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絲綢之路上的龜茲琵琶(四)

      2022-06-30 13:49:38周菁葆
      樂器 2022年6期
      關(guān)鍵詞:阮咸克孜爾箜篌

      周菁葆

      18.庫木吐拉13窟不鼓自鳴樂器中的琵琶

      庫木吐拉13窟左壁上、下部已殘,僅中部一列4鋪佛說法圖保存尚佳。說法圖佛居中央,兩側(cè)各一身菩薩,此或是中原流行的大乘“一佛二菩薩”造像的形式。在說法圖的周圍,繪出扎敷帛帶的樂器在空中懸浮,此種樂器在佛經(jīng)中稱為“不鼓自鳴”樂器。“不鼓自鳴”源于佛教“凈土”境界:“眾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其樓閣有無量諸天作天伎樂,又有樂器懸處于空,如天寶幢,不鼓自鳴”(見《觀無量壽經(jīng)》)。該圖繪畫較粗糙,加之多年顏色剝落,形態(tài)不甚清晰??杀嬲J(rèn)的樂器有:曲項(xiàng)琵琶、篳篥、排簫、細(xì)腰鼓、豎箜篌、笙等。

      曲項(xiàng)琵琶,有四軫,音箱面上繪覆面。音箱近似圓形,此種形制的曲項(xiàng)琵琶在高昌石窟中多見,與中原曲項(xiàng)琵琶的形制較為接近(圖18)。

      19.庫木吐拉第46窟伎樂天人圖中的琵琶

      46窟為典型龜茲中心柱式窟,繪畫風(fēng)格與洞窟形制均屬龜茲早期。1988年在該窟采集標(biāo)本,進(jìn)行碳-14測定,其年代約為公元4世紀(jì)。本世紀(jì)初,德國探險(xiǎn)隊(duì)考察該窟,命名為“題記溝北側(cè)小溝窟”(Hohle in der nordlichen Schlucht Lvon der Schlucht mit der Inschrift)。

      該窟主室正壁主龕上方繪一群伎樂飛天及天人,共有3排18人,人物密集,氣勢浩大。上部兩排均是伎樂天人,其中有托盤散花者、供奉瓔珞者、合十供養(yǎng)者;伎樂里有吹篳篥者、彈曲項(xiàng)琵琶者、彈箜篌者及吹排簫者。在右上角空隙里還有一彈曲項(xiàng)琵琶的獼猴,別具情趣(圖19)。

      彈琵琶的獼猴繪在該窟主室正壁伎樂天人圖右側(cè)一個角落里。獼猴身為肉色,抱一個曲項(xiàng)琵琶,頭向前伸出,整個身體前傾,盤腿坐地,左腿支起,一副專心致志的奏樂姿態(tài)。畫師巧妙利用空間,在氣勢浩大的伎樂飛天群中,畫這一有趣的形象,為肅穆的佛國增加了一份情趣(圖20)。

      另有持豎箜篌、排簫、曲項(xiàng)琵琶的伎樂飛天呈一字形排列。這種組合形式在龜茲壁畫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反映出當(dāng)時(shí)樂隊(duì)的一種配置情況。其中曲項(xiàng)琵琶為典型的龜茲形制:頭部尖,有四弦軫。琵琶長約60厘米。伎樂的右手托琴頸,食、中指按琴弦,右手拇指與食指捏一彈片正在撥奏。

      20.庫木吐拉第58窟伎樂天人圖中的琵琶

      第58窟為一大型中心柱窟,繪畫風(fēng)格與洞窟形制均屬典型龜茲系統(tǒng)。1988年在該窟采集標(biāo)本進(jìn)行碳-14測定,其年代約為公元8世紀(jì)。本世紀(jì)初德國探險(xiǎn)隊(duì)考察該窟,命名為“臨河主區(qū)第42窟”(Hauptgruppe am Flub,Hohle 42),本窟主室正壁上方繪有伎樂天人群。天人由兩側(cè)向中央集中,整壁共繪8身飛天,氣勢雄偉,人人神態(tài)各異,排列有序。4身伎樂天人手中分別持豎箜篌、曲項(xiàng)琵琶、弓形箜篌和排簫(圖21、圖22)。

      彈奏曲項(xiàng)琵琶的伎樂天人顏色已有所變化,但線條細(xì)而流暢,畫中人物清晰可辨。該天人由下而上騰起,赤裸上身,下著裙褲,左腿向上提起,右腿垂直,手中持一曲項(xiàng)琵琶在彈奏。曲項(xiàng)琵琶的音箱呈長梨狀。音箱上開有3個小圓孔,并刻有邊飾。琵琶長約50厘米,有4根琴弦。伎樂左手拇指與食指握琴頸,右手執(zhí)一彈片在撥奏(圖23)。

