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沁
摘要:目的:對于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疾病采取頸部血管超聲檢查的方式,對患者疾病的診斷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2020年1月~2020年9月在我院就診的50例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作為研究組,將同期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50名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均通過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對比兩組人員的血管指標異常情況以及血流動力學指標的變化情況。結果:研究組患者在內中膜厚度增加、粥樣硬化斑塊以及狹窄發(fā)生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研究組患者的阻力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在腦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于患有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采取頸部血管超聲檢查,能夠充分的了解血管當中的情況,并且對于疾病診斷的準確性也有所提高,為疾病的診斷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缺血性腦血管疾病;頸部血管超聲檢查;血流動力學指標;血管指標
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為患者出現(xiàn)了動脈粥樣硬化的情況,隨著患者的疾病的不斷深入,患者的頸動脈內的中膜位置出現(xiàn)隆起的情況,同時也會引發(fā)斑塊的出現(xiàn),嚴重情況下,對于部分血管也會造成狹窄的情況[1]。因此,要對患者采取有效的診斷方式,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在此次研究過程當中,取得了非常好的診斷效果,具體試驗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0年9月在我院就診的50例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作為研究組,將同期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50名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當中其中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數量相同都為25例,患者的年齡為45~79歲,(60.39±2.56)歲為患者的平均年齡;對照組體檢人員當中,其中男性體檢人員為22例、女性體檢人員為28例,年齡為46~78歲,(30.95±2.63)歲為體檢人員的平均年齡。對比研究組以及對照組人員的性別、年齡情況(P>0.05)。
1.2 方法
兩組人員均通過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具體檢查方法如下:將患者的頸動脈進行充分暴露,讓患者在檢查的過程當中保持仰臥位的狀態(tài),將檢測探頭設備放置在患者的胸鎖突肌前緣處,將探頭的頻率設置在5~12MHz[2]。掃描方向為由下到上依次進行掃描,其次在進行切面的上下掃描,這樣能夠對于頸動內的版塊位置、厚度、大小、形態(tài)等充分進行觀察,更好的對當前血管狹窄的程度進行判斷[3]。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檢測人員的內中膜厚度增加、粥樣硬化斑塊、狹窄發(fā)生情況、以及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情況,將其進行詳細的記錄。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組研究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人員的血管指標異常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在內中膜厚度增加、粥樣硬化斑塊以及狹窄發(fā)生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1。
2.2 兩組檢測人員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情況
研究組患者的阻力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在腦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2。
3討論
對于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采取頸部血管超聲檢查的方式,能夠在檢查的過程當中對患者的血管結構進行較為清晰的展示,從而找到患者容積的具體位置,并且不會受到患者自身的血流方向以及速度的干擾[4]。
在本次試驗研究當中,研究組患者在內中膜厚度增加、粥樣硬化斑塊以及狹窄發(fā)生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研究組患者的阻力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在腦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對于患有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采取頸部血管超聲檢查,能夠充分的了解血管當中的情況,并且對于疾病診斷的準確性也有所提高,為疾病的診斷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5]。
參考文獻:
[1]李金生,門永忠,郭興.經顱多普勒聯(lián)合頸動脈超聲與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診斷中的對照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20,20(14):56-58.
[2]黃如憲,辛本柱.探析頸部血管彩超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疾病頸部動脈血管病變的臨床價值[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47):164-164.
[3]伍麗紅,王繼陽,程立山,劉娜,王清鳳,孫雪,宋亞彬,張立志,馮俊強.應用頸動脈超聲分析缺血性腦血管病危險因素與頸動脈斑塊的關系[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9,3(1):22-23.
[4]張恒,周盼妍,謝培凱,高曉梅.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顱內動脈狹窄TCCD、頸動脈超聲聯(lián)合診斷與CTA診斷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8,15(8):14-18.
[5]王文剛,閆記英,田暉,李濤,張彤迪,趙雅培.頸動脈超聲在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河北醫(yī)藥,2020,35(19):2922-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