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敏, 姜家琳, 楊月華, 李雙如, 姜 玲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園藝林學學院/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北 武漢 430070)
木霉菌(Trichodermaspp.)是一種存在于土壤中的植物病原菌生物防治菌,能夠改善植物根系微環(huán)境并在根系定殖而輔助根系吸收營養(yǎng),并且產(chǎn)生的多種抗生次級代謝產(chǎn)物對植物真菌、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可以誘導植物產(chǎn)生系統(tǒng)獲得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SAR)[1-4]。木霉菌還能夠通過競爭根系營養(yǎng)和空間、重寄生等抑制或殺滅病原菌[5-6]。哈茨木霉菌(T.harzianum)是木霉屬中應用最廣的菌株,能促進植株生長和抑制病原菌侵染,其生防效果已在不少農(nóng)作物中得到驗證。哈茨木霉菌能提高黃瓜根系活力,促進根系發(fā)育和光合作用,從而促進黃瓜植株生長[7];哈茨木霉菌、叢枝菌根真菌和熒光假單胞桿菌協(xié)同處理可以抑制豌豆根腐病并促進豌豆生長和增產(chǎn)[8];使用哈茨木霉菌拌土或灌根能促進大白菜生長,抑制根腫病[9];哈茨木霉菌配施商品有機肥并減施純氮11%,能有效促進玉米生長發(fā)育和光合作用,并能提高土壤速效養(yǎng)分含量和有機質(zhì)含量,增強土壤肥力[10];采用哈茨木霉菌LTR-2拌種劑對小麥拌種處理,能夠降低根際土壤中鏈格孢屬、赤霉屬等病原真菌比例,降低病害發(fā)生的幾率[11];哈茨木霉菌LTR-2活體孢子可濕性粉劑(木霉菌肥效劑)拌種處理冬小麥,能顯著提高出苗數(shù),增產(chǎn)4.83%[12]。
代謝組學是對在特定生理時期內(nèi)某一生物或細胞所有低分子量代謝產(chǎn)物同時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門新學科。細胞代謝活動是植物生命活動的基礎,細胞內(nèi)代謝物質(zhì)水平與細胞內(nèi)生命活動息息相關,通過代謝物分析可以闡明植物對外源性物質(zhì)刺激所做出的所有代謝應答[13-15]。Vinale et al[16]發(fā)現(xiàn)哈茨木霉菌次生代謝產(chǎn)物中的蒽酮類物質(zhì)6PP(6-n-pentyl-6H-pyran-2-one)不僅可以抑制病原菌生長,還能促進番茄、油菜的生長。
柑橘是重要的大宗水果之一,苗木質(zhì)量直接影響柑橘產(chǎn)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王男麒等[17]報道了哈茨木霉菌對柑橘果實采后防腐保鮮的作用。目前尚未見哈茨木霉菌對柑橘苗木質(zhì)量影響的相關報道。本研究通過對砂糖橘苗木進行哈茨木霉菌灌根處理,了解哈茨木霉菌對其生長的影響,并比較了哈茨木霉菌引起的砂糖橘苗木代謝物的變化,以期為哈茨木霉菌在柑橘苗木繁育中的應用提供依據(jù)。
以枳砧嫁接的砂糖橘苗木為試材,種植于高25 cm、直徑23 cm塑料盆中,基質(zhì)的泥炭、蛭石和菜園土各占1/3,水、肥管理條件一致。哈茨木霉菌由山東綠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有效活菌數(shù)>0.1×109個·g-1。本研究設A、B兩個處理,即將哈茨木霉菌粉狀菌劑溶于1.5 L水,對每株苗木進行灌根處理,以探究不同質(zhì)量濃度哈茨木霉菌水溶液對砂糖橘苗木生長的影響。A處理為:1.33 g·L-1灌根8次+2.00 g·L-1灌根7次;B處理為:3.33 g·L-1灌根8次+4.00 g·L-1灌根7次。即從2020年9月4日起,每隔6 d對每株苗木灌根1次,A、B處理哈茨木霉菌水溶液質(zhì)量濃度分別為:1.33、3.33 g·L-1,共灌根8次;由于前期8次劑量小,為了增大哈茨木霉菌處理后苗木的反應,從2021年3月5日起的第9~第15次灌根,A、B處理哈茨木霉菌水溶液濃度分別提高為:2.00、4.00 g·L-1;對照(CK)澆灌等量的清水。處理組和CK各種植6盆砂糖橘苗。
