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珺 張倩倩
自然,能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激發(fā)其好奇心與探究欲望,幼兒在大自然中能夠積累有益的直接經(jīng)驗和感性認識。春暖花開時節(jié),上海市寶山區(qū)小鴿子幼稚園帶領幼兒們探尋春日里的無限秘密,捕捉大自然的勃勃生機。
一次午后散步,我看到一群幼兒圍在一起,似乎在研究什么,走過去一看,原來操場邊的地縫里長了一排小草。
幼兒A:這里怎么會有小草?
幼兒B:它是從哪里來的?
幼兒C:春天到了,種子就發(fā)芽了。
一場關于春天的探索就這樣開始了……
尋,又是一年春好處。春天來了,大家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帶著這些問題,幼兒行動起來。
幼兒A:我看到菜園里有菜長出來了。
幼兒B:我不用穿厚厚的棉襖了。
幼兒C:我家的小烏龜醒了,開始吃東西了。
幼兒找到了自己眼里的春天,并在和同伴的分享中全方位地感受了“春天”。幼兒和自然相處、互動的過程也是與自然對話的過程。
種,“植”此青綠。春天是播種的季節(jié),對于“播種”,幼兒表現(xiàn)出極高的興趣,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我們可以種什么?在哪里種?有的幼兒說種在幼兒園的小花壇里,有的幼兒說種在小菜園,還有的幼兒說種在班級陽臺的植物角。投票后,幼兒最終選擇了班級的植物角。那么種什么呢?怎么種呢?帶著問題,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種子、討論種法。播種完,怎樣才能讓植物長得更好呢?幼兒查閱資料、找父母幫忙、咨詢教師,獲得了各種“護綠”的小妙招。
幼兒A:要定期澆水,不然植物會“渴死”。
幼兒B:要拔除雜草枯葉,就是那些黃色的葉子。
幼兒C:我還看到垃圾了,垃圾要撿走。
幼兒通過實地調(diào)查、分享交流、集體票選,完成了播種小計劃。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自主探索、合作互助,遠比我們想象得更能干。
傳,與“綠”有約。隨著植樹節(jié)到來,幼兒提出問題:植樹節(jié)從何而來?為什么要保護大樹呢?圍繞問題,我們向家長推薦了一系列繪本、圖書,希望幼兒在親子共讀中尋找答案。之后,一場宣傳活動開始了,幼兒再次提出了問題:要怎么宣傳?宣傳什么內(nèi)容呢?
幼兒A:做一張大大的宣傳海報,給所有人看。
幼兒B:可以做小卡片,這樣每個人都能擁有。
幼兒C:小區(qū)里有保護小草的牌子,看到牌子就知道不能踩。
于是,幼兒自主分組,有些幼兒制作海報,有些幼兒制作宣傳卡片,還有些幼兒為植物掛上小牌子。
幼兒A:海報上要有大樹。
幼兒B:要讓大家知道如何保護大樹。
幼兒C:掛在樹上的卡片,下雨天會濕,我們要想辦法保護好。
一張張宣傳海報就在幼兒們的巧手下誕生了,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這個美好季節(jié)的喜愛與向往。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真正感受著大自然的恩賜與滋養(yǎng),感知大自然與人類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
留,春天不再見。一片樹葉、一根樹枝、一朵小花,幼兒喜歡撿掉落的東西。我問道:“為什么要撿這些?”一個幼兒說:“這么漂亮的小花掉了好可惜啊?!边@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我說:“有什么辦法把美麗的春天留住呢?”
幼兒A:可以拍照。
幼兒B:可以畫下來。
幼兒C:可以制作標本。
于是,班里多了一個“春天寶盒”,幼兒可以將自己發(fā)現(xiàn)、撿到的東西放進去,分享給大家?!按禾臁边@顆種子在幼兒心中破土、發(fā)芽、長大,“春天”便不再只是一個季節(jié),更像是身邊如影隨形的朋友。在“留住春天”的過程中,孩子們再一次感受了春天的變化。
責任編輯:陳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