      21.森木塞姆第42窟伎樂天人圖中的琵琶

      該窟為方形窟。在森木塞姆石窟中方形窟占較大比例。此種窟為高僧講經(jīng)的地方,故稱講經(jīng)堂。為配合講經(jīng),窟內(nèi)各壁及頂部均繪壁畫。第42窟為保存較好的一窟。1987年從該窟采集標(biāo)本進(jìn)行碳-14測定,其年代約為公元7世紀(jì)。

      在洞窟圓形穹窿頂與方形四壁的結(jié)合處,形成4個折角。每個折角都繪有“護(hù)法天王”,在天王的兩側(cè)各繪兩身伎樂天人。42窟現(xiàn)有兩幅“護(hù)法天王”保存較好,這是其中右上角的一幅,天王居中央,身著甲胄,交腳而坐。左右兩側(cè)各兩身伎樂天人。

      護(hù)法天王右側(cè)一身伎樂天人手持排簫,排簫管數(shù)難辨,管身有篾箍兩條。另一身伎樂天人抱五弦琵琶,人物面部已模糊不清,手中的五弦琵琶尚較清晰,為紅色,頭部為三角形,5個弦軫,但琴頸很細(xì),可辨認(rèn)出5根琴弦。其右手持一白色撥片作彈奏狀(圖24)。

      主室左、正、右三壁上繪有佛說法圖,但大部遭煙熏已不清,僅有兩處比較清楚。這是右壁說法圖中的彈五弦琵琶伎樂天人。琵琶為三角形首,細(xì)頸,寬腹,長約40厘米。伎樂天人將琴頸托于左手拇指與食指間,右手拇指與食指扶一彈片,為演奏的姿態(tài)。

      右壁另一說法圖中尚存兩身伎樂天人,一身吹排簫、一身彈五弦琵琶。二伎樂天人互相對視,為邊演奏邊交流的情態(tài)。琵琶頭部已脫落,但能見其琴弦及裝飾條紋。

      22.克孜爾尕哈第30窟伎樂天人圖中的琵琶

      第30窟是克孜爾尕哈西部重要洞窟,毗鄰龜茲最大的僧房窟,是西部洞窟中禮佛的中心窟。形制為中心柱式。1988年從該窟采集標(biāo)本進(jìn)行碳-14測定,其年代約為公元7世紀(jì)。

      克孜爾尕哈第30窟后室頂部保存一群較為完整的伎樂天人圖,共有8身。分別繪在兩條長方形構(gòu)圖中,背景為石青色。上面點(diǎn)綴出飄逸的摩尼寶珠和蓮蕾等,表示佛國虛空的妙境,具有很強(qiáng)的裝飾性。每一方形圖中繪4身伎樂天人,左、右各兩身相對向中間飛行。伎樂天人有的裸上身,著裙褲,有的穿袒右天衣,每人都披帛帶。天人軀體浮空,有的雙腳交叉,有的一腳后提,手中各執(zhí)樂器或花盤。伎樂天人由虛空飛來,向佛涅槃作供養(yǎng)。此圖是龜茲石窟壁畫同類題材中構(gòu)圖別致、氣勢宏偉、造型優(yōu)美的佳作(圖25)。

      彈曲項(xiàng)琵琶的天人頭盤高髻,披綠色帛帶,外穿袒右天衣,內(nèi)著襯服,襯服的條紋繪得十分清晰。天人懷抱曲項(xiàng)琵琶,琵琶頭部有4軫,音箱面上開有兩個月牙形音孔,還繪出圓珠紋邊飾。天人左手托琴頸,右手執(zhí)撥片在彈奏。曲項(xiàng)琵琶比例準(zhǔn)確,長60厘米。

      23.臺臺爾第17窟奏阮咸圖

      臺臺爾石窟位于拜城縣克孜爾鄉(xiāng),距拜城縣60千米,距克孜爾石窟約13千米。石窟鑿在戈壁丘陵上,地理坐標(biāo):東經(jīng)82°28′,北緯41°53′,編號洞窟18個。臺臺爾石窟地處龜茲通往烏孫(今伊犁地區(qū))的通道上。往北55千米即是著名的“龜茲左將軍劉平國治關(guān)亭誦碑”處。臺臺爾石窟丘陵上有一城堡遺址,證明此地在古代是一要塞。臺臺爾石窟多為中心柱式洞窟(圖26)。9F995BC6-89D6-40C0-BA27-F8E938B881A9

