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伯軍
基于傳統(tǒng)美德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讓學生能夠在相應活動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讓學校能夠形成更具特色,更凝練的校園文化,促進學校進一步發(fā)展。同時,通過開展校園文化建設,能夠凝練出我校文化建設的頂層設計,打造本校文化特色建設的路徑并加以實踐,突出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形成校園文化品牌特色并加以推廣,從而提高學校辦學質量,確立學校辦學文化主題,發(fā)動全員育人,發(fā)揮文化引領作用,構建積極向上,團結融洽,富有傳統(tǒng)美德的校園文化體系。
一、基于傳統(tǒng)美德的校園文化的構建價值
(一)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當前我國教育界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使越來越多的學校及家長開始注重學校的質量,這使學校在各方面影響下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產生極度的重視。高中是大多數學生學習生涯的轉折點,學生在這一時期受到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甚至對學生的人生軌跡都產生影響。高中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陣地,將傳統(tǒng)美德融入高中校園文化建設中,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欣賞與認可我國民族文化,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形成多元化、包容性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對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引導學生形成文化自信
民族文化近年來是我國公共媒體中常出現(xiàn)的一個熱詞。近年來,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樣的,由于大多數青少年有許多的娛樂文化產品可選,導致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美德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少,甚至一些傳統(tǒng)的文化、技藝已經逐漸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這使學生很難對自己的民族產生認同感、自豪感。將我國傳統(tǒng)美德融入高中校園文化建設中,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堅定的文化自信。對自身所處的民族及擁有的民族文化產生欣賞、自豪的情感態(tài)度。同時,這也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意識,使我國的青少年對自身所處的地方產生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二、基于傳統(tǒng)美德的高中校園文化建設目標
1.將學生培養(yǎng)成有個性、有思想,能獨立思考的人。讓學生在自主中探究,在合作中融合交流,互相促進,共同進步。體現(xiàn)學校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為學生思想發(fā)展指引方向,教育并鼓勵他們要做一個既有思想又有行動能力的人。2.培養(yǎng)德融心融(有高尚情操、心善品優(yōu)),文融智融(有民族根基、基礎牢固),能融體融(有現(xiàn)代本領、健康陽光)的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中國青少年。3.在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美德、民族文化的影響,讓學生能夠更自如地抵御文化入侵。
三、基于傳統(tǒng)美德的高中校園文化建設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美德、民族文化的興趣
如前文所述,當前大多數高中生多傳統(tǒng)文化都較為缺乏興趣。高中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構建,缺乏辨別信息優(yōu)劣的能力,有時會受到網絡信息的影響而產生錯誤的認識。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高中生每天都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隨時隨地都能接觸到網絡上的信息。網絡上存在大量的溝通平臺,學生很容易接收到不良信息并受其影響。若學生了解到錯誤的思想,卻沒有馬上得到糾正,對事物的錯誤態(tài)度也沒有得到糾正,那么學生的思想便很可能走入歧途。信息爆炸的時代帶給人們的好處是明顯的,但優(yōu)點和缺點也是共存的,所以教師應盡可能地意識到其弊端,對高中生進行更好的思想引導。另一方面,當前學生的信息的渠道非常廣,他們通過社交媒體和網絡平臺能快速了解大多數他們想知道的內容,上課不再是他們的唯一獲得知識的途徑,這導致他們對學習的態(tài)度不端正,甚至很多學生在思想觀念中并不理解究竟什么是傳統(tǒng)美德、傳民族化對我們的民族發(fā)展有什么意義。基于此,相關教師在舉辦校園社團活動前可先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美德詳細概念的講解,幫助學生了解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到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不管這個民族將來走向何處,但民族精神就隱含在民族文化中。在使學生充分了解到民族文化的概念及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后,教師可在課堂中通過一定的熏陶使學生對民族文化感興趣。例如,在進行一些名篇佳作欣賞時,教師可對作者的民族背景進行解析,并向學生闡述民族背景對其畫作產生的影響。再如,教師可通過講述一些不同民族的英雄人物的有趣事跡來引起學生對該人物的了解興趣,進而激發(fā)學生對該民族的了解興趣。
