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在大海的詞典里展開羽翼

      2022-07-11 23:04:03錢利娜
      美文 2022年13期
      關鍵詞:岱山大海

      錢利娜

      海是東海,村叫涼峙,坐在堤壩上,雙腿懸在堤外,腿下一米處就是撲面而來的大浪。巨人一般遙遙地低嚎,它原是駕萬馬奔騰而來的王,卻讓一道海岸卸下了偽裝,把低嚎換成嘆息。

      回家了,靠岸了,一個巨人也得卸下面具,是時候釋放出自己的虛弱了。

      虛弱是萬物最美的時刻。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而行,一虛弱就做了一個夢,夢見良田美池桑竹,武陵人不是別人,正是為貧而仕的陶淵明,也是在現代的各式寫字樓里攀登的人兒。桃花源不僅是知識分子的尊嚴發(fā)明的信仰一種,也是收藏書生軟肋的一個氣球,可以讓下行沉重的命運變得輕盈,從泥淖中飛升。郁郁不得志的盧生,騎青駒穿短衣,進京趕考,結果功名不就,用黃粱一夢走完了一生,顏如玉,兒孫滿堂,只在一夢一醒之間。

      每一層浪都在嘆息的歌喉里醞釀出泡沫。泡沫是它用潛隱的溫存點起的燈盞,卻瞬間熄滅在海面,大海似乎因此從逝去中獲取了新的力量,繼續(xù)它的低嚎,回旋的舞步,醞釀它又一次莫測的脾氣。

      一個有脾氣的主也會有溫存之意,此刻,它正匍匐于我的腳下,并收下了我的剪影,讓“她”和著濤聲,落在漲潮的海面上。同行的旅人三三兩兩,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低語被濤聲吞沒,行動便如默片,一群人影在浪尖輕輕蕩漾,似皮影戲上的紙人兒。蹴起的浪花融合了路燈燈影,此刻的泡沫又幻化成陸離光怪的舞臺。

      海浪不息,這些皮影紙人兒卻沒有新戲,不過是不親不疏,若即若離地攀談一些舊聞。晚餐餐桌上那條紅燒大黃魚一生經過多少大浪,終于落在了一張網上;今夜的風很軟,吹拂而過,南方的風就是南方的脾氣,骨子里也是一條絲綢的性子;落腳的民宿里播的港劇《上海灘》主題曲又一次牽扯出了童年迷戀過的男主角許文強先生,人這一生的審美其實從孩童時就注定了,因此氤氳開去,說起男歡女愛,甚至因此彼此以月為媒,互相打趣;又或是猜測遠方那個女人對那個男子的愛,到底來自于真心還是假意。深秋寒風一陣陣吹來,前一句話剛出口,便有了隔世之感。

      這是親而不褻、近而不狎的好處。沒有熱望,沒有患得患失的壓力,只有頭上的一輪明月,腳下的一席濤聲。在忘情交談時,大海的嘆息仿佛不是來自遙遠的海上,而是來自你心上潛隱的一角。

      即便陷入這樣不寂寥的相聚中,心還是孤獨的。而我們之間的疏離正保護著這孤獨和因孤獨燃起的嘆息。

      “多么好,這樣的月色,真想愛一個人。卻無人可以愛。甚至連愛,也是浪尖泡沫,無法定義……”

      青年的嘆息如夏天的衢山島,那時候南水北上,大海一片蔚藍,連嘆息也清澈如玉,而此刻幾個中年人的感慨如安度深秋的涼峙,北水南下,黃河一路席卷的泥沙與大海合而為一,海面一片渾濁蒼茫。渾濁的中年之心消化著泥沙,風吹落葉,梅落滿地,但不再強求重回到那最初的一刻,向茫茫大海索要它的蔚藍。

      但中年人的靈魂底色還是像當初一樣虛弱,因為虛弱,有了一些出格的念頭。比如,像吉普賽女郎一樣跳個舞,或者成為一個辛棄疾,醉倒在一棵樹旁,和它說點不便與人類說的話,又或者從此遠離朝九晚五,到一個沒人認識的地方去,造一個園子,從此看書種花,往來沒有舊相識。

