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魏巍的《地球的紅飄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是我國第一部描寫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長篇小說。長征是中國人民的史詩,也是世界人民的史詩。艱難的長征之旅是中國共產(chǎn)黨和紅軍戰(zhàn)士用腳步丈量用鮮血鐫刻出來的,它像一條鮮艷奪目的紅飄帶,系在這個星球上,給人類,給后世留下永遠的紀念,成為永遠的中國紅。
跟隨這條“紅飄帶”,我走進了那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目睹了紅軍戰(zhàn)士一次次征服艱難險阻、一次次英勇而上,我領略了戰(zhàn)士們的艱辛和豪情,感受到了共產(chǎn)黨人的理想被點燃之后所釋放出的無窮力量。
據(jù)美國記者斯諾統(tǒng)計的資料:紅軍戰(zhàn)士行程萬里,行軍368天,余下的100多天都是在戰(zhàn)斗中度過的,途中共爬過18條山脈,渡過24條河流,經(jīng)過12個省份,占領過62個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組織的包圍,平均每天行軍71華里……沒有吃食,他們就吃樹皮挖野菜來充饑;沒有交通工具,他們就用一雙腳步履不停;沒有精良的武器裝備,他們?nèi)匀粵_鋒陷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書中記錄了紅軍戰(zhàn)士們渡湘江、過草地、過雪山、飛奪瀘定橋、闖烏江防線等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國民黨反動派早就派了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阻攔紅軍北上;后來又調(diào)了兩個旅趕去增援,妄想把我軍消滅在橋頭上。我軍早就看穿了敵人的詭計。28日早上,紅四團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
瀘定橋離水面有十多米高,敵人抽掉了上面的木板,只剩下光禿禿的13根鐵鏈。橋下,江水湍急,濤聲震耳欲聾,讓人膽戰(zhàn)心驚。紅四團無所畏懼,發(fā)起總攻。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跟在他們后面的是三連,戰(zhàn)士們除了武器,每人帶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眼見紅軍逼近,敵人喪心病狂地在對岸焚起了烈火,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團長發(fā)出了振奮人心的吶喊:“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yè),為了最后的勝利,沖?。 奔?zhàn)了兩個小時,守城的敵人被消滅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狽地逃跑了。紅四團英勇地奪下了瀘定橋,取得了長征中的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
書中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每一篇章每一個字眼都打動我的心。如果沒有紅軍的兩萬五千里長征,中國的革命怎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如果沒有長征路上的流血犧牲,哪有我們現(xiàn)在的豐衣足食。今天的我們,雖然身處和平年代,無須經(jīng)歷長征之旅和流血戰(zhàn)斗,但我們應該繼承和發(fā)揚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為中華之崛起而奮發(fā)努力。我想,這是對長征最好的紀念方式。
孫敏通:江蘇省連云港市實驗學校三年級(5)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