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韜
隨著全球治理碎片化與集團化風險日益增加,從身份建構的角度去理解國家間合作變得更為重要。正如美國政治學者福山在其著作《身份政治》中所言,21世紀已成為不同認同相互碰撞的時代。無論是在國家內部還是國際事務中,基于身份的摩擦都將為形成共識、達成妥協(xié)帶來更大阻礙。金磚國家在俄烏沖突爆發(fā)后表現(xiàn)出了與西方國家不同的立場,這是否意味著未來金磚國家的身份認同感將會加強,內部凝聚力能夠提升?
按照字母順序,金磚國家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五國。這一概念形成于本世紀初。過去十多年中,通過機制化建設,金磚國家成為了一個促進五國相互溝通、協(xié)商合作的重要平臺。不可否認,相較于第一個“金色十年”(2006~2016)的突出進展,近年來金磚國家合作處于低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金磚國家內部經濟發(fā)展的不均衡。未來這一問題將更加突出。這或將導致金磚各國在議題領域、合作重點上的偏好差異,從而降低各國對這一身份的認同感。
然而,身份的構建不僅基于客觀條件,也基于國際間的互動方式?;跉v史、文化、發(fā)展階段等特征,身份可劃分“我們”與“他者”,是國家對自身認知的集中投射。身份立場并非基于物質條件一成不變,而是在相互交往中不斷根據(jù)其他國家的態(tài)度、反饋以重塑自身判斷。如美國學者溫特在《國際政治的社會學》中所言:“無論是真實的還是基于想象的,只要某一國家把它的對手當作敵人,那么它的對手就一定會成為其敵人?!币虼?,在關鍵時間節(jié)點上國家所展現(xiàn)的立場態(tài)度,往往會被其他國家重點觀測,從而在后續(xù)互動中強化對于“我們”與“他者”的劃分。
從這一角度出發(fā),俄烏沖突為我們提供了思考金磚國家身份認同的重要窗口。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世界各國紛紛就此進行表態(tài)和站隊。是選擇對俄羅斯進行制裁,還是基于是非曲直采取中立態(tài)度,已經成為判斷國家立場的重要切入點。相較于西方國家加速抱團、對俄羅斯動用最嚴厲的制裁手段,金磚國家其他成員對俄羅斯都采取了較為溫和的態(tài)度。在3月初的聯(lián)合國大會決議投票中,盡管有141個國家支持譴責俄羅斯,但還是有35個國家投了棄權票,其中包括金磚國家的三個成員——印度、中國、南非。巴西雖然投了贊成票,但后續(xù)并未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反而呼吁保持對話。就集體層面而言,俄烏沖突后金磚國家的立場表現(xiàn)出了與西方國家的明顯差異。
2022年3月22日,金磚國家疫苗研發(fā)中心通過線上方式正式啟動。
俄烏沖突爆發(fā)后,中國始終從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發(fā),保持中立,推動沖突雙方和平對話,拒絕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然而,與西方長期保持密切交往的巴西、印度、南非三國,為何也會選擇以上立場,其背后考量值得進一步挖掘。
巴西雖在聯(lián)合國大會上對于美國等提出的譴責俄羅斯的草案投了贊成票,但其領導人和政界領袖在公開場合都明確反對對俄羅斯進行單方面制裁??偨y(tǒng)博索納羅強調緩解俄烏沖突需要沖突雙方保持聯(lián)系、溝通對話,而非一味提升制裁強度。從現(xiàn)實角度考慮,今年是巴西大選年,巴西有大量化肥燃料從俄羅斯進口,因此尋求連任的博索納羅為贏得大農場主支持,也需要表達對俄羅斯的支持。無獨有偶,4月30日,巴西前任總統(tǒng)、擬參加今年總統(tǒng)競選的盧拉表示,俄羅斯雖然對于俄烏沖突的爆發(fā)負有很大責任,但澤連斯基的“挑釁”與北約東擴都激化了矛盾的爆發(fā)。他強調俄羅斯是金磚國家的重要成員,巴西不應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兩任總統(tǒng)在相互競爭的情況下均表示了相同立場,可以說這是巴西普遍民意的體現(xiàn)。
