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三月初三,春暖花開,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的侗家人踏青采綠、吃薺菜蛋、斗鳥、賽蘆笙,迎接“播種節(jié)”的到來。
相傳,侗族的先民以桐樹開花作為春天播種的信號。有一年,山上的桐樹直到端午節(jié)都沒有開花,侗家人左等右盼,最終誤了播種期,導(dǎo)致顆粒無收,只能逃荒他鄉(xiāng)。此后,為了吸取教訓(xùn),侗家人每年三月初三都要召集全寨人開會,約定春耕日,并舉行祭薩儀式,祈禱播種順利、五谷豐登。因此,侗家人把“三月三”又稱為“播種節(jié)”。
“吃了薺菜煮雞蛋,石頭能踩爛。”薺菜煮雞蛋是侗家人“三月三”必吃的一道美食。侗家人認為吃了薺菜煮的雞蛋可以祛病健體,又因為薺菜諧音“聚財”,故而對其很喜愛。節(jié)日當天,人們將采摘來的薺菜洗凈后捆成一束,放入雞蛋、紅棗、生姜一起煮,家里每個人都吃上一碗,既能沾些財氣,又能祛除災(zāi)病,預(yù)防春瘟。
斗鳥是侗族“三月三”的重頭戲。通道縣山多、林多、鳥多,侗族人崇尚自然,與百鳥為友。他們認為鳥帶來了樹種,吃掉了害蟲,帶給人們歌聲和快樂,所以,侗家人特別愛鳥護鳥,更喜歡養(yǎng)鳥,尤其是羽色艷麗、善鳴叫又好斗的竹雞和畫眉,常常被馴養(yǎng)為斗鳥。因此,斗竹雞、斗畫眉成了侗家人最喜歡的傳統(tǒng)習(xí)俗之一。每年三月初三,許多村寨都要舉行斗鳥大會。
薺菜煮雞蛋
參加斗鳥的均為清一色的男人,不僅有小伙、壯漢,更有上了年紀的老翁。一大早,他們就從四面八方提著各式各樣的鳥籠趕來,云集于山谷間的斗鳥場,圍著一個長方形的高墩擂臺,前蹲后站,里三層外三層地圍成幾圈。參賽者輪流提著自家的鳥籠登上擂臺,兩兩對決,勝者坐莊,敗者出局。最熱鬧的要數(shù)鳥王爭霸賽了,常常斗得筋疲力盡、天昏地暗,異常激烈,令圍觀者大飽眼福。幾番苦斗下來,連續(xù)不敗者為冠軍,奪冠者可以晉級更大型的斗鳥會。最終的勝利者,其身價相當于一頭大水牛。
場面激烈的斗鳥會
唱山歌、賽蘆笙、吃合攏宴是通道侗家人“三月三”不可或缺的習(xí)俗。
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飯養(yǎng)身、歌養(yǎng)心”是侗家人常說的一句話。他們把歌當作精神食糧,用它來凈化心靈、陶冶情操、表達情感。對山歌是侗族青年男女的最愛,歌會上、山林間,身穿節(jié)日盛裝的阿哥阿妹眉目傳情,他們以對山歌的方式向心上人表達愛意、傳遞情感。
蘆笙對抗賽更是激情高昂、精彩紛呈,陣陣笙歌響徹云霄。蘆笙踩堂把“三月三”推向高潮,伴隨著鏗鏘的蘆笙曲,全寨人一起載歌載舞,笙中有樂,樂中有舞,舞樂交融。
合攏宴和高山流水酒更是讓人流連忘返,不醉不休。姑娘們的敬酒歌此起彼伏,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整個村寨都沉浸在一片快樂祥和的氣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