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發(fā)掘的西漢?;韬钅?,將劉賀這位幾乎被歷史遺忘的皇帝,曝光于世人面前。劉賀在位僅僅二十七天,就被廢黜。普通的歷史年表,幾乎見不到這位皇帝一絲一毫的行跡。在《漢書》等基本史籍中,對他的記載,在一些關(guān)鍵問題上模糊不清。而廢黜劉賀帝位的黑手——大奸大惡的霍光,卻以大忠大賢的形象留存于青史。何以如此?
漢武帝在冊立劉弗陵為太子的同一天,指令五位大臣輔佐少主,外戚出身的大將軍霍光為首輔。漢昭帝劉弗陵二十多歲就去世了,沒有子嗣,漢武帝的另一個孫子劉賀被推上帝位。劉賀被廢,接位的是漢武帝的曾孫劉病已,即漢宣帝。在廢與立的過程中,霍光起了主導(dǎo)作用。
后世史書講到霍光輔政,多是褒揚之詞,其影響最為深遠(yuǎn)的,則屬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將霍光與輔佐周武王的周公和輔佐商湯的伊尹相并比。實際上,霍光在昭、宣兩朝的所作所為,不過是挾持幼主以號令天下,完全不能與周公、伊尹相提并論。
霍光先后設(shè)法除掉了另外四位輔政大臣,自己獨擅朝綱,昭帝只是擺設(shè)而已?;艄庥①R,也只是把他當(dāng)傀儡。誰知劉賀竟然頭腦發(fā)熱,真的做起皇帝來。他不僅在眾目睽睽之下,公然冒犯霍光的權(quán)威,而且著手調(diào)整宮廷禁衛(wèi)兵馬,企圖掌管要害部位。霍光搶先下手,廢除劉賀剛剛登上的帝位。
與劉賀相比,劉病已的輩分又降低一輩,這顯然更利于霍光控制朝政,而宣帝劉病已長養(yǎng)于民間,沒有政治勢力作根基,同樣也更容易擺布。從表面上看,似乎很容易再重新造就一個合乎霍光理想的傀儡皇帝。
霍光對初入皇宮的宣帝防范甚嚴(yán),令太后一直居住在皇帝居住的未央宮內(nèi),對其加以震懾和監(jiān)督。后來,為防止太后反遭宣帝控制,霍光安排太后回到長樂宮中,并派自己的人在此守衛(wèi)。漢宣帝即位以后,幾乎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控制權(quán)力的欲望。
霍光心里仍不踏實,為了試探虛實,在宣帝即位的第二年,霍光做出了“歸政”的姿態(tài)。主弱臣強(qiáng),宣帝只能是“謙讓不受”?;艄鈱@一結(jié)果十分滿意。
然而,霍光大大低估了宣帝的能力。宣帝與生長于皇宮王室而不知世事的劉弗陵、劉賀完全不同。長期的民間生活,使得他明白世間奸邪,吏治得失。同時,他又很好學(xué),有良好的文化修養(yǎng)。他能夠理智地審時度勢,妥善處理和霍光及其黨羽的關(guān)系,完全有能力破解霍光那一套權(quán)術(shù)和手腕。但宣帝十分清楚,面對這種局面。他要做的事情,只是耐心地等待時機(jī)。
更為重要的是,霍光廢黜劉賀帝位的合法性與宣帝登基做天子的合法性,這兩件事一體相連。換句話說,就是宣帝繼承大統(tǒng)的合法性,是以廢黜劉賀帝位的合法性為基礎(chǔ)的。宣帝心里明白,否定霍光,就是否定自己。
直到霍光死后,親政的宣帝才開始逐步清除霍家勢力。他盡管內(nèi)心對霍光其人深惡痛絕,表面上卻不“全盤否定”,還繼續(xù)加以尊崇,更不對其家人趕盡殺絕。宣帝特別贊譽(yù)霍光的功績在于“定萬世策以安宗廟”。這樣還不夠,宣帝又親自動筆撰寫詩歌予以贊頌。并將股肱大臣的畫像掛在麒麟閣,供大家瞻仰學(xué)習(xí),依然以霍光居于首位,而且其他諸臣都署官爵姓名,只有霍光不署名,稱“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以示獨尊于諸臣之上。宣帝為了彰顯霍光的功績,運用了多種“藝術(shù)手段”,可謂煞費苦心。
后世不少史家以宣帝的“證詞”為依據(jù),把霍光寫得光彩照人。殊不知,虛美隱惡,陰陽兩面,是古代統(tǒng)治者慣用的操縱手段和統(tǒng)治藝術(shù),洞幽察微的史家竟也被蒙蔽了。
【原載《華聲·觀察》】
雜文選刊202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