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月越,張 馳,陶盼盼,吳 琳
(1.句容市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江蘇 句容 212400;2.句容市后白良種場有限公司,江蘇 句容 212400;3.句容市天王鎮(zhèn)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江蘇 句容 212400)
句容市地處長江中下游,是典型的丘陵地區(qū)。句容市屬北亞熱帶中部氣候區(qū),具有明顯的季風(fēng)特征,干濕冷暖,四季分明,熱量充裕,無霜期長,雨水豐沛,光照充足,氣候條件比較優(yōu)越。全市年平均氣溫15.2 ℃,日平均氣溫高于10 ℃的作物生長期平均為226 d,無霜期229 d,年降水量1 058.8 mm,目前全市水稻種植面積2.33 萬hm2左右。句容市發(fā)生的稻飛虱種類主要有褐飛虱、白背飛虱、灰飛虱,其中褐飛虱和白背飛虱是遷飛性害蟲。稻飛虱為害的方式是刺吸水稻莖葉組織汁液,消耗稻株養(yǎng)分,使谷粒不實,空癟粒增加,千粒重下降,刺吸取食時分泌的凝固性唾液阻礙稻株養(yǎng)分和水分輸導(dǎo),蟲量大、受害重時引起稻株下部變黑,腐爛發(fā)臭,癱瘓倒伏,俗稱“冒穿”“通天”,導(dǎo)致嚴(yán)重減產(chǎn)或絕收。除直接危害外,還能傳播多種病毒病,如褐飛虱能傳播草狀叢矮病、白背飛虱能傳播南方黑條矮縮病、灰飛虱傳播條紋葉枯病等[1-2]。
蟲情測報燈是監(jiān)測稻飛虱發(fā)生情況的重要工具,通過對2014—2020 年稻飛虱種群發(fā)生動態(tài)的分析為句容市稻飛虱的監(jiān)控和防治提供依據(jù)。
蟲情測報燈位于句容市后白鎮(zhèn)延福村,采用佳多自動蟲情測報燈作為監(jiān)測工具。蟲情測報燈的安裝緊靠稻田,固定在高0.6 m、邊長為1.5 m 的水泥基臺上,上方加裝圓形雨棚,遠(yuǎn)離其他光源。開燈時間為每年4 月下旬,關(guān)燈時間為每年10 月30 日。每天開燈時間由蟲情測報燈自動控制,燈滅后,將誘得的稻飛虱成蟲取回鑒定,并分別記錄褐飛虱、白背飛虱、灰飛虱的數(shù)量。
2014—2020 年,稻飛虱燈下始見期見表1,褐飛虱的始見期多集中在6 月中旬至7 月上旬,只有個別年份出現(xiàn)得較早或較晚,最早出現(xiàn)在5 月27 日(2019 年),最晚出現(xiàn)在9 月20 日(2018 年),平均始見期在7 月6 日左右。白背飛虱的始見期集中在5月底至6 月下旬,最早出現(xiàn)在5 月24 日(2019 年),最晚出現(xiàn)在6 月24 日(2014 年),平均始見期在6月9 日左右。灰飛虱的始見期集中在5 月中旬至6月下旬,最早出現(xiàn)在5 月17 日(2018 年),最晚出現(xiàn)在6 月23 日(2014 年),平均始見期在5 月30 日左右。由于灰飛虱在本地能越冬,而褐飛虱和白背飛虱由外地遷入,因此灰飛虱燈下的始見期早于褐飛虱和白背飛虱?;绎w虱的平均始見期比褐飛虱早37 d,比白背飛虱早10 d。
表1 句容市2014—2020 年稻飛虱成蟲始見期
2014—2020 年,燈誘飛虱總蟲量見表2,褐飛虱、白背飛虱、灰飛虱各年份間燈誘總蟲量差異較大。褐飛虱燈誘蟲量最多為1 804 頭(2017 年),蟲量最少為16 頭(2018 年),相差約112 倍,平均燈誘蟲量為506.6 頭。白背飛虱燈誘蟲量最多為18 149 頭(2016 年),最少為1 123 頭(2020 年),相差約16倍,平均燈誘蟲量為5 811 頭?;绎w虱燈誘蟲量最多為1 962 頭(2019 年),最少為22 頭(2020 年),平均燈誘蟲量為558.6 頭。燈誘總蟲量最多為18 569頭(2016 年),最少為1 811 頭(2020 年),平均為6 876.1 頭。
表2 句容市2014—2020 年稻飛虱燈誘總蟲量 單位:頭
2014—2020 年,各年份5—10 月飛虱燈誘蟲量見表3~表5。褐飛虱的發(fā)生主要集中在9—10 月,占總發(fā)生量的85%以上,7—9 月呈遞增的趨勢,除2016 年和2019 年,9 月份的燈誘蟲量最大,10 月褐飛虱開始遷出,燈誘蟲量下降。白背飛虱的發(fā)生主要集中在6—8 月,占總發(fā)生量的90%以上,除2018年,7 月的燈誘蟲量最大,平均為4 836.1 頭?;绎w虱發(fā)生高峰期主要集中在6—7 月,占總發(fā)生量的85%以上,7 月的燈誘蟲量最大,平均為314.7 頭。由此可見,在水稻生長前期,以白背飛虱和灰飛虱為優(yōu)勢種群,在水稻生長后期,以褐飛虱為優(yōu)勢種群。
表3 句容市2014—2020 年褐飛虱燈誘月發(fā)生量 單位:頭
表5 句容市2014—2020 年灰飛虱燈誘月發(fā)生量 單位:頭