      這大約也是我來到涼峙的緣由。從寧波到舟山,倒了幾個小時的車,又坐了半小時輪渡,登船見衢山兩個金字,似乎扔下了日復一日推石上山的洗衣做飯、灑掃除塵,也扔下了每日要應付的單位里的熟人和單位外的陌生人。

      衢山又叫蓬萊山,舍船而入,今夜落腳之處喚作涼峙村。陸地延伸出兩條弧線,仿佛衢山島伸出的兩個懷抱。涼峙就在其中一條弧線上,年輕人借著大自然的一條弧線勾勒的半個心形,又用拇指和食指彎曲畫出另半個,合而為一,這些發(fā)明出來的心讓涼峙的海灣有了格外的聲名。

      但在清朝的志書里,涼峙與抒情無關,它叫“冷池”, 衢山方言幾乎和寧波方言一模一樣,沒有冷涼之分,峙、池又是同一個音,說的是村莊的氣候涼爽宜人。

      許是這宜人的本質招來了我們這一幫旅人。在都市的辦公室里待久了,在盆景里練習種檸檬栽佛手乏了,一個人看書寫字累了,心如空城,需要找一個好地方,遠離原來的秩序與規(guī)則,到臨時的桃花源去逛一逛,扔掉那個束縛重重的自我。

      似乎所有沒有深情的快樂都是短暫的,沒聊多久,卻感覺夜晚的海風帶來的寒意,皮影戲上的人兒從堤壩上起身,徒留空空的“舞臺”繼續(xù)它的嘆息。我們相約著去涼峙小巷里兜一圈。短途出海的輪船早已歸航攏洋,白天頭戴惠安帽在路邊埋首織網的女人們也收網歇工。才八九點鐘的光景,各家各戶都閉門熄燈,出海捕魚,必是三更時分,泊船候潮的漁船開洋,才有可能在日落時滿載而歸。即便現在的村人大多不以捕魚為生,登船拋纜的多是外地鄉(xiāng)民。祖祖輩輩的習慣是精神基因,難以改變。

      整個村莊醒著的似乎只有山上的風車和在巷子里四處游走的我們。山頂之上,風車的影子被黑夜縮小,緩緩轉動,巨翅的每一次轉動,都是風的生命涅槃再生,它將轉化成電,源源不斷地填塞人類社會的欲求——車床的每一次叮嚀,洗衣機的每一次轉動,輪胎的每一次嘶鳴,都是風的魂魄從懸空之處,降落人間,重新搖曳,逼視著我們的舉杯、鎖眉、歡笑和歌舞,在我們的屋宇窗臺,案幾床榻,與我們醒時同交歡,醉后繾綣相依。

      我們從沒有成為過自然的主人,不過因為一直得到自然的庇佑,才繁衍至今。

      村子很小,繞過一兩條狗的叫聲,轉一個圈,就回到了入住的民宿。枕濤入眠,整夜耳畔都是潮汐的嘆息。想到這塊土地并非新地,幾百年前,來島上定居的人都是駕一葉扁舟,搏命而來。明朝海禁,“片甲不得下?!睍r,它是禁地澀角,鹽田灘涂難以墾殖,海盜時時勒索劫掠。地不肥,人不美,不是日子過不下去的就不會涉險踏浪來此僻壤重生。但誰也料不準國禍家難什么時候傾盆而注,逃荒、逃難、逃避戰(zhàn)亂,浙東沿海的百姓搖櫓過海,在這個懸水小島上了岸,照例耕織捕撈,男歡女愛,重新散枝開花?!盀I海漁民避難入山,結茅而居,種植為命,漸而人煙日盛,滋生日繁”,蠻荒之地打樁張網,架灶煮鹽,從此“煙灶漸增,依然成一村落”。遙遠的“蓬萊山”,成了落難之人的陶然忘機處?!斑B檣漁艇亂如麻,漁客娛情百倍賒。罾影動搖浮淺渚,星光錯雜舞橫叉?!睓{桅連綿,扳罾網影,那是漁汛時的繁華場面。