當哈茨木霉菌水溶液灌根8次時,處理組和CK表型差異已比較明顯,采集砂糖橘苗葉樣,參考周高峰[18]方法測定葉片礦物元素含量。葉片用去離子水清洗后,放入110 ℃烘箱中殺青30 min,然后將葉片磨成粉狀。稱取0.100 0 g葉片粉末,在馬弗爐中550 ℃下灰化處理5 h,降至室溫后加入3 mL HCl、1 mL HNO3,用水定容至10 mL。提取30 min,過濾,將濾液稀釋3倍,利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儀(ICP-OES,安捷倫公司)檢測大量元素(P、K、Ca、Mg、S)和微量元素(Fe、Mn、Cu、Zn、Na、Al)共計11種礦物元素含量。將砂糖橘苗葉樣在90 ℃下烘干,過100目篩網(wǎng),采用元素分析儀(Elementar公司)檢測全氮含量。
當哈茨木霉菌水溶液灌根15次時,比較A、B處理和CK的株高、干徑、葉面積和根系。在離盆中土面10 cm處測量干徑;葉面積/cm2=成熟葉片平均葉面積×葉片數(shù);葉綠素含量測定參考王學奎[19]的方法并稍做修改,同時檢測葉片的葉綠素相對含量(SPAD值)。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Statistics 22.0軟件進行單因素同質(zhì)性分析及差異顯著性分析。
1.4.1 葉片中代謝物提取 在哈茨木霉菌水溶液第8次灌根24 h后,采集部位和成熟度相對一致的葉片,設置6個生物學重復。(1)稱取100 mg葉片放入液氮中研磨成粉,將研磨后的葉片組織全部轉(zhuǎn)移于1.5 mL離心管中,加入500 μL體積分數(shù)為80%甲醇水溶液,渦旋震蕩后冰浴靜置5 min。(2)12 000 r·min-1、4 ℃下離心20 min后,吸取250 μL上清液于1.5 mL離心管中,加入127.4 μL質(zhì)譜級水將上清液稀釋至甲醇含量為53%。(3)再次在12 000 r·min-1、4 ℃下離心20 min,收集上清液,樣品用LC-MS進行分析,并從每個試驗樣本中選取等體積樣本混勻作為QC樣本。(4)色譜儀Vanquish UHPLC(Thermo Fisher)上設置色譜柱為Hypesil gold column(C18),柱溫40 ℃,流速0.2 mL·min-1。正模式:流動相A是0.1%甲酸,流動相B是甲醇;負模式:流動相A是5 mmol·L-1醋酸銨(pH=9.0),流動相B是甲醇。(5)色譜梯度洗脫程序為:A相98%,B相2%,0~1.5 min;B相100%,12~14 min;A相98%,B相2%,14.1~17 min。(6)將質(zhì)譜儀QExactiveTM HF-X的質(zhì)譜掃描范圍設定在100~1 500 m·z-1[20]。
1.4.2 偏最小二乘法判別分析質(zhì)量評估 運用偏最小二乘回歸建立代謝物表達量與樣品類別之間的關系模型,對樣品類別進行預測。經(jīng)7次循環(huán)交互驗證,當樣本生物學重復數(shù)(n)≤3時,為k次循環(huán)交互驗證,則k=2n,得到模型評價參數(shù)(R2,Q2)。如果R2和Q2越接近1,表明模型越穩(wěn)定、可靠。
1.4.3 代謝物的鑒定 將數(shù)據(jù)文件導入CD軟件中,進行保留時間、質(zhì)荷比等參數(shù)的篩選,然后對不同樣品根據(jù)保留時間偏差0.2 min和質(zhì)量偏差5 mg·L-1進行峰對齊,對峰面積進行定量,再整合目標離子。通過分子離子峰和碎片離子進行分子式的預測,并與mzCloud(https://www.mzcloud.org/)、mzVault和Masslist數(shù)據(jù)庫進行比對,用空白樣本去除背景離子,并對定量結(jié)果進行歸一化,最后得到定量結(jié)果,對陽離子和陰離子結(jié)果進行分析。
哈茨木霉菌水溶液灌根15次后,各處理砂糖橘苗木形態(tài)見圖1。對比圖1中a與b、c與d、e與f可知,哈茨木霉菌處理過的砂糖橘苗木較未處理前,新根數(shù)量多且葉片繁茂,生長旺盛。從圖1中g、h、i可知,灌根處理15次后,A處理砂糖橘苗木的新根量多于CK,也多于B處理。
A.A處理灌根前;b.A處理灌根15次;c.B處理灌根前;d.B處理灌根15次;e.未澆灌清水的CK;f.澆灌15次清水的CK;g、h、i分別為灌根15次后A處理、B處理和CK的放大根系。
哈茨木霉菌水溶液灌根15次后,各處理砂糖橘苗木的形態(tài)指標對比見表1。由表1可知,A處理苗木葉面積顯著大于B處理和CK(圖1 b、1d、1f);B處理苗木的干徑增長值顯著高于CK;A處理和B處理根系繁茂,根冠截面積均顯著高于CK;B處理的葉綠素a含量顯著高于CK;A處理和B 處理的葉綠素b含量均顯著高于CK;A處理的SPAD值顯著高于CK。
