接班,加上疫情,與家長的交流大多停留在微信上。這事得盡快見面解決。我立即約王某的爸爸下午2:30見。見面寒暄過后進入正題:“今天約您來呢,主要是昨晚您家孩子媽媽與段媽媽好像溝通不太順暢,我想知道是咋回事?”
“我閨女說段某小毛病不少,說話聲音也大,這樣會影響別的孩子聽力。昨天我媳婦就是和段某的媽媽聊這事,后來段某媽媽打電話跟您說了,也把電話錄音發(fā)給了我家孩子媽媽,并且跟我們道歉了。但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存在,所以今天要跟您聊聊?!?/p>
我點頭說道:“我也同意您的看法,平時我也總提醒段某說話小點聲,坐穩(wěn)站直,別影響其他孩子。他現(xiàn)在有改進,但還得努力?,F(xiàn)在我想先跟您聊聊段某這個狀態(tài)的根本原因:幼兒園時段某媽媽騎自行車把他的腳別成了粉碎性骨折,休養(yǎng)好久才能下地走路;后來又把小腿摔骨折了,接著休學,錯過了幼兒園養(yǎng)成各種行為習慣的關鍵期;三年級剛轉學到咱張鎮(zhèn)小學。所以,孩子確實有問題,但也情有可原。但是再怎樣,還是不要影響別的孩子,您說是不是?”“是呀!”王某爸爸還有點小氣憤地說。
我一聽,說到他心里去了,但他會覺得自己忍讓是不公平的,是自己太老實。于是我想:還得讓家長再消消氣呀!得讓他認同老師的想法,畢竟攻人先攻心。
于是我又說:“段某的某些做法錯了就是錯了,我作為他的班主任老師有責任幫他改正,這一點我也和他爸媽談過了,家校合作一起幫助他逐漸培養(yǎng)起良好的習慣。在這個集體里,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大家齊心協(xié)力,這種關愛一定能成為使他改變的動力。您認為呢?”說著我看向他。“您說的是,既然在一個集體里,大家有責任幫助他,希望他能變得越來越好!”看到家長這么認同,我由衷地高興,對他說:“我先代段某謝謝您,會把您的意思轉告給段某和他的家長。”
見王爸爸臉色好看些,我趕緊追加:“我再給您舉個小例子吧!前天早晨,輪到段某小組值日,一個孩子說我手都要凍僵了,段某聽到后跑過去用笤帚棒啪啪打那個孩子的手。我把段某叫到身邊問他原因,他告訴我,手凍僵了用笤帚打打就不僵了。您看,孩子的出發(fā)點是善意的,只是做法欠妥。于是我告訴他:‘不能用笤帚棒打,你可以用你的雙手幫他快速地搓呀?!疫呎f邊捧起他的小手快速搓了一會兒,然后我問他:‘暖和了嗎?’他笑著說:‘暖和了!’接著我問他:‘那你這做法……’他小聲說:‘我錯了。’‘那現(xiàn)在該怎么辦?’他看了看我,走到那位同學面前站定后說:‘對不起,我不應該用笤帚棒,以后我會注意的?!矣掷鹚男∈謱λf:‘老師知道你心地善良想幫助別人。但是以后想幫助別人時,先得想想什么方式合適,否則就好心辦了壞事了?!刂氐攸c頭。”
聽了我的敘述,王爸爸也比較認同地點了點頭。我趁熱打鐵說:“看來您也覺得咱們不會白白付出的,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集體的溫暖。將來孩子轉變了可是咱們大家的功勞?!甭犖疫@么說,王某的爸爸還有些不好意,直點頭說:“需要我們做什么閆老師您盡管說,絕對沒問題!”
聽了家長的話,我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笑著對王某的爸爸說:“那您回去再跟孩子的媽媽解釋一下,咱們把誤會解除?!薄胺判陌?,閆老師,我回家說說,絕對沒問題的!”……
送走王爸爸,我舒了一口氣。同時,我也想到誤會的產(chǎn)生還是源自于王某,說不定還有別的孩子也會對段某有所不滿呢!于是在下午第三節(jié)課時,我又在班上把段某的情況和其他同學說了,同學們理解了段某,紛紛表示以后多包容他、幫助他,班上的氣氛瞬間變得溫暖而感人。
家長、學生、老師已經(jīng)形成教育合力,讓我們靜待段某華麗轉變。
舉報是家長保護孩子的一項重要方式。但是大部分舉報都不是真正的教育事故,而是溝通不良導致。
舉報和維權是家長的權利,保護孩子更是父母的責任!但是建議家長先溝通后行動。溝通可逐步升級:班主任、年級主任或德育副校、學校正校長。溝通無效再擴大行動。這樣也能讓自己孩子學習如何處理問題,也避免因為誤會做出讓自己后悔的行為。
家長直接錄音轉發(fā)的做法值得班主任警惕。現(xiàn)在技術發(fā)達,班主任需要做好自我保護,注意自己在面對家長時言辭一致。
幫助家長換位思考,促進對方的理解,是有意義的。但需注意家長本來的訴求是否被尊重。溝通時可考慮“先跟后引”:先承接家長的情緒,先贊美他的負責與愿意合作解決問題等。讓家長感受到被理解才愿意交流。
用這種方式時,要小心,不要讓家長感覺班主任是在用集體榮譽來進行道德綁架或施壓。
教師此處講授自己成功教育段同學的故事,讓家長能夠產(chǎn)生較強的信任感。是此次談話成功的關鍵舉措。家校合作中,班主任向家長呈現(xiàn)出的專業(yè)能力是家長合作的重要基礎。“親其師,信其道”也適用于家長對老師的態(tài)度。
這次談話是出于班主任的需求——解除舉報危機,所以談話圍繞著段同學。如果能夠站在家長的角度考慮,可以在解除誤會后,關注家長的內(nèi)在需要,聊聊他的孩子在班級生活中的表現(xiàn),讓家長感受到班主任也關注著自己的孩子,可能效果更好。
警惕!這樣的全班告知是否是段某希望的?可考慮“行為管理”班會等既能促進理解又不敏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