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波
[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臺)重慶 401147]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人的發(fā)聲器官主要是“喉”,而“聲帶”則是發(fā)音的主要部位。但是,從播音用聲方式的角度來說,發(fā)聲就不再具備“隨意性”,并且由于播音工作的特殊性,受眾對播音員的發(fā)聲、用聲也有相對來說比較高的要求,比如,一般要求播音人員吐字清晰、感染力強、表達沒有歧義等。所以,相比于一般的發(fā)聲,播音用聲是口語發(fā)聲的規(guī)范、提煉和升華。播音發(fā)聲有“實聲為主、虛實結合”的特點,但一般要求播音員做到發(fā)聲層次豐富、表情達意準確并且要用聲狀態(tài)自如以及聲音流暢。
表1:漢語文化背景與英語文化背景的差異,以及文化差異導致的發(fā)音差異
對于文化背景的定義有很多版本,但是不同的定義之間有著一定的共性,所以,我們可以把文化背景理解為是“對人身心的發(fā)展和個性的形成產生影響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環(huán)境”。由于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人們所創(chuàng)造和積累的事物有著很大的區(qū)別,所以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發(fā)展起來的文化彼此之間就會存在比較大差異。
漢語文化背景與英語文化背景的差異與中西方的歷史發(fā)展有著比較密切的聯(lián)系。中國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響深遠,其根源可以上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這種文化總的表現(xiàn)為:注重個人修養(yǎng),注重道德力量,反對武力,注重與他人、自然的和諧相處,追求精神的超脫,以“仁”和“孝”為社會核心。[1]同時更注重于自給自足的內向型文化。而西方文明主要來自于希臘文明、羅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三大源流。受基督教影響深遠,看重個人的自由和權利,注重實踐和探索,更注重于對自然的探索和求證,從物質層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
上文對漢語文化背景與英語文化背景之間的差異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討論,也從這些文化背景的差異中了解到了文化差異所導致的用詞等方面的差異。
中國文化,也就是漢語文化講究“以人為本”,漢語文化重視“人文意識”以及“人文精神”,從本質上來說,中國文化(也可以說是漢語文化)可以理解為是一種“人本文化”,這種文化相比于西方文化而言,更加重視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我們也可以認為中國文化是以“人文精神”為中心的。[2]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在這方面的區(qū)別就比較大,西方文化可以認為是“科學文化”的范疇,西方文化相對而言更加注重物質,但是“人本文化”就很少引起西方人的注意。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價值觀和邏輯思維,但是不同的價值觀和邏輯思維方式又會影響播音用聲方式,那么聽感上的差異就比較明顯。所以,從聽感上來說,漢語播音員講究“端莊大方”,漢語播音員在發(fā)音時重視“氣息相對更沉”、“用聲更加扎實”、“實聲虛聲結合”,并且播音發(fā)聲時的聲音一般是富有“彈性”的,所以漢語播音發(fā)聲的胸腔共鳴相對來說比較明顯。
表2:漢語和英語播音在語言上、句式上、詞匯語速上、體態(tài)上等的差異
前面我們說到,中西方的文化有著比較大的差異,漢語文化和英語文化在歷史背景、發(fā)展背景等方面有著比較大的差異,并且這些差異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兩種文化背景下人的差異,中國人和西方人在價值觀、邏輯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有著非常大的差異,這就會導致了中國人和西方人在說話、表達時語言和句式上的差異。
首先,我們應當清楚什么是句式。就漢語而言:句式,通常指的是句子的結構方式。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因而現(xiàn)代漢語的句式十分豐富,常見的句式有:長句和短句、主動句和被動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陳述句和疑問句、單句和復句、口語句式和書面語句式、常式句和變式句、整句和散句,由此可見,漢語有著十分豐富的句式形式。英語句式相對漢語句式來說,要簡單得多,并且基本句型也只有“主謂”、“主謂賓”、“主系表”、“主謂賓賓補”以及“主謂雙賓”五種。所以,從句式上來說,漢語播音要復雜一點,英語播音的句式、句型就相對簡單一點。所以在進行英語播音時常常會省略新聞標題的一些詞句。他們也常常會把刪掉以后對句子的語義幾乎不造成影響的詞語省略掉,尤其是英語中的一些簡單的系統(tǒng)詞或冠詞,這類詞語一般情況下不會影響語義的表達。
關于漢語播音發(fā)聲和英語播音發(fā)聲在語言方面的第二個大的差異體現(xiàn)在詞匯選擇、播音語速以及播音員播音時的體態(tài)上。首先,是詞匯的選擇方面,漢語是一門詞匯非常豐富的語言,所以,漢語很講究用詞,尤其重視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語境上選擇更加合適的單詞。并且,漢語新聞播報時更加重視聽眾的接受程度,會選擇一些相對而言更能為大眾熟知的詞匯。英語則不同,英語有時會有“一詞多義”的情況,并且在用詞的選擇上,也會選擇一些專業(yè)性的詞匯。其次,是播音語速上的差異,漢語播報相較于英語播報來說,播報語速會更快一點,并且從具體的數(shù)據(jù)就能夠看出明顯的對比,漢語播音員在進行播報時一般會將語速控制在每分鐘300字左右;但是英語播音員在進播音時,語速只有每分鐘160 到180 字,并且在進行采訪時,播音員的語速還會降低。
經過上文一系列的研究與分析,我們能夠對漢語播音用聲方式和英語播音用聲方式方面的差異有了一個比較清楚的了解。但是,除了上述差異外,漢語播音和英語播音這兩種發(fā)聲方式在音高方面、元音發(fā)音以及輔音發(fā)音方面也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偨Y來說,漢語發(fā)聲更加高亢,但是英語發(fā)聲相對較為低沉。[3]
上文通過對“漢語文化背景與英語文化背景的差異分析”、“漢語和英語播音在語言上、句式上、詞匯語速上、體態(tài)上等的差異分析”以及“漢語與英語播音用聲在聽感上的差異分析”等三個方面的差異分析,總結出漢語和英語播音用聲方式的三大主要聽感差異,這三大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音高”、“結構”以及“節(jié)奏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