表1 哈茨木霉菌灌根后砂糖橘苗木的形態(tài)比較1)Table 1 Morphological comparison of citrus nursery plants irrigated with T.harziana
礦物元素測定(圖2)表明,A處理葉片的P、Ca、Mg、Fe、Zn含量均顯著高于CK(P<0.05);B處理葉片的P、Ca、Mg、Zn含量均顯著高于CK(P<0.05);但哈茨木霉菌處理和CK的全氮含量差異不顯著。
圖2 哈茨木霉菌處理對砂糖橘苗木葉片礦物元素含量的影響Figure 2 Effect of T.harziensis on mineral nutrients contents of citrus leaves
2.3.1 差異代謝物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別分析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PLS-DA)建立了代謝物表達量與樣品類別之間的關系模型(圖3),以分析非靶向代謝組數(shù)據(jù)。R2Y表示模型的解釋率,Q2Y用于評價PLS-DA模型的預測能力。當R2Y>Q2Y時,表示建立的模型良好。由圖3可知,A處理與CK、B處理與CK、A處理與B處理陽離子和陰離子分析均滿足上述條件,3個組均建立了良好的模型。
A.LA vs CK (陰離子);b.LA vs CK(陽離子);c.LB vs CK(陰離子);d.LB vs CK(陽離子);e.LB vs LA(陰離子);f.LB vs LA(陽離子)。
2.3.2 差異代謝物篩選結(jié)果 利用陰陽離子分析,篩選出各處理與CK的差異代謝物。其中,陽離子檢測共獲得1 048種代謝物,與CK相比,A處理有8種代謝物上調(diào)和12種代謝物下調(diào),B處理有32種代謝物上調(diào)和16種代謝物下調(diào);B處理與A處理相比,有15種代謝物上調(diào)和7種代謝物下調(diào)。陰離子檢測共獲得748種代謝物,與CK相比,A處理有6種代謝物上調(diào)和12種代謝物下調(diào),B處理有13種代謝物上調(diào)和24種代謝物下調(diào);B處理與A處理相比,有8種代謝物上調(diào)和8種代謝物下調(diào)(表2)。
表2 差異代謝物篩選結(jié)果Table 2 Metabolite differential screening results
火山圖可直觀表現(xiàn)處理與CK差異代謝物的分布情況?;鹕綀D中每個點代表1個代謝物,顯著上調(diào)、下調(diào)的代謝物分別用紅色圓點、綠色圓點表示,圓點的大小代表VIP值(圖4)。A處理及CK經(jīng)陽離子、陰離子分析后,上調(diào)和下調(diào)的重要代謝物見表3。從表3可見,這些代謝物包含2種氨基酸衍生物和1種氨基酸類化合物、2種羥基酸及其衍生物、2種羧酸及其衍生物、3種脂肪酸、3種類黃酮、3種內(nèi)酯、2種有機含氮化合物、2種孕烯醇酮脂類。此外,還包括糖苷類、腺苷類、有機氧化合物、苯及其衍生物、糖醇類、環(huán)烯醚萜苷、烯胺、脂肪酸衍生物、嘧啶核苷酸、二糖、大環(huán)內(nèi)酯類和類似物、生物素各1種以及6種其他物質(zhì)。
A.LA vs CK (陰離子);b.LA vs CK(陽離子);c.LB vs CK(陰離子);d.LB vs CK(陽離子);e.LB vs LA(陰離子);f.LB vs LA(陽離子)。
表3 哈茨木霉菌A處理與CK的重要差異代謝物Table 3 Important differential metabolites between T.harziana A treatment and control
在LA vs CK_KEGG路徑(陰離子)富集閃點圖中,KEGG注釋到141個背景代謝物,有4條KEGG路徑被富集(P<0.05),包括纈氨酸、亮氨酸和異亮氨酸的降解、丙酸鹽代謝、花青素生物合成和甘氨酸、絲氨酸和蘇氨酸的代謝,它們分別涉及的代謝物是甲基丙二酸、甲基丙二酸、山慈菇花甙和L-O-磷酸絲氨酸(圖5a)。在LA vs CK_KEGG路徑(陽離子)富集閃點圖中,KEGG注釋到146個背景代謝物,有3條KEGG路徑被富集(P<0.05),包括鞘脂代謝、碳青霉烯生物合成和生物素代謝,它們分別涉及的代謝物是4-羥二氫鞘氨醇、泛硫醇和生物素代謝(圖5b)。在LB vs CK_KEGG路徑(陰離子)富集閃點圖中,KEGG注釋到141個背景代謝物,有3條KEGG路徑被富集(P<0.05),包括纈氨酸、亮氨酸和異亮氨酸的降解、丙酸代謝和花青素合成,它們分別涉及的代謝物是甲基丙二酸和山慈菇花甙(圖5c)。在LB vs CK_KEGG路徑(陽離子)富集閃點圖中,KEGG注釋到146個背景代謝物,有2條KEGG路徑被富集(P<0.05),包括氨基酸生物合成和甘氨酸、絲氨酸和蘇氨酸的代謝。兩條路徑分別涉及的代謝物是高絲氨酸、4-磷酸赤蘚糖、高絲氨酸和蘇氨酸(圖5d)。
