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
父母成就了我的個性,我的個性中融入了父母的優(yōu)點,他們個性中的矛盾也結(jié)合到了我一個人身上。
我小時候,很多豐富多彩的生活經(jīng)歷都和我的父親聯(lián)系在一起。父親是個木匠,在我們家鄉(xiāng)一帶小有名氣。但父親不是那種能夠做精細家具的木匠,而是在人家造房子時幫忙架大梁的木匠。方圓十里之內(nèi),只要有人家造房子,一般都會請他去幫忙。閑在家里的時候,父親也會做一些家具拿到市場去賣,比如八仙桌、椅子、凳子等。但他生性粗放,做不了細心的活,所以這些東西就做得讓人看不上眼,賣不出好價錢,有時賣不掉就干脆送給別人。除此之外,別人從父親這里買去的東西常常過幾天又送到我家來修理。在我的印象中,父親用在修家具上的時間比做家具還要多,但他依然樂在其中。
每次他做家具,我就在邊上名曰幫忙實則搗亂,在不知不覺中學(xué)會了用刨子、鑿子、鋸子等工具。八九歲的時候我就開始自己做小凳子,盡管小凳子一坐就散架,我卻依然充滿了成就感。我現(xiàn)在動手能力較強,和小時候玩這些工具有很大的關(guān)系。
父親喜歡抓魚摸蝦。江陰地處長江三角洲,是個河道縱橫的地方。我家屋后面就有一條小河。有時候家里沒有了下飯菜,父親“撲通”一聲跳到河里,不一會兒就手抓兩只螃蟹上來了。別人下河怎么也抓不著,但他準能抓上來,讓我佩服得不行。秋天河水落了,上游斷了水流,父親就在小河的兩頭筑上兩道壩,然后把水一桶桶舀到壩外,最后把河里的魚蝦、螃蟹、泥鰍、黃鱔抓得一干二凈。這一天常常是全村小朋友的節(jié)日,所有的小朋友都和我一起投入戰(zhàn)斗,弄得渾身是泥,最后大家都能分幾斤河鮮回去。后來小河被填平了,河床上蓋起了一片廠房,我為此惋惜了很長時間。
在我的記憶里,父親從來沒有打過我。他對所有的人都很寬厚,從來不和別人吵架和計較,總是喝著酒悠閑地過自己的日子。后來我讀了大學(xué),每年暑假回去的時候,他依然會下河摸出一筐魚蝦,然后我們就坐在屋檐下,一邊喝酒一邊閑聊。我工作后領(lǐng)到工資的第一件事,就是買了一瓶酒給他帶回去,讓他高興了好幾個月,只可惜我現(xiàn)在忘了當(dāng)初買的是什么牌子。
摘自《不負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