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勇
先說玄奘的歷史地位:玄奘一生大部分時間活躍在“一帶一路”范圍,是著名探險家、旅行家、地理發(fā)現(xiàn)家、外交天才和佛學大師。他歷經(jīng)我國今天的新疆地區(qū)、帕米爾高原、中亞諸國,達到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爾、印度等地。他一生見過很多國王、部落頭領和高僧,還遇見過不少奇人俠士、篤信宗教者、綠林強盜,他旅途中的奇遇,比神話小說《西游記》中寫的還要復雜和有趣。他的旅行筆記《大唐西域記》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地理著作,為今天研究古印度和西域提供了可靠的資料。玄奘在古印度最大的佛寺——那爛陀寺學習研究五年,他對那爛陀寺的記述是印度今天復原這座古建筑的最可靠的參考資料。不用說,玄奘一路上遇到許多危險,克服了無數(shù)困難,但無論沙漠、冰川,還是高山、盜匪,都遏制不了他西行取經(jīng)的宏大決心,即使失去了所有的財物,面臨餓死、渴死或被殺的危險,他也不愿后退一步。當然,他一路上也獲得許多幫助,贊助他的人士包括高昌王、西突厥可汗和印度戒日王,特別是他和印度戒日王的會見,竟實現(xiàn)了從漢武帝以來中國要與印度正式通往來的理想。玄奘向戒日王介紹了當時中國君主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和要與印度通往來的心愿,促成貞觀年間戒日王派使者通大唐,唐太宗命云騎尉梁懷璥持節(jié)慰撫。以后,更有大唐外交官王玄策三度奉使印度,甚至借西藏兵協(xié)助印度平亂。自漢武帝時代準備通印度卻又失敗以來,這次算是第一次開啟了中印外交之門,可說是玄奘之功。
值得一提的是,玄奘又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記》的主人公唐僧的原型。但真正的玄奘的生平和唐僧相去甚遠。由于《西游記》流傳甚廣,而且多次改編為戲劇、電影和電視劇,唐僧已成為家喻戶曉、長幼皆知的文學典型。但唐僧的原型玄奘一生偉大的探險、旅行和外交經(jīng)歷,世人所知甚少。我撰寫《玄奘》(湖南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一書是為了還原唐僧的真面貌,起一種糾錯返真的作用。
現(xiàn)實的玄奘是怎么變成戲劇中的唐僧的,其中的變遷情節(jié)頗為復雜。先補充說說原本的具體的真實的玄奘旅行經(jīng)歷:
玄奘大師,俗姓陳,本名袆,出身官宦世家,先世是周朝諸侯國陳國君主的后裔,世居離陳國故地不遠的潁川郡,后來遷到河南洛州緱氏。陳袆出家時間在隋末,在洛陽凈土寺受戒,取法名玄奘。唐朝初年,提倡道家,貶低佛教,玄奘西行受到唐朝政府的一路追捕,有一曲京劇《送別》描寫唐太宗親自送玄奘西行,是后人根據(jù)《西游記》偽造的。
公元627年(唐太宗貞觀元年),玄奘離開長安,經(jīng)隴西高原進入狹長的河西走廊,出玉門關而進入西域。
玄奘西行所走的路線,采取的是北道,也就是出玉門關后,由敦煌的北面向西北行,抵達西域小國伊吾(今新疆哈密市),然后應高昌國王的邀請,西行折入小王國高昌(今天的吐魯番盆地)停留月余,再由高昌經(jīng)阿耆尼國(即焉耆,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進至屈支國(即龜茲,今新疆庫車市),在此停留六十多天后,向西北行,到達跋祿迦國(即姑墨,今新疆阿克蘇市)后,繼續(xù)向西北行走三百余里后,跨越海拔四千米的天山冰嶺,冰嶺又名凌山(即今新疆溫宿、伊犁間的天山隘口,俗稱冰達坂),其間冰崖聳立,上與天連,積雪盈谷,寒風凜冽,玄奘歷盡艱險,終于在七日后走出此山,進入天山以北。
在玄奘那個時代,今天的阿富汗和中亞五國都是西突厥的勢力范圍。玄奘走出天山后,沿大清池(即熱海,今吉爾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西北行五百余里,到達碎葉城(大約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附近),遇見了正在那兒游獵的統(tǒng)葉護可汗。統(tǒng)葉護可汗熱情接見了玄奘,并派遣專人護送玄奘,一直護送到他的勢力范圍的邊界。
幸而有統(tǒng)葉護可汗的庇護,其后玄奘一路都比較順利。他從碎葉城西行,經(jīng)赭時國(即石國,今烏茲別克斯坦的塔什干)、阿姆河畔的颯秣建國(即康國,今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再往南入阿富汗境,轉東進入迦濕彌羅國(今克什米爾地區(qū)),再南入印度(今巴基斯坦及印度各地)。當時的印度正是戒日王在位,國勢很強盛。當時佛教在印度已面臨末期,日益沒落,玄奘來得似乎不是時候,但戒日王以護教者的姿態(tài),使佛教在印度回光返照,玄奘在印度云游和學佛多年后,公元640年(貞觀十四年)末,三十九歲的玄奘得以面見戒日王,戒日王十分尊奉玄奘,助他沿原路回中國。
