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涵
北京宋慶齡故居,位于北京什剎海后海46 號,是一處雍容典雅、幽靜別致的庭園。從1963 年到1981年,宋慶齡在此工作生活長達18 年。如今,它是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北京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宋慶齡(1893-1981),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1915 年,她不顧家庭反對與孫中山先生結婚,步入革命事業(yè),并一生為“求中國自由平等”的理想和發(fā)展婦女兒童文教福利事業(yè)傾注了大量心血。
宋慶齡故居原是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灃的府邸花園,也稱西花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就計劃為宋慶齡在北京修建一處住所,但她一再謝絕。1962 年,周恩來總理受黨和政府的委托,親自籌劃,在院內(nèi)建了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層主樓,作為宋慶齡的住所兼辦公室。1963 年4 月,宋慶齡遷居于此,直至1981 年5 月29 日逝世,在這里工作生活了18 個春秋。
北京宋慶齡故居內(nèi),陳列著許多宋慶齡生前使用過的物品,并保存著宋慶齡一生革命生涯的大量珍貴影像。自她年輕時陪伴孫中山先生投身革命事業(yè),到新中國成立后她獻身祖國的建設事業(yè),珍貴的影像記錄了宋慶齡一生的輝煌足跡。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后,宋慶齡深入工廠農(nóng)村視察,與工人農(nóng)民在一起,充分體現(xiàn)出她的親民愛民情懷。
我們來到宋慶齡曾經(jīng)工作和居住過的主樓參觀。這座主樓的占地面積并不大,里面的陳設也很簡樸,一部分家具還是從宋慶齡在上海的住所搬來的舊家具,各種顏色的家具湊在一起,風格各異并不協(xié)調(diào)配套。
宋慶齡的書房、臥室、辦公室是一室三用的,她的專用廚房也非常狹窄。臥房的回廊比較寬敞,晚年的宋慶齡腿腳不便,就經(jīng)常在這條暖道里曬太陽,觀風景。
故居院內(nèi)東側,有兩株樹高6 米、樹齡達300 年的西府海棠,宋慶齡生前十分喜愛海棠花,工作之余,常邀請友人漫步樹下欣賞美景。如今站在樹下,不禁再一次緬懷偉人。
在宋慶齡70 年的革命生涯中,她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chǎn)黨站在一起,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國的建設事業(yè),為祖國統(tǒng)一、促進世界和平、人類進步的偉大事業(y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宋慶齡沒有親生的兒女,卻把慈母的愛全部傾注給了全國的少年兒童。她曾經(jīng)說過:“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兒童的培養(yǎng)是不可以等待的。”在1950 年第二屆世界保衛(wèi)和平大會上,她榮獲1950 年“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和平獎,獲得10 萬盧布的獎金,她把這些獎金全部捐給創(chuàng)建“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
對婦女兒童事業(yè)如此慷慨的宋慶齡,在平時的生活中卻非常節(jié)儉。就一副拼織的毛褲腿,志愿者講解員介紹道,在人們的印象中,宋慶齡穿著考究,講究品位,在眾多公眾活動中,給人以莊重、典雅的美感。作為國家領導人,在進行國務活動時,她確實非常注意自己的衣著舉止,因為那是代表國家的形象。但當我們走進她的生活中,卻發(fā)現(xiàn)了一個極為儉樸的宋慶齡。宋慶齡患有嚴重的風濕性關節(jié)炎,一受涼就會腿疼,腿痛起來站立都十分困難,而她又有凌晨起床辦公的習慣。為了防止腿部受寒,她和工作人員一起用不同顏色的舊毛線拼織了一副毛褲腿。了解到這些,誰能想象到頗有風度的宋慶齡會如此節(jié)儉?
事實上,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宋慶齡經(jīng)常要出席許多外事活動,但她的衣服卻非常少,展室里展出了她常穿的幾件旗袍。為了讓少有的幾件旗袍穿出花樣,她精心為這些旗袍配了七八件馬甲,有些馬甲還是舊衣服改制而成的。宋慶齡還有一件袍子是她的保姆用218 塊碎布拼制而成的,宋慶齡親切地稱這件衣服為“百納衣”,天氣涼了,她就披著這件衣服辦公。像這樣的衣物,在宋慶齡故居里還有不少,比如用26塊碎布拼接成的棉背心、用到殘破的手帕、打了補丁的睡衣,等等。
文物無言,歷史有聲。宋慶齡生平事跡展覽館中的一幅幅照片、一個個物件,展現(xiàn)了宋慶齡偉大而光榮的一生。她從青年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革命,直到生命的最后時刻。在當時那樣艱難的環(huán)境中,她堅強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奮斗,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為婦女兒童的衛(wèi)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yè)、為祖國統(tǒng)一以及保衛(wèi)世界和平而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歸途中,回望宋慶齡的漢白玉全身坐像,凝視著她端莊和藹的面龐,她的名言突然在腦海中回響:“知識是從刻苦勞動中得來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果,青年是革命的柱石。青年是革命果實的保衛(wèi)者,是使歷史加速向更美好的世界前進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