      蠻荒地,翻過去,就是桃花源了,閑人們的虛弱也便有了歸處。

      晨起沿著沙灘的弧線行走,出航前鞭炮不息,堤壩上燃盡的炮仗在祝福去浪里求生計的男人。遵循古例,女人不能上船,只能早早搬出一張板凳,凳上放一把錫壺,兩個一次性杯子,杯中是黃酒,碟子里是敬獻給神的餅干。漁民生活大多是清貧的,他們料想神也和他們一樣,對新一天的早餐并不挑剔。神飲了她的酒,吃了她的點心,今日便會在海上好好看顧她的男人,讓他能避風而行,平安歸來。

      但大海聽到的不止是祭祀的鞭炮,也聽到了出殯的嗩吶,噼噼啪啪,生得熱鬧,咿咿呀呀,死也是平常。村里永遠有老人逝去,小面包車載著靈柩,沿著海岸線,開到島上的殯儀館去,從此一切成灰,不帶走一片云彩。

      太陽從海平線升起來,潮水退去,我獨自行走于沙灘,翻撿埋在沙中的石頭,一塊白如雪,一塊黑如漆。我把它們帶回了家,放在檸檬樹的盆景里,希望那從未跨出花盆一步的小樹,能在萬籟俱寂時,聽到這石頭體內翻譯出的濤聲和虛弱,有那么一點非分之想。

      出生于寧波,兒時竟沒有見過大海,對大海的印象來自于一個遠房表叔。一個剃頭匠,挑著剃頭擔,穿著一件藍工裝,手上兩片鐵叉做的“喚頭”嗡嗡叫喚,走街串巷攬活干。

      父親總留著胡子,等他十天半月來一趟,拿一把剃刀收割了去。當白花花的肥皂泡淹沒了父親的半張臉時,便只聽到表叔獨自一人絮絮地嘀咕著。

      “阿哥,總是你安穩(wěn),前店后家,誰家結婚得穿新衣,都得求你給他先做不是?這方圓十幾里,也就你一家裁縫鋪,就你能打樣做中山裝,你看我,四十歲學跌打,滿街吆喝給人剃頭,如果我年輕二十歲,就做你的學徒,買一部蝴蝶牌的縫紉機,也不去海上找吃的。半輩子把腦袋別在老天爺的褲腰帶上,到頭來兩手空空,一屁股債?!?/p>

      表叔在岱山的海上打漁,那日,船靠了岸,他去岸上打酒喝,第二天漲潮了就得出海,在海上就兩個搭伙一起干的老伙計,見不到人,老眼瞪老眼,收網之前,只能就著白水煮的蝦米熬啜黃酒熬時間。他每次上岸,卸貨買賣之后,就是去岸上的小店買酒喝。

      提了酒回來,黑壓壓的頭,圍攏在一條離岸最近的船上,如海上風暴前聚攏的烏云。

      一個頭腫得三四倍大的男人躺在甲板上,已經沒有了呼吸。他聽到手中的酒瓶“啪”地摔在地上碎了。

      死者是個老漁民,靠岸后,從自家的船上跳到別人的船上,打算上岸,腳底一滑,竟踩了空,掉到海里。他水性好,想沿著船間的縫隙,泅到岸邊。一陣浪來,系在一起的兩船相撞,浮現水面的頭被夾在兩條船之間。

      表叔說:風里浪里搏了一輩子,竟死在靠了岸的船上,老家伙的頭腫得跟豬頭似的,渾身傷痕累累。我當時腳一軟,就起了念,不想干了呢。男怕入錯行,出海前我親眼看老頭祭了海。海上的神沒有看顧他啊。

