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樂
三葉蟲化石
化石是大自然神奇的饋贈,是遠古生物留給我們的珍貴禮物。從化石中,我們得以窺見那些已逝的生命,感嘆地球歷史的綿長與壯觀!
我第一次知道三葉蟲,是在小學六年級。一日偶然在《知識就是力量》雜志中,看到一篇題為《寒武紀三葉蟲長了“兔子耳朵”》的文章,我不由詫異:“三葉蟲怎么會長兔子耳朵?”認真翻閱雜志后,我才知道那是三葉蟲的新屬種“耳形范特西蟲”,它獨特的外形可能與捕食、迷惑天敵等因素有關(guān)。
自此,我對三葉蟲有了興趣,也開始慢慢學著了解它。原來,300多年前的明朝,有人在山東泰安大汶口發(fā)現(xiàn)了一種包埋在石頭里的“怪物”,因其外形頗似蝙蝠展翅,便將其命名為“蝙蝠石”。直到20世紀20年代,中國古生物學家對“蝙蝠石”進行研究,才弄清楚它原來是一種三葉蟲的尾部化石。
不過,它為什么要叫三葉蟲,是因為背上長了三片葉子嗎?經(jīng)查閱,我明白了,原來三葉蟲是生活在寒武紀早期至二疊紀末期的海底生物,它的背上有兩條縱溝,把身體分為左、中、右3部分,就像是3片葉子組合起來一樣,所以得名“三葉蟲”。
我專門去了博物館,在那里我真切感受到這位“明星”的魅力:其背部為卵形或橢圓形,分為頭甲、胸甲和尾甲3部分,成蟲長3~10厘米、寬1~3厘米。而且三葉蟲家族龐大,可以適應(yīng)不同的環(huán)境:有“環(huán)”海為家的“苦行蟲”,也有挖土的“建筑工人”,還有會“輕功泥上漂”的“蟲林高手”……
我又忽然想到,三葉蟲以什么為食呢?我趕忙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還真不少!原生動物、海綿動物、腔腸動物、腕足動物的尸體或海藻等細小生物,都在三葉蟲的食譜上。
可為什么生命力如此強的三葉蟲會消失呢?這又是一個困擾著我的難題??上~蟲滅絕的具體原因還是未解之謎。我在感慨生命神奇的同時,也意識到世界上還有許多科學謎題,等待我們?nèi)ソ獯稹?/p>
指導教師:趙紅娟
(責任編輯 / 陳琛? ?美術(shù)編輯 / 韋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