      1988年從該窟采集標(biāo)本進(jìn)行碳-14測定,其年代約為7~8世紀(jì)。壁畫風(fēng)格及人物形象,與克孜爾石窟有一定的差別。故其可能為龜茲不同聚落所開鑿。

      在山巒背景前一伎樂天人懷抱阮咸從天而來, 向佛涅槃作伎樂供養(yǎng)。天人頭戴三珠冠,裸上身,披帛帶,下身已殘。阮咸繪成土黃色。阮咸頭部已殘,音箱上隱約可見覆手。天人右手似執(zhí)一彈片在彈奏。

      結(jié)語

      關(guān)于這一時(shí)期龜茲樂器的情況,五弦出現(xiàn)最多,在克孜爾第8、38、68﹑98、135、196﹑181﹑206窟等,庫木吐拉第58窟以及森木賽姆第42、48窟中均有描繪。這時(shí)五弦琵琶的演奏有多種姿態(tài),其中有伎樂飛天,有供養(yǎng)菩薩,有自奏自舞,也有與篳篥合奏。五弦的演奏中大多是右手撥弦,左手按品位的姿勢,但也出現(xiàn)了用左手演奏的“反手琵琶”。

      阮咸也出現(xiàn)的較多,如克孜爾第14﹑38窟(有兩個)﹑第71窟(有兩個)﹑第118﹑189窟以及臺臺爾第17窟中都有描繪。阮弦用撥子演奏,描繪得很清楚。值得注意的是,此時(shí)已沒有曲頸阮咸了,全部是直頸、圓體、長把、四弦。

      從唐代壁畫來看,不僅上述樂器仍然出現(xiàn),而且又新出現(xiàn)了些樂器以及同一樂器的不同形式。如曲項(xiàng)琵琶,在庫木吐拉第13窟、第46窟(有兩個),克孜爾尕哈第30窟中可見,只有這四個。這個樂器共鳴體仍為棒狀、曲項(xiàng)四弦,與唐宋中原使用的曲項(xiàng)琵琶并不一致。特別應(yīng)注意的是,圖中右手很明顯仍用木撥彈奏。古代文獻(xiàn)中說,裴神符廢撥用手指彈奏琵琶,是一個創(chuàng)舉,為琵琶演奏開拓了新的前景。但這僅是指中原的情況,壁畫中仍用木撥,說明此時(shí)西域并沒有廢撥。這一時(shí)期的琵琶,琴體越來越長。

      此外,還出現(xiàn)了三弦琵琶,在克孜爾第69窟中有圖。它不同于五弦,琴體修長,成棒狀形,直頸。琴軸排列為上面兩個,下面一個,橫臥彈奏。

      三弦阮咸,在克孜爾第77窟中有描繪。這個洞窟約在兩晉時(shí)期開鑿,但據(jù)考古界斷定是唐宋時(shí)期才作畫,因而可視為此時(shí)的樂器。這個阮咸琴體呈圓形,琴把細(xì)長,與前期的寬把有明顯不同。雖然其軸已不清楚,但從清晰的弦數(shù)來看,是一種三根弦的直頸阮咸,與前期四弦阮咸不一樣。

      從時(shí)間上看龜茲琵琶出現(xiàn)的順序:

      公元3世紀(jì)的有克孜爾第118窟與第189窟;

      公元4世紀(jì)的有克孜爾第77窟﹑第38窟﹑第181窟,庫木吐拉第46窟與森木塞姆第42窟;

      公元6世紀(jì)的有克孜爾第69窟與第196窟;

      公元7世紀(jì)的有克孜爾8窟﹑189窟﹑206窟與克孜爾尕哈第30窟;

      公元8世紀(jì)的有克孜爾第135窟﹑第192窟,庫木吐拉58窟與臺臺爾第117窟。

      也就是說,琵琶出現(xiàn)在龜茲石窟最早是公元3世紀(jì),一直延續(xù)到公元8世紀(jì)。

      綜上所知,龜茲樂器已具有完整的藝術(shù)分類,其中弦鳴樂器有五弦琵琶、三弦琵琶、三弦阮咸﹑四弦阮咸、曲項(xiàng)琵琶等。其中,五弦琵琶使用最多,從壁畫中我們可以看見有11個,這說明龜茲琵琶的代表是五弦琵琶。阮咸使用第二位,從壁畫中我們可以看見有7個。但是,我們看見曲項(xiàng)琵琶只有4個,說明這不是龜茲音樂的代表樂器。