      剃了須,父親就幫他磨刀,父親裁剪時得用剪刀,鈍了,就容易吃布,他的剪刀向來是自己磨的,比沿街叫賣的磨刀師傅磨得還要利索些。

      表叔說:我也學著磨,磨了半天,看上去亮閃閃的,一用還是鈍的。

      父親告訴他,不能用蠻力,要輕推重拉。這一輕一重,其實說的不是力道,是速度。慢慢向前推,快速向后退,就不怕卷了刃。

      表叔會補漁網,卻不會磨刀。他念叨著好歹在旱地里混口飯吃,干什么都比在海上強。我老了,能學的事也少。這磨刀的活兒還是托付阿哥了。反正我每過半個月來你這里,給你剃個頭。阿哥抽空給我磨個刀。

      表叔的下半輩子一直在剃頭,生意總是不溫不火。父親對我們說起他,你那岱山打漁的叔有好久不來了,刀鈍得吃胡子了。

      多少年過去了,父親還是用“打漁的叔”稱呼他,似乎那份職業(yè)才是他在這世上真正的身份。

      這是站在岱山天后宮山上眺望到的東?!蟠≈郏邕^江之鯽。但遙遠的海上,一個浪頭打過來,扁舟成葉,什么時候船翻人亡,誰也料不準。

      中華大地的布局是西高原,東大海。岱山臨海,有“蓬萊仙島”的美稱,是當年秦始皇眺望長生不老之地的終點。仙島上住的島民不是仙人,還是凡人。因為靠海吃海,岱山素有舟楫之便,漁鹽之便。但幾千年來,漁民拿命去搏漁鹽之利,遠航的水手須做好葬身魚腹的準備。婦孺和老人觀察著天象,祈求天意眷顧,家中男丁能早日返航,平安抵鄉(xiāng)。

      豐收與死亡,往往只隔了一場風暴,或者一次潮汛。

      如何在海上向死而生,這個問題,在千萬年前,就是海邊居民日日求索的難題。他們抬頭看到鷗鳥自由飛翔,沾羽戲海,眼看要被卷走,卻輕巧地翻過了大浪,遠遁而去,飛向天際。目光所及之處,鷗鳥如有神助,是唯一能上天入地的動物。而越地稻田茫茫無際,第一粒稻谷來自于哪里?若是天賜,必有使者。他們抬起頭,發(fā)出天問,又一次看到了鳥的影子——一定是鳥為大地銜來第一??诩Z,造就了古越的魚米之鄉(xiāng)。

      鳥的糞便包裹著植物的種子,落入平原的土壤中,會在春天的雨水和暖陽交互照看下發(fā)芽、開花,在夏秋結果。鳥兒會和人類共同享用自然力結出的果實,并默默掌控著大自然的一切生發(fā)與凋零。在類似于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迷惑中,越人相信先有了鳥,然后才有了種子,鳥翱翔于天空,天是神之居所,人類仰望的地方。借助于對鳥的想象與渴望,越人造出了自己的神。

      于是越人斷發(fā)紋身,身著鳥羽,在江河之上競渡,表示對鳥神的敬畏,并把這個場景刻在了一把銅鉞上。這把羽人競渡的銅鉞幾千年后在浙江寧波的一個小鎮(zhèn)古墓出土。

      站在岱山岸邊,大海低吟的嘆息,確實讓人有這樣的錯覺,海底深處,正住著一個龐然大物。傍晚漲潮,水造的萬馬奔騰,又瞬間湮滅。大海里有永遠的災難,也有永遠流傳的童話和神話,每一個傳說都有鳥飛過的影子。安徒生的泡沫里留著失去嗓音的美人魚的魂魄;人首鳥身的塞壬用歌聲迷惑水手,使其失神,航船觸礁沉沒,水手成為她的腹中餐;《山海經》里的飛魚,狀如鯉魚,魚身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長行西海,游于東海,音如鸞雞,若航海與之相遇,則天下大穰。