(二)舉辦具有豐富趣味性的社團活動
大多數學生都是愛玩的,因此,在結束學習課程后很少有學生會主動參與一些與學習相關的社團活動?;趯W生的這種心態(tài),教師在組織相關的社團活動時,應對活動的環(huán)節(jié)進行趣味性設計,以有趣來吸引學生的參與,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歡樂的氛圍中獲得民族文化的學習。例如,教師可將社團活動的形式定位扮演我們國家各個民族的英雄人物,當前角色扮演風潮在年輕人群體里極為流行,教師也可以采取這種方式,激起學生的參與興趣,而扮演角色的限制使學生在選取角色及進行扮演的過程中都必須對該角色的生平、背景以及事跡進行了解,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接觸到大量的民族文化相關內容,同時能夠對其中包含的傳統(tǒng)美德內容進行充分、深入的了解。
(三)提升教師水平
學校領導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適當的策略,使教師找回熱情和自信,與學生一起參與教學活動,體味學習的快樂。例如,鼓勵教師和學生參加學校內的體育比賽,學習團結的重要性。又如,建立心靈之窗,通過闡述各自內心的意見,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再如,球隊領先引進優(yōu)秀教師,并定期開展教育講座,并告訴教師最新的教育方法、教育觀念,提高全體教師的水準,這樣,所有的教師和學生一起協(xié)調進步,最終建成師生融洽、欣欣向榮的校園文化。
(四)融入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教育應讓學生擁有民族自豪感,讓學生認識到社會的變化。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上鑄就了偉大功績。但很多青少年由于生長在物質已經較為豐富的時代,難以對過去的歷史進行理解,他們不知道歷史革命流了多少血、不知道人們經歷了無數的戰(zhàn)爭,許多仁人志士為國犧牲,也不知道當今時代的中國的物質豐富與和平有多來之不易,也就更不懂得珍惜。這是由于學生缺乏時代感。因此,愛國主義教育中,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時代感,讓學生知道當下我國的努力方向、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需要面對哪些困境等。這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愛國主義教育與學習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其嚴肅在于學習內容、學習意義。但一些教師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錯誤地理解了其意義,在教育過程不考慮學生的個人情況、社會現(xiàn)實情況、學校現(xiàn)狀,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刻板地進行嚴肅的理解講解,不會融會貫通、不將其與工作實際與生活實際結合,使學生在學習愛國主義時難以快速理解其內的核心思想。學校教育管理者需要定期對愛國主義課程教師進行專業(yè)的培訓,在培訓期間要重點培養(yǎng)其對于愛國主義教育重要性的認知度,愛國主義教育要點,愛國主義教育作用,創(chuàng)新教學能力,思想政治素養(yǎng),社會責任感等,從而保證教師教學能力可以滿足愛國主義課程教育工作的需求。
(五)加強師生溝通
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校園文化的構建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除了要嚴于律己好好安排課程外,還應該加強與學生的溝通,用自己的思想引導學生的思想正向發(fā)展。事實上,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僅僅理解學生是不夠的,還需要被學生理解。為了得到學生的理解,教師必須維護學生的自尊,提高學生的自信,鼓勵學生奮發(fā)向上,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無論是教師理解學生,還是讓學生理解教師,都需要教師深入到學生中去,經常與學生接觸,才能建立深厚的師生之情,形成真正融洽的師徒關系。
(六)優(yōu)化管理機制
高中教育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將進一步推動教師的自我變化,根據時代發(fā)展需要,教師隊伍的素質結構將進一步優(yōu)化。學校應以新的教育目標和校園文化發(fā)展目標為基礎,引進最新的教育理念,并繼續(xù)改善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教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改善教育方法,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豐富校園文化內涵。批評教育會極大地降低學生的自信與積極性,致使學生喪失對學習的興趣。而評價則是建立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找到認識自我、改善自我、提升自我的途徑。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應盡量避免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改而進行評價對話,讓學生能夠在平等的交流中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優(yōu)勢與劣勢,幫助學生樹立自信、熱愛學校。
