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珠
2022年小滿,奧迪汽車一則涉嫌抄襲的廣告成為各大社交媒體的熱門話題。而奧迪道歉后,事情沒有結束,反而進一步發(fā)酵。
有網友指出,視頻中的文案也并非自媒體作者原創(chuàng),“有小暑就一定有大暑,有小寒就一定有大寒。但是小滿一定沒有大滿。因為大滿不符合古人的智慧”這句話,早在2016年就有人在博客上說過。
這一被許多網友調侃為“套娃”式的事件,也讓抄襲這個話題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隨處可能遇到涉及知識產權的問題。
從食品到生活用品,從文學作品到影視作品,甚至是游戲……知識產權侵權現(xiàn)象在不經意間就發(fā)生了。
舉證難、賠償?shù)?、成本?/p>
去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89歲的趙德馨狀告中國知網侵權勝訴,經報道后在全國引發(fā)持續(xù)關注。隨后,多位大學教授相繼起訴中國知網侵權。
據了解,當前以知網為代表的一些數(shù)據庫平臺或網站的主要經營模式,是通過“論文收錄支付稿酬+用稿單向聲明”的方式,用“一次性稿酬”強制性獲取相應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以及基于信息網絡傳播權再授權而獲取報酬權。
對于這種“強制性獲取授權”的做法,法院認為,期刊通過稿約單方聲明不足以證明從作者處取得了涉案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授權及轉授權的權利。
“從來沒拿到過稿費,下載我自己的論文卻要付費,為什么我創(chuàng)造的知識成果得不到尊重?”重慶對外經貿學院教師伍琳(化名)告訴記者,數(shù)據庫平臺或網站侵權事件在學術界屢見不鮮。
談及如何維權,伍琳表示,她曾經嘗試與知網溝通,但對方一直“踢皮球”,甚至其法務電話經常打不通,“一直拖著不真正解決,應該是為了回避訴訟問題?!?/p>
“從以往的知識產權審判實務和知識產權維權實務來看,普通民眾知識產權維權之所以難,主要體現(xiàn)在舉證難、賠償?shù)?、成本高、周期長等方面。”渝中區(qū)人大代表、重慶志和智律師事務所執(zhí)行主任胡平說,權利人缺少專業(yè)取證知識,難以及時準確地鎖定侵權事實,部分侵權人的侵權違法所得較低,導致賠償金額也不會很高,反而是權利人訴諸司法救濟產生的律師費、交通費等成本和時間消耗較大,這些都為知識產權維權工作帶來了一定困難。
“維權真的很難。目前,我發(fā)現(xiàn)有3篇論文被侵權了,咨詢過相關律師朋友,得出的結論卻是:假如我通過司法途徑解決,需要的費用遠遠大于賠償金額?!蔽榱照f,面對高額的律師費用和低價的賠償金額,遇到同樣情況的同事們也都深感無奈。
而隨著技術發(fā)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專利保護領域的新問題、新矛盾也不斷出現(xiàn),舉證難、周期長、賠償數(shù)額低、訴訟效益差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創(chuàng)新主體的創(chuàng)新活力。
重慶一科技企業(y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企業(yè)每年放棄的專利量不是“小數(shù)”。
“維權真的很難。你明知道他在侵權,但你拿他沒辦法,取證非常難,企業(yè)根本沒有多余的精力去維權。”該負責人表示。
著作權糾紛案件占近八成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知識產權發(fā)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兩個階段,如今正處于第三個階段——“從大到強”的轉折點。
知識產權的概念和制度,伴隨著改革開放進入中國,專利法、商標法和著作權法相繼通過。2001年中國加入WTO后,中國又啟動一系列修法工作,建立了知識產權保護基本體系制度。
胡平表示,近年來,隨著我國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部分地方設立了知識產權法院,而且提高了知產侵權的法定賠償?shù)紫?各地司法機關也在不斷完善適用小額訴訟、繁簡分流等訴訟制度,盡可能縮短知產維權訴訟周期。
2021年,我市成立知識產權法庭。一年來,該法庭充分發(fā)揮跨區(qū)域集中管轄優(yōu)勢,依法妥善處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11720件,審結9364件。其中,著作權糾紛案件占比達79.1%。從結案方式看,調解撤訴結案6815件,占比為72.8%。
在自媒體時代,創(chuàng)作領域抄襲更為嚴重,“洗稿”甚至成為一條完整的產業(yè)鏈。各大內容平臺紛紛推出原創(chuàng)保護計劃,以期用技術手段保護原創(chuàng)、打擊抄襲侵權。但要完全杜絕抄襲,仍然很難。
為適應新形勢,過去一年,重慶知識產權法庭積極回應新技術、新產業(yè)、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等前沿領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需求,審結互聯(lián)網知識產權糾紛12件;依法作出全國首例要求短視頻平臺對侵權視頻采取過濾、攔截措施的行為保全裁定,從根本上規(guī)制“先侵權、后治理”發(fā)展路徑,為平臺經濟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提供規(guī)則指引。
保留證據“重拳出擊”
知網、奧迪抄襲等諸多侵權事件引發(fā)關注,凸顯了當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環(huán)境和公眾意識進入了全新階段,全社會更加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權利人更加注重通過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那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該如何保護自身知識成果不被侵犯?
“就保護自身知產權益而言,首先要加強權益歸屬鎖定意識。在完成作品創(chuàng)作或專利研發(fā)等工作后,應當及時保留固定創(chuàng)作研發(fā)證據,并盡快通過相應行政登記途徑完成權利鎖定?!焙浇ㄗh,一旦發(fā)現(xiàn)侵權行為,應當立即通過有效、便捷的手段,對侵權行為進行證據固定。遇到技術難度較高或認定難度較大的侵權行為,可以尋求專業(yè)技術人員幫助,以便判別和鎖定侵權行為。
胡平表示,目前部分地方法院也在探索建立“法官+執(zhí)行人員+技術專家”的訴訟保全新模式,為解決當事人“取證難”提供了很大幫助,“如果條件合適,也可以充分尋求地方行政調解、專利行政裁決、訴前調解等非訴救濟手段,及時、充分地提出權利維護,有助于盡快得到幫助。”
針對專利維權方面,胡平建議,重點做好侵權行為和侵權產品違法所得相關證據。必要情況下,可以采取證據保全公證等形式保全重要侵權證據。尤其是針對權利人損失較大或者侵權人違法所得較高的侵權行為,建議權利人盡早通過專業(yè)機構和專業(yè)技術人員出具詳盡的侵權判定意見,并鎖定與之相關的證據。侵權人涉嫌違法犯罪行為的,也可盡快向公安機關提起控告。
盡管抄襲侵權難以根除,但全社會都應該對此提高認識,一方面自己尊重原創(chuàng)不侵犯著作權,另一方面一旦發(fā)現(xiàn)侵權事件應該零容忍,令侵權者付出代價。
只有如此,才能逐漸鏟除抄襲的土壤,減少抄襲現(xiàn)象,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產權、保護與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