      越人企慕鳥兒,恨人身之狹隘,沒有翅膀可以騰云駕浪,只能一邊造神,一邊埋首在漂浮于水的木頭上做文章。順著海的脾氣,琢磨怎樣造出更好的船,以求一帆風順。頂有名的浙船叫“鳥船”,船頭型制如一只鳥頭,烏黑的眼珠上涂兩道綠線,細長上挑的綠線被稱為“綠眉毛”。但它的特別不僅在于綠眉毛,更在于一對標識身份的眼珠。不是徐渭的青白眼,是它的身份證和職級證明。遠洋貨輪,因長路漫漫,眼睛看向遠方;捕魚民船,低眉順眼,朝下注視海面;官船永遠是驕傲的,處于階層的最頂端,眼珠完全看向天空。鳥船不能說話,但神的眼線遍布在每一個未知的角落,船上的圖案與雕刻是密碼,神不可見的大手一轉動,祈愿就會順利送到神的手上。

      鳥船緣于對鳥的圖騰崇拜。木船化身為鷗鳥,便獲得神的加持,甚至加入神的隊伍,能搏擊海浪,凱旋而歸。據《博物記》載:“越地深山有鳥,大如鳩,青色,名曰冶鳥……越人謂此鳥是越祝之祖也?!惫旁饺艘曾B為原始圖騰,把鳥作為自己的祖先,就像后來整個漢民族以龍為圖騰,是一個道理。飛翔是一種法力,能飛的都是神仙,神仙自然可以飛過災難現場。

      先是有了鳥的圖騰,后來才有對龍王的敬畏。制造船的工匠們相信海上的神能讀懂船身的紋飾,紹興船在船首繪龍頭、船尾側板畫觀音、八仙,便得了各路神仙的護佑,能一路平安,從杭州灣南岸各港運送柴火、木炭和棉花到上海,而有“花屁股”之稱的福船,船尾面兩邊畫一條張牙舞爪的龍,上部面板則描繪一只鹢鳥,展翅站立在怒海中的石頭上。

      天意難以揣摩,只能靠涂畫神仙以求一路平安,這是對未知自然力的敬畏,也是自我的心理暗示,船起錨的那一刻,暗示是一雙大手,撫慰內心的忐忑,而畫上圖案則是與神締結的祈愿,愿神能降臨于這些圖案中,撫平大海隨時可能生發(fā)的憤怒。

      一個在海邊收網的漁民說:我爹那時候,出海前是很講究的,如果不祭海拜神,會惹神怒,這是要觸霉頭的。

      阻擋不肯去觀音的蓮花浪,多半也是出自一場風暴,在驚恐中日本僧人慧鍔決定留在普陀山,建寺供觀音。舟山群島上可謂島島建寺廟,村村有僧尼,處處念彌陀,戶戶拜觀音。岱山有幾十座寺廟,庵院的屋脊上,塑有龍頭龍尾。

      和普陀山一樣,岱山的寺廟大多臨海而建,潮水拍岸中頌經禮拜,或依山瞰海而筑,或在眺望觀潮中禮念救渡。夜靜時,聽濤入眠,日出時,金光普照。清晨,當僧人的早課吟經之聲和著海浪的嘆息,心靈上的塵埃似乎在兩種聲音的吹拂下散去,明鏡一樣輕盈通透。

      漁民們在岸上時,常常進了廟來,求媽祖,拜觀音,叩謝岱山人自己的地方神。如隋代的陳棱在岱山刑馬祭海神征流求國,成功歸來,就成了岱山自己的海神,世代相傳。而漁民們出海之前,也必須堅持幾千年代代相傳的習俗,祭洋謝海。

      大海既是衣食之源,也是風暴中心。祭祀四海,在秦漢時期已經成為定制。徐福得了秦始皇的令,去找蓬萊仙島,以求長生不老。搭一個小祭臺,獻祭的是三千童男童女,需得三千孩童的性命才能取悅東海上各路神仙和龍王,一個皇上要永生,無數平民就得犧牲。在中國古代史上,平民無數的性命往往只是一個數字。殷墟以俘虜殉人,祭祀坑里累累白骨成化石,駐堤建堰需要壯年男子做人血樁,而拿童男童女獻祭是官祭最常見的形式。

