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旭 李軍杰 杜銀磊 張文1,,3* 黃志旁
(1大理大學東喜瑪拉雅研究院,大理 671003)(2云南雷雀環(huán)境監(jiān)測服務有限公司,昆明 650224)(3云嶺滇金絲猴云南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大理 671003)(4大理大學三江并流區(qū)域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云南省創(chuàng)新團隊,大理 671003)
猞猁(Lynx lynxLinnaeus,1758)為食肉目(CARNIVORA)貓科 (Felidae)猞猁屬(Lynx)的中等體型哺乳動物,主要分布于歐洲、北亞、西亞及中亞地區(qū)(蔣志剛等,2015)。猞猁分布較廣,數(shù)量多,為IUCN紅色名錄的無危物種(Least Concern,LC)(Breitenmoseret al.,2015)。亞洲地區(qū)的猞猁主要棲息在山地森林、無林裸巖地帶、密集灌木叢和草原,分布海拔可達4 500 m(汪松,1998)。在中國,猞猁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和西南地區(qū)(高耀亭等,1987;王應祥,2003),野外種群數(shù)量較少,屬于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Endangered,EN)(蔣志剛等,2016)。
猞猁在云南的野外實體分布一直未證實,本研究借助青藏高原第二次綜合科學考察開展沙魯里山生物多樣性調(diào)查,布設在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格咱鄉(xiāng)的紅外相機拍攝到猞猁的視頻,為首例猞猁在云南省的影像資料,證實其在云南的分布,對其地理分布劃分有支撐作用。
2020年8月10日至2021年9月14日,在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格咱鄉(xiāng)(非保護區(qū))利用紅外相機進行野生動物調(diào)查,共布設紅外相機24臺(Onick AM-999;Onick AM-999V;Onick AM-mini)。每臺相機均固定位置并連續(xù)監(jiān)測1年,每隔3~4個月維護相機和數(shù)據(jù)回收,使用CTIMCS軟件①楊鄧奇,任國鵬,楊桐.2019.紅外照片人工分揀系統(tǒng).v1.1,http://www.eastern-himalaya.com.cn/contents/3/990.html,2019.8.分揀照片和視頻,記錄物種種類、數(shù)量等信息,以整理物種數(shù)據(jù)庫。
2021年2月28日,在格咱鄉(xiāng)翁水村(北緯28°32′31″,東經(jīng)99°55′15″,海拔4 043 m,圖1)拍攝到時長為10 s的1只貓科動物夜間行走視頻。體型似家貓(Felis catus),但較家貓大,兩頰有長毛呈下垂狀,耳朵近似三角形且尖端有直立簇毛,背部毛色略深于腹面顏色(圖2a),因夜間拍攝為黑白影像無法判斷體色;四肢較修長,明顯看出前肢下半段具斑紋(圖2b),后肢大腿內(nèi)側(cè)呈淺白色(圖2c);尾短粗末端為深黑色(圖2d),根據(jù)其形態(tài)特征鑒定可確定為猞猁。
圖1 云南省拍攝到猞猁的紅外相機位點Fig.1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Lynx lynx captured by camera trap in Yunnan Province
圖2 猞猁夜間行走視頻截圖Fig.2 Video screenshot of Lynx lynx walking at night
早期記錄林?(猞猁)分布在歐洲、亞洲,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華北、康藏(譚邦杰,1957;張榮祖,1997;大泰司紀之,1999),以北方為多(壽振黃,1962),這些報道都認為猞猁在云南省沒有分布。羅鏗馥(1985)記錄了猞猁在云南中甸哈巴雪山、大深溝和園寶山海拔3 500 m地帶有分布,但未提供相關(guān)引證依據(jù);還有很多文獻記錄在云南麗江地區(qū)收購到猞猁皮毛,及猞猁在云南北部及西北地區(qū)的分布(高耀亭等,1987;楊大榮,1988;云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1989;王玉璽和張淑云,1993;季維智,1999;馬世來和馬曉峰,2001;王應祥,2003;潘清華等,2007;Smith和解焱,2009),但均未提供標本、皮張、頭骨、實體或文獻等引證資料。曾有2具猞猁幼體標本及27具頭骨的記錄(云南省林業(yè)廳等,2003),但也不確定標本和頭骨來源。此外,近年在滇西北地區(qū)基于紅外相機的野生動物調(diào)查均未有猞猁分布記錄(師蕾等,2013;龍華等,2017;李學友等,2020)。因此,本次猞猁視頻資料,為首次證實猞猁在云南省的野外實體分布。
拍攝到猞猁的區(qū)域靠近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州),屬橫斷山脈中部的沙魯里山南部,屬金沙江流域。已有報道證實了甘孜州西北部石渠縣(李富忠等,2000)、道孚縣泰寧玉科省級自然保護區(qū)①中共甘孜州委機關(guān)報·甘孜日報社.2018.護衛(wèi)甘孜綠色屏障甘孜州林業(yè)局開展“綠色亮劍”保護森林資源工作紀實.http://paper.kbcmw.com/pc/201810/17/content_13009.html.和白玉縣火龍溝省級自然保護區(qū)②中共甘孜州委機關(guān)報·甘孜日報社.2020.四川火龍溝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紅外相機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猞猁.http://paper.kbcmw.com/pc/202004/22/content_737.html.有野生猞猁分布,這些區(qū)域均屬于沙魯里山與大雪山山脈,因此,在香格里拉市格咱鄉(xiāng)區(qū)域有猞猁分布的可能性極大。且該區(qū)域地貌為山谷,生境類型為寒溫性針葉林林緣灌叢,較開闊,與猞猁分布生境較為一致(Smith和解焱,2009)。
本次調(diào)查獲得首例猞猁在云南省分布的影像資料,證實了猞猁在云南省有分布的事實,補充了云南省獸類物種多樣性本底數(shù)據(jù),為國內(nèi)猞猁的分布提供了基礎(chǔ)數(sh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