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玲
我雖然養(yǎng)了很多花,但卻很少去打理它。今天去給花架上的花澆水,注意到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幾乎所有的花都傾向不靠墻的一面生長。有幾盆花中間有一條很明顯的分界線,靠墻的一半光禿禿的,不靠近墻的一半枝葉繁茂。真是涇渭分明?。?/p>
這令我一時困惑起來,當初把花放到花架上時,分明是整盆花枝繁葉茂啊,現(xiàn)在怎么只剩下半盆了呢?
帶著疑惑,我在百度上搜索植物有哪些特性。得到的答案有向光性、向暖性、向肥性、向水性。
我終于明白了,靠近墻的那一面植物之所以長勢不好,除了向光性外,主要是因為墻面太冰冷了的緣故。植物的向暖性決定了它要趨利避害,遠離冰涼寒冷的墻面,努力往另一面生長。
所以有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笨拷叺臉桥_可先得到月的倒影;向著陽光的花草樹木,因為容易得到溫暖而盛放。萬物都是向陽而生的,植物都有趨向陽光和溫暖的特性。
植物有向光性和向暖性,那么,我們?nèi)祟惸?,不是也具有向光性和向暖性的特點嗎?我們每一個人不是也都喜歡和陽光的、溫暖的人交往嗎?
如果你覺得周圍的人大都不愿意和你交往,對你冷若冰霜,那一定是你自己不夠溫暖。你周圍的人就像植物一樣,慢慢地遠離你這個寒冷之源,尋找向陽的地方去了。
如果你覺得某個人人緣好,那他一定是一個積極溫暖的人,能夠給他人帶來更多的光明,帶來更多的溫暖,帶來更多的正能量。
有句話說:“你若盛開,蝴蝶自來?!蹦敲?,是不是也可以這樣說:你若陽光,芬芳自來;你若溫暖,關懷自來呢?
冰心說:“愛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得穿花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不覺得悲涼?!?/p>
愿我們走在生命的兩旁,不斷播撒陽光和溫暖,將生命的旅途點綴得花香彌漫,讓世界因為我們的存在而多一份美好和溫馨。
【文本解析】
這是一篇散文,作者從自身的生活角度,描述了“萬物向陽而生”的規(guī)律,然后又將之視為社會法則,揭示出“你若陽光,芬芳自來”的人生至理,指出即使面臨困境,也要樂觀以對——正如魯迅所言,“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