      但老百姓不會舍得自己的孩子,臨行前不會用自家的娃獻祭。他們不是用死來取悅神,而是選擇了放生,站在船頭,或在岸上神殿祭祀,要放海生,將魚、蝦放入海中,把神喂得飽飽的,祂便會風平浪靜,不再惦念人的性命。

      這是如今我們復習的祭海儀式,焚香、點燭、設供、叩拜、祈禱,看不見的神都穩(wěn)穩(wěn)地坐在案前,接受世人的膜拜,每一路神仙都到齊了,觀音佛陀、媽祖龍王,甚至是岱山人自己的船關老爺、天后娘娘、羊府大帝。犧牲往往是牲口,不再是人類。漁民們在祭臺上擺上六碗大黃酒,寓意出海順利。等到請神儀式進行完畢,船老大手捧黃酒,灑入海中,又往潮水中拋撒少許肉塊,以“酬游魂”。敬神總是與敬鬼脫不了干系,漁民們相信,那些死去的人也有神力,可以和神一起接受膜拜。

      出海前,漁民們灼灼的目光是因為祈愿,返洋后跪拜的雙膝是因為感恩。休漁、謝洋,只有跪拜于神,才能熨燙不安的心靈,也才能表達對神和自然無盡的感恩。

      感恩,幾乎是所有宗教儀式中必須要有的一個儀式。

      返洋后,村里的祠堂還得唱戲,地上的人愛看戲,漁民們猜測,天上的神也是如此。

      那時的祭海祈求出海時風平浪靜,保佑歸來時魚滿倉,到現在,神越來越忙,找個對象,尋個工作、考上好的大學,都歸神管,反正神有順風耳,千里眼。神是無所不能的。

      但當祭海儀式在我們面前表演,并邀我加入其中時,我在香爐上奉好香,心里念叨的卻是一種對大海的贊嘆。如果真的有神,最好的詞匯應該是“謝謝”,恍若我們在年老的母親耳邊反復拖延、羞于出口的一句悄悄話。那句話,在心里發(fā)酵了很多年。

      那在浪尖捕捉海魚的鷗鳥,叫聲里帶著喜悅。我猜測,它們也如我一般,充滿了對大海的謝意。

      幾千年前的春秋時期,那個場景一定發(fā)生過。吳越地區(qū)的諸侯王“春祭三江,秋祭五湖”。他們跪在香案和犧牲前,口中喃喃自語:

      謝江海之神。

      當他們跪拜起身時,肋下緩緩長出了羽翼,如最初圖騰中他們崇拜的神鳥。

      (責任編輯:孫婷)

      猜你喜歡
      岱山大海
      岱山的海(外一首)
      大海撈金
      大海才是我的家
      國道岱山項目鋼棧橋全部施工完成
      石油瀝青(2021年1期)2021-01-11 05:41:31
      問大海
      歌海(2019年4期)2019-11-04 06:22:17
      大海依舊在那兒
      冬日的大海
      小太陽畫報(2018年2期)2018-05-14 17:19:26
      舟山市美術教師作品選登
      岱山五云縹緲隔蓬萊
      中國三峽(2017年1期)2017-06-09 11:09:41
      令人興奮的大海
      大灰狼(2016年7期)2016-08-04 11:17:02
      铜梁县| 湖北省| 塘沽区| 钟祥市| 长岭县| 宝兴县| 高邑县| 荣成市| 邵东县| 越西县| 乐都县| 平山县| 饶阳县| 奉化市| 太谷县| 乐平市| 博白县| 城步| 伊春市| 武夷山市| 沂源县| 宁德市| 淮南市| 益阳市| 英德市| 荥阳市| 双城市| 灵寿县| 浏阳市| 海盐县| 丹阳市| 桃园县| 达尔| 武山县| 沧源| 呼伦贝尔市| 辉南县| 盐边县| 喀喇沁旗| 吕梁市| 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