      我們注意到,古代文獻(xiàn)中記載龜茲樂器與實(shí)際龜茲文物中的樂器并不一致。比如:

      《隋書·音樂志》中載:“龜茲者,……其樂器有豎箜篌、琵琶、五弦、笙、笛、簫、篳篥、毛員鼓、都曇鼓、答臘鼓、腰鼓、羯鼓、雞婁鼓、銅鈸、貝等十五種。”

      《舊唐書·音樂志》中載:“龜茲樂……豎箜篌一、琵琶一、五弦琵琶一、笙一、橫笛一、簫一、篳篥一、毛員鼓一、都曇鼓一、答臘鼓一、羯鼓一、雞婁鼓一、銅鈸一、貝一。毛員鼓今亡。”

      《新唐書·禮樂志》中載:“龜茲伎有彈箏、豎箜篌、琵琶、五弦、橫笛、笙、簫、篳篥、答臘鼓、毛員鼓、都曇鼓、侯提鼓、雞婁鼓、腰鼓、齊鼓、檐鼓、貝,皆一,銅鈸二?!?/p>

      《唐六典》卷14中載:“六曰龜茲伎。豎箜篌、琵琶、五弦、笙、簫、橫笛、篳篥,各一,銅鈸二。答臘鼓、毛員鼓、都曇鼓、羯鼓、侯提鼓、腰鼓、雞婁鼓、貝,各一?!?/p>

      《通典》卷146中載:“龜茲樂……樂用豎箜篌一、琵琶一、五弦琵琶一、笙一、橫笛一、簫一、篳篥一、答臘鼓一、腰鼓一、羯鼓一、毛員鼓一(今亡)、雞婁鼓一、銅鈸二、貝一?!?/p>

      這五種文獻(xiàn)中都是記載琵琶(即曲項(xiàng)琵琶)在先,五弦琵琶在后。而實(shí)際龜茲石窟壁畫中很少使用曲項(xiàng)琵琶,五弦琵琶使用最多。其次,所有文獻(xiàn)中都沒有記載龜茲樂有阮咸,而阮咸則是龜茲音樂中使用僅次于五弦琵琶的代表樂器。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龜茲毗鄰中亞粟特地區(qū),既然粟特已經(jīng)廣泛使用波斯系的曲項(xiàng)琵琶,而且對中原樂舞產(chǎn)生了非常大的影響,為什么西域卻以五弦直項(xiàng)琵琶為代表呢?這是值得學(xué)術(shù)界認(rèn)真研究的課題。

      注釋:

      圖版引自《中國音樂文物大系·新疆卷》,大象出版社,1999年版。

      魏征:《隋書》,中華書局,1959年版。

      劉昫:《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

      歐陽修:《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

      唐玄宗撰,李林甫等注:《唐六典》,中華書局,1992年版。

      杜佑撰:《通典》,中華書局,1988年版。9F995BC6-89D6-40C0-BA27-F8E938B881A9

      猜你喜歡
      阮咸克孜爾箜篌
      克孜爾石窟第189 窟、190 窟調(diào)查簡報(bào)
      箜篌城
      阮咸之流變及啟示
      音樂研究(2019年5期)2019-11-22 06:48:34
      阮咸:他把名字留給了樂器
      琴童(2018年1期)2018-03-26 11:57:16
      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龍形象探析
      風(fēng)流入弦,花月無缺
      李逸之
      絲綢之路箜篌行·尋根之旅暨復(fù)制扎滾魯克出土箜篌收藏交接儀式
      人民音樂(2016年11期)2017-02-06 18:44:16
      《琵琶行》與《李憑箜篌引》比較分析
      克孜爾114窟與佛圖舌彌
      柘城县| 惠东县| 祁门县| 博野县| 宣恩县| 高密市| 衡阳县| 房产| 新乡市| 泌阳县| 长岭县| 遵化市| 射洪县| 金昌市| 巨鹿县| 平顶山市| 英吉沙县| 柳江县| 黔西县| 武宁县| 丽水市| 车致| 陵水| 荃湾区| 舒城县| 石屏县| 康定县| 河东区| 峡江县| 平度市| 望城县| 仪征市| 洛宁县| 任丘市| 桃园县| 新源县| 玉树县| 灵宝市| 申扎县| 禹城市| 迭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