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瀟
閱讀對幼兒的語言學習、認知理解、心理健康、社會交往等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從孩子出生開始,就可以利用黑白卡、認知卡、布書、機關書等視覺材料給予孩子積極刺激。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認知水平的提高,在培養(yǎng)閱讀能力這條路上,還有一個簡單有效的好幫手——自制經驗小書。
什么是經驗小書?
經驗小書屬于自制圖書。它取材于孩子的日常生活,照片、宣傳單頁、票據、漫畫,甚至樹葉、花朵、昆蟲等都可以成為制作材料。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0~3歲的低幼兒童來說,他們可能不愛看繪本,但看到與自己切身相關的經驗小書,興趣度和專注力都會更高。同時,經驗小書既是時光的見證和留存,也是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的伴隨閱讀材料,具有豐富性、多樣性、時效性等特點,孩子可以在制作活動中親身體驗、實際操作,為語言表達、精細動作、認知理解等多種能力的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如何制作經驗小書?
不同年齡階段,經驗小書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2歲前的幼兒處于感知運動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運用自己的感知器官去了解世界,喜歡到處去摸一摸、看一看。在制作經驗小書的時候,家長可以先設定主題,比如“我的家庭成員”主題,可以把家人的照片打印結集成冊,并在照片上面覆蓋一張可以掀開的白紙板,上書“爸爸”“媽媽”等對應的文字和圖畫。孩子掀開紙板,發(fā)現是熟悉的面孔,就會很感興趣。這時家長可以在旁講解家庭關系、五官特征、稱謂等,這對于提高孩子“一一對應”的認知能力大有裨益。
再比如打疫苗,也可以制作成相關主題的經驗小書。“今天去了哪里?”“去做了什么?”“遇到了誰?”“ 為什么要打疫苗?”“ 有什么感受?”……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在過程中拍下孩子最感興趣的地方、物品和活動,回家后將照片和素材整合制作。這里要強調制作的時效性,當天或者近兩天發(fā)生的事情,應當盡快制作好并給孩子復現。孩子親身經歷過,印象更深刻,在家長講解的時候配合度也更高。孩子配合度的提高,也代表了她閱讀興趣的提升,這樣家長就可以抓住關注焦點,適時引入相關繪本,延伸到職業(yè)場景、公共禮儀、疾病預防、情緒管理等內容,由簡到難,層層遞進,從而達到閱讀擴展的目標。
2歲以后,幼兒的大肌肉運動、精細運動、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有了飛躍式發(fā)展,對周圍世界懷有極大的興趣。在經驗小書的陪伴下成長的部分孩子,已經初步養(yǎng)成閱讀習慣,甚至參與到經驗小書的制作活動中來。這時,在選擇經驗小書主題時,家長可以更進一步向孩子逐漸展示抽象世界的規(guī)則和邏輯。例如中秋節(jié)主題,制作時既可以加入孩子參與相關活動的照片,還可以擴展到古詩、童謠、月相、民俗、節(jié)氣等內容。有些孩子可能會對文字符號感興趣,家長可以借用繪本的語言,在書頁空白處書寫少許重復率高的字詞和小短句。家長還可以用魔術貼將孩子喜歡看的繪本和經驗小書結合起來,增加趣味性,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快樂,甚至愿意編創(chuàng)故事。這將有效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孩子的認知理解能力。4E78E0F6-38A2-47F4-9428-DECEEC7275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