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東
在一切負(fù)面情緒中,感傷,是最容易被視為美的一種情緒。
感傷是因為外界的事物導(dǎo)致的心情憂郁,因有所感觸而悲傷,尤指太過濃烈的自我情感和憂郁心情。感傷,往往感到的是“傷”,卻分明帶有一種美景。感傷雖是傷的,卻能撫平心中的傷。
感傷之甜美,有點像喝咖啡,喝的是苦,但慢品卻是苦中帶香。不然,人們?yōu)楹蚊髦强?,還常喝不止呢?感傷也是,感的是“傷”,可傷中隱約還是有點甜,有點美。
你不能輕易地說出感傷的內(nèi)容,也很難描畫感傷的微妙表情。感傷——不是悲傷,不是憂愁,更不是難受、痛苦,悲傷憂愁難受痛苦都可以說得出來,形容得出來,是可以和別人傾訴的,而感傷是說不出來的,形容不出來的,尤其是不能和別人訴說的。所謂只能意會,難以言說。
感傷是隱藏在眼底的顏色,是蕩漾在心里的皺紋。感傷似乎有一種淡淡的甜美味道,時隱時現(xiàn),若即若離。感傷是一種甜美的憂郁。
其實,古人早已體味到了一種陰錯陽差、生不逢時的感傷:“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恨君生遲,君恨我生早?!边@首1974年至1978年間出土于湖南省銅官窯遺址瓷器上的題詩,深深地流露出古人對陰差陽錯的遺憾。宋詞也大多是惜春傷秋之作,但歷經(jīng)千年,我們還是分明地體悟到了它們當(dāng)中隱含的感傷之美。古人領(lǐng)悟感傷至極的要數(shù)倉央嘉措了,他的那首《最好不相見》簡直把感傷渲染得憂傷至極,無奈至極,心酸至極,茫然至極,令人蕩氣回腸,風(fēng)靡一時。
總有些故事沒有結(jié)局,遺憾常常是結(jié)尾。有相遇,也就有分別,只不過是隨著時間流逝,傷痛會日漸模糊,在很多很多年以后,歲月會慢慢地過濾掉今天的痛楚,而留下的部分,總是日久彌香的甜美。
自古傷情多是離別,而離別又何嘗不是一種感傷之美。曾看到過一首曲名,叫《在最美時分別》,忽地,心就被抽動了一下。最美的時光相遇,恰好你意氣風(fēng)發(fā),恰好,我嬌艷如花,你與我路過的每一程都開過思念的花,每一分鐘都涂寫著煙雨三月的纏綿。最后,又在最美時分別,我沒有蒼蒼白發(fā),你也沒有道道紋爬,如此,后來被彼此念起,總還是美麗如初見。
人生猶如坐火車一樣,過去的景色那樣美,讓你戀戀不舍,可是你總是需要前進(jìn),你告訴自己,我以后一定還會再來看,可其實,往往你再也不會回去。退后的風(fēng)景,邂逅的人,終究是漸行漸遠(yuǎn)。
轉(zhuǎn)身即可能是永別。一轉(zhuǎn)身,那個動人的身影就不見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撈到她,再次與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的——在都市、在廣場、在車站、在碼頭、在機(jī)場、在大街、在鄉(xiāng)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
其實,正是這擦肩而過的一別,才往往留下一段凄美遺憾的故事,供日后慢慢憑吊懷念,若終日相守幾十年,還會有這樣浪漫的回憶嗎?終成眷屬,也許會因終日廝守而耗盡了感覺,而別離相望,卻因悠遠(yuǎn)的回憶留住了甜美?!叭松糁蝗绯跻姟保侵皇且环N美好的愿望而已。
所謂得而復(fù)失,不是不曾遇見,而是遇見了,卻匆忙地因意外而失去,人別中途,在心底留下了一道道刻骨銘心的疤痕,一遇淫雨霏霏,便時常疼起。如果有來生,若不能攜老,即使情再深,也不要相遇了。但即使感傷若此,經(jīng)年累月之后,每每回憶,傷痛中還是會隱含著一種淡淡的甜美。感傷當(dāng)然也有境界之別,感傷的最高境界當(dāng)是悲天憫人,如唐朝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此等境界,不是常人所能至的。
近日,偶然聽到一首大提琴曲《殘月》,曲調(diào)深緩?fù)褶D(zhuǎn),幽怨暗回,感傷之美油然而生,如癡如醉,很有相聽恨晚之感。有時,我們喜歡一首歌一首曲,也許不是因為歌唱得或曲作得有多好聽,而是因為歌詞寫得或曲作得像過去或此時自己的心境,即所謂心理的共鳴。只有產(chǎn)生了共鳴,你才能體味樂曲之美。音樂這東西,快樂時入耳,感傷時入心。愉悅的時候,你聽的是音樂;感傷、憂郁、懷舊、回憶的時候,你開始懂得了歌詞和曲調(diào)之美。
一個人去秋夜里的大地散步,不經(jīng)意間望見草木藤蔓上已結(jié)涼露,感覺大地好像是在深夜里悄悄地哭過一場,它是感傷盛夏之猝然遠(yuǎn)去,還是傷情秋天之悄然短暫?這是個大地的秘密,隱藏在季節(jié)暗換交替的深處。
不曾感傷過的人,大概終不會懂得那份甜美浪漫的思緒,不會悟得那份不足與外人道的心境。
責(zé)任編輯: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