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波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基本宗旨就是聽說領先,讀寫跟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表格自身的特點就體現(xiàn)了這一理念,它同時滿足了聽、說、讀、寫的要求。在小學的英語教學活動中,表格的使用和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有一定的區(qū)別,其獨特的形式、功能受到了很多教師的青睞。特別是在農(nóng)村地區(qū),由于農(nóng)村地區(qū)經(jīng)濟欠發(fā)達,信息技術(shù)應用情況較差,缺乏多媒體技術(shù)支持。因此,表格所展現(xiàn)出的作用就極為明顯。在教學中教師能夠利用表格營造更為真實、有趣的語言情境,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聽說訓練。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可以利用表格讓學生開展對話總結(jié)、復述等不同的教學活動,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以及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一、表格的作用
表格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功能是顯而易見的。第一、表格可以進行信息的存儲,學生通過表格這一種獨特的媒介,可以對已經(jīng)聽取和獲取的信息在第一時間內(nèi)進行簡單且有效的記錄,該記錄方式既是對原本書寫內(nèi)容的檢查,同時也能夠為學生后續(xù)的自我表達做好鋪墊。第二、表格的輔助作用。對學生而言,在進行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如何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口語表達,是一個相對較難的任務,特別是對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而言,其學習過程中所面對的困難相對較高,而如何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也成為當前發(fā)展中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通過表格的輔助,學生可以根據(jù)簡要記錄,對所有信息進行重現(xiàn),做到有話可說。第三、訓練學生的思維。表格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其整體簡明扼要,并且簡單明了,通過簡單的記錄就可以做到了解全局。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學會如何正確地使用數(shù)據(jù)、記錄數(shù)據(jù),同時還能夠利用表格更加明確地表達,這對思維訓練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除此之外,在使用表格的過程中,其不會受到時間、地點、硬件設施等一些客觀條件的約束,表格本身并沒有城鄉(xiāng)差別。
下面,筆者將結(jié)合實例,介紹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利用表格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一些具體做法。
二、表格的運用
(一)在新授階段的運用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對這一全新的教學方法有實質(zhì)性的理解,教學任務能否順利地完成,其在一定程度上與教學質(zhì)量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不斷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做好教學內(nèi)容的預設,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溝通交流,教師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同時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主動參與創(chuàng)造條件。如在教學PEP教材第7冊第四單元“I have a pen pal”一文時,要求學生能用第三人稱單數(shù)形式表達。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先讓學生小組采訪其他同學的日常生活情況。這個過程既可以對前面的知識進行復習,又可以在匯報階段自然地引出第三人稱單數(shù)的教學,也使學生有了表達的情境和意愿。指導學生相互采訪:“Where do you live?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When do you watch TV/eat dinner/ go to bed?”并做好記錄。然后要求學生根據(jù)采訪來介紹自己小組成員的信息。在介紹的過程中就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第三人稱單數(shù)的形式來表達:“Sb lives in Ningbo. He goes to school on foot. He watches TV at 8:00. He eats dinner at 6:00. He goes to bed at 9:00.”雖然第三人稱單數(shù)對學生理解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因為是介紹自己同學的情況,學生還是很樂意完成,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
(二)在操練中運用
在英語課堂上操練是尤為重要的一點,它能夠幫助教師和學生提升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的教學質(zhì)量,為學生日后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進行操練的過程中,可以將其分為機械操練和意義操練兩種不同的方式。所謂機械操練,其不僅僅包括了學生可以進行大量練習,還包括了模仿性的練習等,其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熟悉并了解某一種意思在表達時的基本表達方式,而這種練習是在教師把控下進行的。在整個練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注意的是句子的表達形式,操練整體并沒有脫離老師本身的掌控,低學段學生用機械操練比較多。意義操練則是指運用所學習的知識進行重新學習,在假設的全新情境下對其進行模擬練習,這種練習基本是在教師本身無法控制的情況下進行的。而在實際操練的過程中,無論是機械操練還是意義操練,表格都不失為一種非常高效的教學手段。
例如在PEP教材第7冊第五單元中,學習了句型“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How does he go to work? Where does he work?”等句型之后,教師可以安排一個模仿性的表格練習。
a.聽音填空:—Hi, Tom.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He is a worker.
—Where does he work?
—He works in a factory.
—How does he go to work?
