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燕 李紅 劉薇
慢性支氣管炎是由氣管、支氣管或周圍支氣管黏膜炎癥的反復(fù)感染以及外界物理化學的刺激引起的一種慢性非特異性炎癥疾?。?]。通常在氣溫急劇變化下發(fā)作,通常秋冬季發(fā)病可能性較高,并且在早晚有陣發(fā)性和持續(xù)性咳嗽,到了春夏季患者病情好轉(zhuǎn)。通常慢性支氣管炎病程不長,易復(fù)發(fā),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導致患者呼吸困難,并誘發(fā)哮喘,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療,甚至發(fā)展成肺源性心臟病(肺心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危及生命安全[2]。臨床針對慢性支氣管炎一般采用常規(guī)抗菌藥物治療,其治療過程較長,長期藥物治療患者病情雖可逐漸緩解,但會出現(xiàn)耐藥菌株,使治療效果下降[3]。呼吸操訓練是一種能增強患者呼吸及肺功能的體育鍛煉方法,結(jié)合基礎(chǔ)治療,能增強患者對病毒及細菌的抵抗力,促進患者排痰,維持氣道通暢,改善患者支氣管通氣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呼吸操訓練主要包括腹式呼吸訓練和及耐力訓練,其可增加患者攝氧量和肺活量,促進對患者肺功能的保護[4]。由此本文選擇60例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旨在探討呼吸操訓練對患者肺功能及炎癥因子的影響,結(jié)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大連市友誼醫(yī)院老年病科二病房60例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65.70~74.40歲,平均年齡(70.60±1.45)歲。試驗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65.70~73.90歲,平均年齡(70.90±1.4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慢性支氣管炎診斷標準患者;經(jīng)X線和血常規(guī)診斷;患者資料完整;臨床癥狀主要為有不同程度的心悸、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及喘息加重,并有輕微肺部損害[5];患者能正常溝通,無聽力系統(tǒng)障礙;患者知曉研究內(nèi)容,并自愿參與及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血液系統(tǒng)、嚴重腦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精神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有溝通障礙的患者;有惡性腫瘤的患者;不愿意參與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康復(fù)訓練,患者采取舒適體位,解開衣服后深呼吸2~3次后用力深吸?;颊弑3謴埧诤鬁\咳,咳痰至喉后用力咳嗽,必要時協(xié)助翻身并配合背部叩診,振動排痰后霧化吸入濕潤呼吸道,輔助患者排痰。干預(yù)時間為2周。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康復(fù)訓練基礎(chǔ)上進行呼吸操訓練,首先進行腹式呼吸訓練,患者吸氣,保持腹肌放松,呼氣時腹肌收縮?;颊哂谟柧氶_始時將一只手放在腹部,另一只手放在胸前,感知胸部和腹部變化,經(jīng)過幾次練習后稍作休息,交換雙手位置,繼續(xù)練習,3次/d,30 min/次,熟練后逐漸增加訓練的次數(shù)。縮唇呼吸訓練時患者通過鼻子吸氣,且收縮嘴唇時呼氣收腹,胸部前傾,嘴唇呈口哨狀后慢慢呼氣。吸呼氣的時間比為1∶3,能熟練做緩慢呼氣訓練后達到10~12次/min,3~5次/d,5~15 min/次。呼吸操訓練是在腹式呼吸及唇式收縮呼吸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胸部擴張、蹲下和四肢伸展等動作,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步行或慢跑等運動,堅持訓練,并逐漸增加運動量,當患者疲勞但呼吸無困難時應(yīng)<3次/min,同時患者也可以選擇慢跑等耐力訓練,可以提高患者的肺活量。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肺部啰音及咳痰等癥狀基本消失;有效:患者肺部啰音及咳痰癥狀改善>40%;無效:患者肺功能及臨床癥狀均無明顯好轉(zhuǎn)[6]??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②比較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采用肺功能檢測儀檢測患者FVC、FEV1、PEF水平。③比較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患者治療后于早上7點取空腹靜脈血3 ml,3000 r/min離心10 min,用便攜式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TNF-α、hs-CRP、IL-6水平。④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包括咳嗽消失時間、咳痰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0.00%高于對照組的5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試驗組FVC、FEV1、PEF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比較 試驗組TNF-α、hs-CRP、IL-6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4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試驗組咳嗽消失時間、咳痰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表4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咳痰等癥狀,部分患者還有哮喘癥狀,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在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患者痰量增多并出現(xiàn)支氣管充血,影響正常呼吸功能。老年人是慢性支氣管炎主要群體,其發(fā)病機制主要包括外因和內(nèi)因,外因為患者吸煙、氣管感染、氣溫影響及過敏等,內(nèi)因為患者呼吸道免疫功能下降[8]。目前對于慢性支氣管炎無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加強患者呼吸功能訓練逐漸受到臨床重視。
呼吸操訓練簡單易學,不受場地限制,隨時可以練習,其能有效加強患者膈肌、腹肌等呼吸肌協(xié)調(diào),疏通氣道,改變支氣管痰液附著的形態(tài),增加患者肺活量并促進排痰,充足的運動能激發(fā)患者免疫系統(tǒng)應(yīng)激能力,增強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心腦血管狀態(tài),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減少發(fā)病次數(shù)[9]。呼吸操訓練關(guān)鍵是堅持規(guī)律的訓練,其在臨床緩解期能有效改善肺功能,是一種有效的訓練方法[10]。慢性支氣管炎的特點是患者支氣管氣道受阻,同時受阻不完全可逆,導致患者日?;顒邮芟?使呼吸功能惡性循環(huán),使患者過度依賴他人,患者容易產(chǎn)生焦慮及抑郁等情緒,呼吸操訓練間接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對患者病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FVC、FEV1、PEF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TNF-α、hs-CRP、IL-6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咳嗽消失時間、咳痰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采取呼吸操訓練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炎癥因子,促進患者早日康復(fù),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