(七)課程中注重人文關懷
高中生處于理解能力較強,對社會的認識較少的階段,學校只有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關懷理念,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為校園文化建設添磚加瓦。就目前的高中發(fā)展的總體情況來看, 人文關懷的理念與過去相比,有了一定的進步。但在教師的人文關懷理念的培養(yǎng)方面,很多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仍然存在。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充分注重校園文化的實踐性以及人文關懷。例如,教師在教學一些應用題時,應對題目的內涵進行解讀,并對其進行引申,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究發(fā)現(xiàn)其中的教育意義,對其中的精神進行深入了解。
(八)從教材中挖掘傳統(tǒng)要素
高中有很多課程,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發(fā)掘一些可以進行校園文化的內容,以更好地在課程教學中傳播校園文化。例如,在教學某個定理、公式的過程中,可以補充一些發(fā)現(xiàn)的過程和發(fā)現(xiàn)者的個人經歷。用發(fā)現(xiàn)者的努力及鍥而不舍的精神影響學生,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
(九)創(chuàng)新校園文化表現(xiàn)
很多學生不喜歡說教式的校園文化內容,那么教師就應該思考究竟什么是學生會接受的并且有益的校園文化,以及什么形式的校園文化教學能更好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消除抗拒心理,熱衷于校園文化構建與校園文化實踐。首先,學校應該以變化求新、以新求生。通過采用開放的內容、形式、場所對校園文化表現(xiàn)形式進行革新。讓新穎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提升學生對校園文化的接受程度。活動形式的創(chuàng)新,能激發(fā)學生的活力,讓校園文化更深入人心,進一步推動學校校園文化工作進入新階段。思考求新是人之常情。很多與校園文化相關的活動若只在課堂中進行,不僅開展困難,其效果通常也不好。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與校園文化學習的參與熱情,教師可將視野轉向課后、校外,以擴大活動的時間和場所。把學生引導到現(xiàn)實社會環(huán)境中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校外活動可以參觀、宣傳、援助等形式進行。通過學生的社會實踐體驗,培養(yǎng)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十)運用多元的校園文化宣傳方法
教師在進行校園文化構建相關工作時應定期、持續(xù)、長久地對學生進行校園文化理念的傳授。例如,一些教師在進行校園文化時宣傳,僅僅是偶爾對學生進行校園文化教育,對校園文化工作沒有明確的計劃,這顯然是難以使校園文化能產生持久性影響的。因此,教師在制定教案時就應該制定明確的校園文化計劃,將校園文化工作融入于教學工作中,讓學生能得到長久、持續(xù)的校園文化印象。
(十一)在學科教學中融入校園文化建設
在學科教學中融入校園文化是一種更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策略。例如,理科都會學習的物理,教師在講解相關的內容時,可適當地為學生介紹一些我校杰出校友在相關領域的研究貢獻,以及我國在相關領域內的科技發(fā)展,引發(fā)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自豪感,同時這也可引起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例如,講萬有引力的時,教師可向學生簡略講解我國的航空發(fā)展歷史,比如,新中國建國初期一片空白的航空領域、錢學森先生在航空領域的偉大貢獻等。之后,教師可重點介紹當前我國的航天及航空技術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尤其是在軌道對接技術等方面依舊是世界前沿。通過這些內容的講解,學生可以明白物理的實用性,以及國家發(fā)展不易及當下我國的強大激發(fā)其歸屬感與自豪感。讓學生明白,當代年輕人也應該繼承這種思想。雖然當下祖國已經不再積貧積弱,但距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依舊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對國家的責任感,并增強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
總之,校園文化建設對校園未來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學校管理者應從精神文化、校園環(huán)境、制度和文化等多個方面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并將傳統(tǒng)美德、傳統(tǒng)文化融入其中,讓學生在思想上能夠得到正面引導。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