作為美國重要的合作伙伴,印度的立場引起了更大關注。在美國自身不斷闡明其金融制裁的“合法性”時,印度的表態(tài)卻體現(xiàn)出了其相對清醒、中立的立場。曾擔任印度駐中國大使、現(xiàn)為印度國家安全顧問的梅農4月11日在接受采訪時,強調了俄羅斯與印度的歷史友誼與經濟合作的重要性,提到印度現(xiàn)有超過60%的國防設備與硬件設施從俄羅斯進口。在談及美國對俄羅斯實施的金融制裁時,梅農直言不諱地指出這對美元的信用基礎會產生很大沖擊,并且可能刺激一些國家和區(qū)域加快去美元化進程。
俄烏沖突爆發(fā)后,南非總統(tǒng)拉馬福薩明確指出,是北約東擴造成了局面的不可收拾,同時積極表態(tài)愿意為促進俄羅斯與西方世界的溝通發(fā)揮橋梁作用。尚且不論南非的提議能否得到回應,其擔當調停者的角色能否獲得國際認可,這一姿態(tài)本身,就體現(xiàn)了南非不希望加入西方國家對俄制裁的行列。就貿易量而言,俄羅斯僅是南非的第33位合作伙伴,因此純粹基于貿易聯(lián)系無法解釋南非立場。挖掘歷史脈絡可發(fā)現(xiàn),南非與俄羅斯長期保持了較好關系。在南非反對種族隔離制度的斗爭中,南非執(zhí)政黨、現(xiàn)第一大黨非洲人國民大會(簡稱非國大)得到了蘇聯(lián)的大力支持,包括前黨主席、前總統(tǒng)祖瑪在內的黨內領袖都曾受到蘇聯(lián)的培訓。1994年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結束之后,非國大執(zhí)政下的南非與俄羅斯開展了積極的貿易、軍事合作。因此,兩國的歷史淵源與南非處理外交事務的原則,促使南非秉持更加客觀冷靜的立場,希望為沖突降溫提供建設性力量。
俄烏沖突后金磚國家所采取的鮮明立場,可能加強各國對金磚國家的身份認同,從而提升內部凝聚力。由于面臨西方的激烈制裁,俄羅斯加強與其他沒有參與制裁的國家合作是必然選擇。中、印、巴、南非在俄烏沖突問題上立場的相似性意味著在后續(xù)發(fā)展中四國有可能達成共識,攜手推動局勢降溫。
然而,金磚國家這一概念能否構成各國重要的身份認同,并以此為支點推動全面廣泛的合作,仍面臨一系列內部和外部的不確定性。
首先,就內部因素而言,金磚國家能否建構有體系的理念至關重要。目前雖然各國均支持協(xié)商對話,反對干預主義,強調尊重國家的主權和自主性,然而這一基本層面的共識尚未進一步理論化,以成為對行動有指導性意義的原則規(guī)范。在國際社會中,從國家約定俗成的觀念到正式的國家間規(guī)范,其形成過程需要國家發(fā)揮領導力以及理論工作者作出貢獻,因此這注定是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
其次,金磚國家是否更加抱團也取決于外部壓力的強弱?!拔覀儭钡纳矸菡J同,也往往是在與“他者”的對立中才能更加清晰。目前除俄羅斯以外的四國,僅是基于自身外交理念就沖突事件表達立場。如果西方國家對這些國家進一步加以批判、抹黑,甚至進行二級制裁,就很有可能把金磚國家推向更加自助的道路。換言之,如果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對它們的抨擊力度越大,就越有可能加速金磚國家之間的抱團,哪怕這一結果并不是它們的初衷。D6005CD9-C747-4538-B9F9-D4182D94BB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