公元645年(貞觀十九年),玄奘平安地回到了長安。他出國時還是二十六歲的青年,一共經(jīng)過十九年的西游,走了五萬里路,經(jīng)歷了大小一百一十個國家,現(xiàn)在卻是個四十四歲的中年人了。
唐太宗正住在洛陽,聽到玄奘到了長安的消息,就叫左仆射梁國公房玄齡等人去迎接他。唐太宗要他還俗任宰相,玄奘婉拒。自此他在長安譯經(jīng)十九年,直到逝世。
可內(nèi)容和上述經(jīng)歷大相徑庭的《西游記》又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
由玄奘口述、他的徒弟辯機和尚筆錄的《大唐西域記》的確記載了他西行取經(jīng)的經(jīng)歷和見聞??珊髞硇实耐降芑哿⒑蜕杏謱懥艘槐尽洞蟠榷魉氯胤◣焸鳌?。在這本書里,慧立為了夸大師父的業(yè)績,擴大佛教的影響,開始把玄奘取經(jīng)的事跡涂上一些神秘的宗教色彩。流傳到民間以后,人民群眾又按照自己的理想和興趣對它不斷進行“改編”,使取經(jīng)的故事越來越豐富,距離玄奘取經(jīng)的真實故事也就越來越遠。
取經(jīng)故事到了宋代說書人手里,就更加發(fā)展了,他們以這個故事為題材,編了一本十七節(jié)的《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這里的故事就已經(jīng)很不相同。取經(jīng)的人除玄奘外多了一個猴行者,他的外形是個白衣秀士,但自稱是花果山紫云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因為偷吃了蟠桃,被王母娘娘捉住,用鐵棒在左肋打了八百,右肋打了三千,然后發(fā)配到花果山紫云洞來的。書中描寫這個猴王有膽量、有見識,降妖捉怪的本領很大,一路上,他幫助玄奘打殺了白虎精,斬除了馗龍,收伏了深沙神。從這個猴行者身上已經(jīng)可以看到《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影子了。從那深沙神的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后來《西游記》中沙和尚的影子了。
到了金、元兩朝,玄奘取經(jīng)的故事已被搬上了舞臺,金朝藝人演戲的腳本中有《唐三藏》,元朝的雜劇中有吳昌齡寫的《唐三藏西天取經(jīng)》。
除雜劇外,元代還出現(xiàn)了《西游記平話》。這是民間說書人的底本。從現(xiàn)存的片段“夢斬涇河龍”和“車遲國斗圣”來看,《西游記平話》中人物增多,情節(jié)復雜,和后來的《西游記》相當接近。
被評為四大古典小說之一的《西游記》是明代人吳承恩寫的。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約公元1500年出生在淮安山陽(今江蘇淮安)一個小商人的家里。他少年時代已經(jīng)文章出眾,但在科場中屢試不中,五十余歲時,謀得個長興縣丞的小官,不久就辭職回家。從此以后,直到他1582年去世為止的二三十年間,就再沒有外出做官?!段饔斡洝肥撬砟甑淖髌?。動筆寫作大約是在七十一歲。
《西游記》全書一百回,主要情節(jié)是寫孫悟空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一路上和各種妖魔神怪斗爭的故事。從結構上來看,全書大體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第一回到第七回,主要內(nèi)容介紹孫悟空的歷史;第二部分從第八回到十二回,交代了唐僧的身世和取經(jīng)的原因;第三部分從第十三回到一百回,寫的是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其內(nèi)容大眾都知道,不作贅述。
如果對比《大唐西域記》,《西游記》的內(nèi)容大都是胡編亂造,新出版的《玄奘》就是要撥亂反正,以科學和唯物史觀的角度,排除一切道教和民間巫術的影響,還給大眾一個真正的《西游記》。
再者,《西游記》近乎一本道教宣傳品,而佛教和道教大不相同。
《西游記》和真實的地理毫不相干,缺少學術價值?!缎省芬粫浴洞筇莆饔蛴洝窞樗{本,重現(xiàn)古代西域地區(qū)的地理景觀,并仔細考察當?shù)噩F(xiàn)今的境況、印度所有佛教景點的來龍去脈、景點的古今歷史和變遷,對歷史景點的復原大有幫助。
《西游記》中的凡人都十分軟弱無能,抵抗代表惡勢力的妖怪全靠超自然力量和神的力量,《玄奘》一書表現(xiàn)人的力量(玄奘為代表)可以克服一切困難,人定勝天。
《西游記》中的唐僧是個優(yōu)柔寡斷、思想簡單、屈服于超自然力量的人,《玄奘》一書再現(xiàn)他的本色:無畏任何困難,敢涉千般艱險,不怕苦,不怕死,對信仰無比堅定,不達預定目標絕不罷休。
最后,玄奘一生沒有寫自傳,真正事跡所存無幾,本書是以科學的角度進行仔細推敲研究,努力恢復還原玄奘一生事跡的一次嘗試。
此外,還要提一句的是,《玄奘》一書不但包含了玄奘的旅行經(jīng)歷,而且包含了佛祖釋迦牟尼的生平和傳教過程、佛教知識和典籍概要、佛教哲學的全新解釋、佛經(jīng)上一些重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