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強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è)股份公司25日宣布,從7月27日起,俄羅斯“北溪二襯管道輸送的天然氣將降至目前的一半;即最大供氣量的20%。這可能是歐盟成員國26日達成減少15%天然氣需求協(xié)議的催化劑。
天然氣是歐盟必力生產和取暖的主要能源,在從俄羅斯進口的能源中占比最大。2021年,歐盟共消費5650億立方米天然氣,進口天然氣3491億立方米,其中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占31.24%。天然氣價格飆升給歐洲工業(yè)帶來巨大壓力,能源密集型企業(yè)在高氣價的影響下面臨減產或停產。歐洲已經開始轉向進口美國天然氣,也使美國今年上半年成為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近年來雖然美國在對歐洲天然氣供應方面持續(xù)增加,但沒有量的突破,數(shù)據(jù)顯示,自2016年11月到2022年初,歐盟從美國一共只進口600多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俄烏沖突以來,歐盟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進一步增長,然而,基礎設施建設的缺乏使美國在短期內無法為歐盟提供大量天然氣,以填補全面禁止進口俄羅斯能源的缺口。
歐洲缺氣的苦日子還將持續(xù)多久?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降需求的執(zhí)行程度。由于歐盟各成員國能源結構各異,對于俄天然氣的依賴程度也各有不同。根據(jù)2020年歐盟各國進口俄羅斯天然氣占比數(shù)據(jù),拉脫維亞等國家依賴度接近100%,德國等國家依賴度超過60%??紤]到歐盟部分國家并不愿意為此買單,因此歐盟建立了自愿減氣協(xié)定及其附加條、款。例如,歐盟中沒有接入歐洲電力系統(tǒng)且嚴重依賴天然氣發(fā)電的波羅的海國家不受強制性目標限制。另外,如果某一國家嚴重依賴天然氣,或者天然氣消費量在過去一年比過去5年的平均水平至少增長8%,也可以申請豁免。
具體來看,歐盟為了實現(xiàn)降低15%需求的目標,其手段大致歸總為以下幾點:一是減量。對于工業(yè)部門定量配給天然氣時,將優(yōu)先保障家庭供應。在消費端,歐盟當局敦促各國政府開展消費者節(jié)能減排活動,例如鼓勵人們關燈、調低恒溫器和空調溫度。二是替代。為了找到俄天然氣的替代品,歐盟各國政'府可能不得不考慮推遲退出核能或煤炭。三是監(jiān)管降量。歐盟要求成員國每兩個月向歐盟有關部門報告一次節(jié)能計劃,通過監(jiān)管促使各成員國采取行動。
接下來,歐洲缺氣的壓力可能會隨著冬季需求的增加達到頂峰。如果降噌計劃執(zhí)行不當,歐洲國家面臨的不僅是工業(yè)企業(yè)和民眾的倒逼,還需應對可能引發(fā)的經濟衰退。此外,之后是否采取強制措施的決定權掌握在各國政府手中,即使歐盟在今年冬天實行天然氣強制配給制,也要考慮各國是否同意,否則未來其內部將不可避免產生更多爭議。長期以來,俄羅斯作為歐洲天然氣的長期供應商,與歐洲國家共同投建了大量輸氣管道,形成路徑依賴。例如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間鋪設過境管道后,歐洲南部和中部國家可以即時獲得俄天然氣供應。所以從歐洲的角度來看,短期內除了尋求其他賣家,只能更多考慮本國的其他能源替代手段,例如德國允許在2024年4月之前重新啟用燃煤電廠。
美國的“頁巖氣革命”的確改變了世界天然氣供應格局。當前俄烏沖突導致歐洲天然氣需求大幅上升,美國天然氣出口處于高位,但其國內仍存在對于擴大美國能源出口的政治風險,縱貫美加的“基石”輸油管道擴建項目失敗就是一個例子。如果要徹底替代俄羅斯,美國首先要解決國內的政治分歧;其次要繼續(xù)增加輸往歐洲的管道基卻建設,這在短期內難以實現(xiàn);最后,還要考慮到產能供應能力,目前美國的預期產能很難滿足歐洲需求。
由于俄烏沖突的不確定性,全球能源市場的未來走向充滿不確定性。然而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全球天然氣需求將持續(xù)旺盛。一方面,隨著能源低碳化轉型,天然氣作為相對低碳的化石能源,在國際能源貿易市場的主體地位還將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天然氣發(fā)電投資成本低、靈活性強,能夠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納,在電力系統(tǒng)低碳轉型中發(fā)揮良好的過渡作用。此外,隨著勘探技術日益進步,油氣上游市場從“資本主導”逐漸轉向“技術主導”,可能會帶來更多產能。例如,美國“頁巖氣革命”擴大了非常規(guī)天然氣的開采與利用規(guī)模,不僅大幅壓低了本國天然氣使用成本,而且改變了天然氣全球供應格局。
規(guī)避地緣政治風險可能成為未來國際能源市場的熱點問題,任何國家的能源系統(tǒng)都必須能支持三個主要目標:一是以環(huán)境可持續(xù)的方式促進經濟增長;二是提供普遍的能源服務并確保能源安全;三是關注新能源發(fā)展的同時,慎重考慮能源供應不穩(wěn)定帶來的能源安全風險?!ㄗ髡呤羌胃齽?chuàng)新實驗室研究員、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