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春
(湖南省水務規(guī)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5)
2021年4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切實加強水庫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工作的通知》?!锻ㄖ分赋?,水庫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水庫安全工作。近年來,各地區(qū)各有關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集中開展了幾輪大規(guī)模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取得明顯成效,但部分水庫由于運行時間長、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安全隱患依然嚴重?!锻ㄖ访鞔_,2022年年底前,有序完成2020年已到安全鑒定期限的水庫的安全鑒定任務;對病險程度較高的水庫,抓緊實施除險加固;探索實行小型水庫專業(yè)化管護模式。
本文結合《通知》要求,對水庫大壩開展防洪能力復核,供業(yè)內人士參考。防洪能力復核的目的是根據(jù)水庫設計階段采用的水文資料和運行期延長的水文資料,并考慮建壩后上下游地區(qū)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水庫工程現(xiàn)狀,進行設計洪水復核和調洪計算,評價大壩現(xiàn)狀抗洪能力是否滿足有關標準要求。
某水電站位于貴州省,壩址以上總流域面積3 346 km2,是一座具有改善水環(huán)境、防洪、發(fā)電、旅游、航運等多功能的綜合性水利工程,電站為壩后式。水庫調節(jié)性為日調節(jié),正常蓄水位244.30 m,設計洪水位246.83 m(P=2%),校核洪水位250.91 m(P=0.2%),死水位243.50 m??値烊? 481萬m3,電站裝機3臺,總裝機容量21.00 MW(3×7 000 kW),屬中型水庫,樞紐建筑工程等別為三等,主要建筑物級別為3級,次要建筑物級別為4級。
該水電站1973建成,2009年進行改擴建,2012年首臺機組投產(chǎn)發(fā)電,2014年主體工程全部完工,2015年3臺機組全部投產(chǎn)發(fā)電。水利樞紐工程由閘壩、消力池、發(fā)電廠房、副廠房、安裝場等建筑物組成。大壩為混凝土閘壩,全長252.00 m,壩頂高程252.50 m,非溢流壩段壩頂寬6.00 m,滾水壩段壩頂寬3.00 m,壩基最低高程為229.00 m,最大壩高23.50 m;溢流壩段布置于河流中間,長112.9 m,閘墩頂部高程253.00 m,堰頂高程234.30 m,設有7個13.50 m×10.50 m(寬×高)的弧形閘門,最大泄洪能力為9 970 m3/s。
依據(jù)現(xiàn)行《防洪標準》(GB 50201-2014)和《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 252-2017),該水電站防洪安全評估標準為:大壩設計洪水標準為50年一遇(P=2%),校核洪水標準為500年一遇(P=0.2%)。原設計標準滿足現(xiàn)行標準要求。
通過對歷史洪水調查(1933年、1935年)、臨近水文站資料(1953—2014年)和運行期(2015—2018年)洪水外延分析計算,組成66年不連續(xù)洪水系列,推求設計洪水。
復核計算時,洪峰流量、最大一日洪水總量、最大三日洪水總量相應的變差系數(shù)Cv分別為0.60、0.59、0.54,偏態(tài)系數(shù)Cs=3.5Cv。設計洪水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洪峰流量較可研/初設階段稍高,最大一日洪水流量和最大三日洪水流量較可研、初設階段稍低。本次復核采用較高值進行復核,即洪峰流量采用本次復核成果,最大一日流量和最大三日流量采用可研/初步設計成果。
表1 設計洪水計算成果表
依據(jù)典型洪水過程線的選擇原則,選取1964年的實測洪水過程作為典型洪水過程。該年洪水為雙峰型,具有典型的流域洪水特點,且該次洪水具有峰高量大的特點。對此次洪水進行無量化處理后得到標準洪水過程線,并按照洪峰流量和峰現(xiàn)時間等對過程進行放大,同時控制最大一日洪量和最大三日洪量與設計值誤差在5%以內,最后經(jīng)修勻處理得到設計洪水過程線如圖1所示。
圖1 設計洪水過程線
該水電站主要功能以發(fā)電為主,防洪作用不明顯。洪水調度原則為:當入庫流量小于起調水庫最大下泄流量時,按“來多少、泄多少”控制閘門開啟孔數(shù)和開度使水庫水位維持在起調水位(正常蓄水位244.30 m),從電站泄流曲線來看,當泄流量小于3 956.00 m3/s時,電站水庫水位維持在244.30 m;當入庫流量大于起調水位最大下泄流量時,7孔閘門全開,實行敞泄,直至入庫流量與下泄流量相等,水庫出現(xiàn)最高水位;之后水庫水位下降,按相反程序調度洪水,直至水位降至正常蓄水位。見表2。
表2 調洪計算成果表
本次復核,校核洪水位251.02 m(P=0.2%),對應總庫容3 481萬m3;設計洪水位247.14 m(P=2%),對應庫容2 009萬m3。原設計校核洪水位250.91 m(P=0.2%),對應總庫容3 433萬m3;設計洪水位246.83 m(P=2%),對應庫容1 917萬m3。通過對比,校核水位與庫容較原設計均有所變化,但誤差都在5%范圍內,為偏安全考慮,最終采用本次復核的洪峰和調洪成果。
根據(jù)《防洪標準》(GB 50201-2014)、《混凝土重力壩設計規(guī)范》(SL 319-2018),壩頂高程等于水庫靜水位(正常蓄水位、校核洪水位)加相應的超高△h,取其中大值。超高△h按如下公式確定:
△h=hb+hz+hc
式中 △h——壩頂與正常蓄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m);
hb——波高(m),可采用鶴地水庫公式計算;
hc——安全加高(m);根據(jù)SL 319-2018該水庫安全加高值在正常蓄水位時為0.4 m,在校核洪水位為0.3 m。
根據(jù)上述公式計算大壩壩頂高程,成果見表3。
由表3可知,計算所需壩頂高程為252.43 m,經(jīng)現(xiàn)場檢查復核,現(xiàn)狀壩頂高程為252.30~252.50 m,局部低于計算所需壩頂高程;鑒于該段長度僅5 m且壩頂最低高程252.30 m高于靜水位251.02 m,且臨水側設有高1.2 m鋼筋混凝土防撞墻嵌入山體,可攔擋波浪等,本次評價該電站大壩現(xiàn)狀壩頂高程可滿足現(xiàn)行相關規(guī)范要求。
通過對大壩開展防洪能力復核,依據(jù)相關水文資料、設計洪水等判斷大壩防洪標準是否滿足規(guī)范要求,壩體結構是否滿足防洪要求等,為大壩后期開展安全評價提供依據(jù)。根據(jù)本次復核,得出如下結論:
1)本工程規(guī)模為中型水庫,工程等別為三等,洪水標準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P=2.0%)、500年一遇洪水校核(P=0.2%),符合《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 252-2017)及《防洪標準》(GB 50201-2014)的要求。
2)經(jīng)復核,現(xiàn)狀溢流堰泄流能力滿足泄洪要求。
3)現(xiàn)狀壩頂高程或防浪墻高程滿足規(guī)范要求。
4)建議盡快啟用水情測報系統(tǒng),為后期水庫運行提供水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