A.LA vs CK_KEGG(陰離子);b.LA vs CK_KEGG(陽離子);c.LB vs CK_KEGG(陰離子);d.LB vs CK_KEGG(陽離子)。
本研究表明,適量的哈茨木霉菌A處理(1.33 g·L-1灌根8次+2.00 g·L-1灌根7次)能顯著促進砂糖橘苗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長,使葉面積增大、新根更繁茂,這與前人研究認為哈茨木霉菌具有促生作用相似[7-8]。哈茨木霉菌處理后,砂糖橘葉片礦物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Ca>K>Mg>P>S>Na>Al>Fe>Mn>Zn>Cu>Zn,這和前人研究相似[21]。A處理葉片的P、Ca、Mg、Zn和Fe含量顯著提升(P<0.05),B處理葉片的P、Ca、Mg、Zn含量顯著提升(P<0.05)。B處理哈茨木霉菌的菌劑量比A處理稍高,推測這可能與細菌自身也會消耗和調(diào)節(jié)Fe元素利用有關[22-23]。P元素能促進早期根系的形成和生長,提高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增強抗病性[24];Ca元素是細胞壁重要成分,能穩(wěn)定生物膜結(jié)構(gòu),促進根系生長、增加水分吸收,還參與信息傳遞,激活態(tài)的鈣調(diào)素可以激活多種關鍵酶,使細胞產(chǎn)生與信號相對應的生理反應[25];Mg不僅是葉綠素的構(gòu)成元素,也是許多酶的活化劑[26];Zn可以提高植物抗逆性;Fe參與植物體內(nèi)氧化還原反應和電子傳遞,是葉綠素合成所必需的微量元素[27]。由此可見,哈茨木霉菌可能通過促進上述元素的吸收,達到促生和提高抗性的目的。
在被富集到的KEGG上調(diào)路徑中,哈茨木霉菌處理加強了纈氨酸、亮氨酸和異亮氨酸的降解,促進12~16大環(huán)內(nèi)酯成員的生物合成以及多聚肽骨架的生物合成,為殺菌化合物的合成奠定了基礎[28]。本試驗還發(fā)現(xiàn),哈茨木霉菌處理后,丙酸代謝路徑顯著上調(diào),其中代謝物甲基丙二酸作為底物可用于有機合成,涉及酯化反應,與甲脒反應合成嘧啶甜菜堿類物質(zhì)和合成丙二酸半硫酯(malonic acid half thioesters, MAHT)。哈茨木霉菌處理加強了花青素合成,直接促進山慈菇花甙合成[29]。山慈菇花甙屬于聚酮化合物,是抗生素物質(zhì)的骨架。哈茨木霉菌處理還能促進氨基酸代謝。氨基酸起到氮的平衡作用,氨基酸分解代謝可以轉(zhuǎn)變?yōu)樘腔蛑荆蜻M入三羧循環(huán)氧化分解成CO2和水,并釋放能量。
哈茨木霉菌處理還促進了鞘脂代謝、碳青霉烯生物合成和生物素代謝。鞘脂是生物膜結(jié)構(gòu)的重要組成成分,鞘脂及其代謝產(chǎn)物參與調(diào)節(jié)細胞的生長、分化、衰老和細胞程序性死亡等信號轉(zhuǎn)導過程。鞘脂在植物中通過植物神經(jīng)酰胺對纖維細胞伸長具有重要作用[30]。碳青霉烯是β-內(nèi)酰胺抗生素,具有廣譜、耐酶等特點,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31]。生物素對基因表達的調(diào)控起著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非靶向代謝物質(zhì)譜分析,獲得了哈茨木霉菌處理激發(fā)砂糖橘苗木差異代謝物的信息,證明了哈茨木霉菌處理可以促進砂糖橘苗木礦物營養(yǎng)吸收,加強氨基酸代謝與多種重要代謝物的富集,有利于葉面積增大和根系發(fā)達,從而促進了植株生長。同時,重要次生代謝物的積累可能是提高植株免疫力和抗病性的物質(zhì)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