根據(jù)全國農(nóng)作物病蟲測報站規(guī)定,世代劃分以成蟲為標(biāo)準(zhǔn)。除海南島外,劃分世代以我國大陸南部的第一世代為基礎(chǔ),全國范圍內(nèi)一年共8 個世代,江蘇省歷年來以卵作為世代劃分的起點(diǎn)。根據(jù)江蘇省歷年遷入峰期,將7 月20 日(含7 月20 日)之前遷入的成蟲劃分為四(1)代,以后1 個月為1 個世代。
褐飛虱的主害代為六(3)代和七(4)代,峰期主要集中在9 月下旬—10 月上旬。2014 年有5 個峰期,其中四(1)代1 個、六(3)代2 個、七(4)代2 個,峰期蟲量分別為112、41、41、48、39 頭;2015 年有4個峰期,其中五(2)代1 個、六(3)代1 個、七(4)代2個,峰期蟲量分別為21、60、85、44 頭;2016 年有1個峰期,發(fā)生代次為七(4)代,峰期蟲量為25 頭;2017 年有8 個峰期,其中四(1)代1 個、五(2)代2個、六(3)代2 個、七(4)代3 個,峰期蟲量分別為63、54、25、25、120、910、172、75 頭;2018 年有1 個峰期,發(fā)生代次為六(3)代,峰期蟲量為15 頭;2019年有1 個峰期,發(fā)生代次為六(3)代,峰期蟲量為317 頭;2020 年有5 個峰期,其中五(2)代2 個、六(3)代2 個、七(4)代1 個,峰期蟲量分別為46、70、52、45、122 頭。褐飛虱四(1)代和五(2)代在正常年份很少出現(xiàn)明顯的遷入峰,但是在2017 年峰期出現(xiàn)早,加上氣候適宜,后期持續(xù)遷入等有利因素,發(fā)生程度較其他年份重,2014 年四(1)代褐飛虱雖然出現(xiàn)較早的遷入峰,但是由于后期遷入量低,所以發(fā)生程度較輕。
白背飛虱的主害代為四(1)代和五(2)代,峰期主要集中在6 月下旬—7 月下旬。2014 年有6 個峰期,其中四(1)代2 個、五(2)代2 個、六(3)代2 個,峰期蟲量分別為106、3 862、191、213、60、113 頭;2015 年有7 個峰期,其中四(1)代2 個、五(2)代2個、六(3)代2 個、七(4)代1 個,峰期蟲量分別為96、2 820、5 762、200、63、35、134 頭;2016 年有6 個峰期,其中四(1)代3 個、五(2)代2 個、七(4)代1個,峰期蟲量分別為836、11 069、1 182、3 328、222、71 頭;2017 年有4 個峰期,其中四(1)代3 個、五(2)代1 個,峰期蟲量分別為54、266、2 044、74 頭;2018年有4 個峰期,其中四(1)代2 個、五(2)代1 個、七(4)代1 個,峰期蟲量分別為1 021、202、166、96 頭;2019 年有7 個峰期,其中四(1)代3 個、五(2)代2個、六(3)代1 個、七(4)代1 個,峰期蟲量分別為80、150、58、508、96、56、28 頭;2020 年有6 個峰期,其中四(1)代3 個、五(2)代2 個、六(3)代1 個,峰期蟲量分別為60、94、46、329、277、21 頭。白背飛虱的遷入峰最早出現(xiàn)在6 月中旬,最晚出現(xiàn)在7 月上旬。白背飛虱四(1)代在2016 年遷入較早,遷入量較大,加上后續(xù)持續(xù)遷入,導(dǎo)致其發(fā)生程度較其他年份重。
灰飛虱的主害代為四(1)代,峰期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7 月中旬。2014 年有2 個峰期,發(fā)生代次為四(1)代,峰期蟲量分別為34、92 頭;2015 年有1個峰期,發(fā)生代次為四(1)代,峰期蟲量為42 頭;2016年有3 個峰期,其中四(1)代2 個、五(2)代1個,峰期蟲量分別為22、137、72 頭;2017 年有3 個峰期,發(fā)生代次為四(1)代,峰期蟲量分別為267、177、72 頭;2018 年有1 個峰期,發(fā)生代次為四(1)代,峰期蟲量為370 頭;2019 年有6 個峰期,其中四(1)代5 個、五(2)代1 個,峰期蟲量分別為88、212、240、223、174、34 頭;2020 年沒有蟲峰?;绎w虱的峰期最早出現(xiàn)在6 月下旬,最晚出現(xiàn)在7 月中旬。
通過分析句容市2014—2020 年稻飛虱燈下始見期、發(fā)生量、峰期等數(shù)據(jù),結(jié)果表明:灰飛虱的始見期最早,白背飛虱次之,褐飛虱最晚;褐飛虱的發(fā)生主要集中在9 月和10 月,主害代為六(3)代和七(四)代,白背飛虱的發(fā)生主要集中在6 月、7 月和8月,主害代為四(1)代和五(2)代,灰飛虱的發(fā)生主要集中在6 月和7 月,主害代為四(1)代,因此,水稻生長前期以防治白背飛虱和灰飛虱為主,生長后期以防治褐飛虱為主,且由于灰飛虱發(fā)生量較小,與白背飛虱發(fā)生時間有重合,故生產(chǎn)上在防治白背飛虱的同時可以兼治灰飛虱。另外,對于褐飛虱和白背飛虱,如果遷入期早,遷入量大,并且后期持續(xù)遷入,會造成當(dāng)年蟲量發(fā)生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