—He goes to work by bus.
b.根據(jù)表格復述:Tom’s father is a worker. He works in a factory. He goes to work by bus.
c.可以讓學生填寫自己家長的信息,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
d.匯報:My father is an accountant. He works in a bank. He goes to work by car.
雖然是一個模仿性的練習,但通過表格,第一步實現(xiàn)了聽的訓練,并在聽的基礎上復述記下的內(nèi)容,又在表格的幫助下實現(xiàn)了寫和說的目的,是一個非常有操作性和實用性的設計。
(三)在拓展中的運用
從自我發(fā)展角度分析,拓展是指如何將知識轉(zhuǎn)化成為能力,這是一個人在發(fā)展過程中想要提高自身素質(zhì)的關鍵內(nèi)容。拓展本身就有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拓展能夠幫助人們拓寬自己的思維,并對事物的認知有著自己的想法,能夠在已經(jīng)獲得知識的基礎之上進行創(chuàng)造,并且提高教學的效果,運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中,其主要的目的就是開拓學生的詞匯量,并且對句子進行理解和運用,能夠幫助學生在拓寬自己的思維領域的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拓展學生的詞匯量和對句子的理解及運用,擴大學生的思維領域,發(fā)展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就是結(jié)合教材,多知道一點,多思考一點,使學生能自如地運用句型進行對話,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
如在PEP教材第6冊第三單元中,學生學習了月份、日期的表達。這時我們可以將表格設計為了解同伴的生日信息。
A:When is your birthday?
B:My birthday is ...
A:What would you like as a birthday gift?
B:I’d like...
引導學生調(diào)查后匯報:Wangli’s birthday is March 12th, 1997. He likes a car...在這個活動中,學生能夠更好地針對對話進行口語練習,同時利用表格填寫練習的日期。
又如在PEP教材第7冊第四單元的教學中,可以設計一個表格來輔助學生的片段寫作“My friend”。
1.根據(jù)表格填寫pen pal的信息。
2.根據(jù)填寫的信息進行口頭表達。
3.看表格,完成片段練習。
I have a new friend. Her name is Amy. She is 12 years old. She is from the USA. She likes collecting stamps and riding a bike. She likes hamburgers and apples. She likes red very much.
在表格的提示下,學生由說到寫,語言逐步豐富起來,最后的片段輸出成了水到渠成的必然結(jié)果。
(四)表格設計的基本原則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表格所承擔的作用非常豐富,并且是極為重要的一種教學手段。但也要注意使用的原則。一般來說,要體現(xiàn)以下幾個原則:
1.適用性原則
這個適用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方面,表格雖然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學步驟、教學內(nèi)容都適用。要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選擇是否使用表格。另一方面,表格的設計要適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比如針對低年級的學生,表格的設計最好以圖片為主,或是以雙語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降低難度,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而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文字為主。教師在設計之初應該充分考慮好其中可能涉及的交際語言、匯報語言和記錄方法等,包括學生可以用哪些句子問答;如何記錄,可能用到的詞匯或句型有哪些;用哪些句子匯報;采取怎樣的形式等。
2.層次性原則
層次性應該從兩個方面體現(xiàn):一是學生是有差異的個體,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考慮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來設計不同難度的項目。讓程度好的學生完成全部表格的項目,甚至還可以加上自己的個人觀點;讓程度稍差的學生有選擇地完成表格的項目。二是層次性也指在進行表格活動時,教師要合理分配好小組成員,讓不同程度的學生能相互搭配,共同完成任務。基礎較差的學生往往信心不足,小組活動時愛沉默,老師要盡量多給他們創(chuàng)造合適的語言表達機會,如簡單的復述、記錄等。對于基礎中等的學生,教師要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匯報和交流;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讓他們承擔有難度的學習任務,鼓勵他們幫助組內(nèi)的其他學生,充當“小老師”的角色,使其產(chǎn)生自豪感。
3.創(chuàng)新性原則
創(chuàng)新是教學的靈魂所在。教學手段在使用的過程中有利有弊。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表格讓學生進行匯報,這時又有問題產(chǎn)生了,如在個別學生匯報時,其他同學容易開小差,這時老師就可以在表格后面增加一個欄目,讓學生記錄他人匯報的內(nèi)容。再提出相應的問題,這個改變使教學活動效率大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表格的潛能得到充分地發(fā)揮。
綜上所述,教學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才能夠科學、合理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并且應用表格這種全新的教育教學手段增強教育的整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