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天降銀河】 石種:七彩石
“石海兵語”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理論創(chuàng)新。鄭忠先生總結提出了科學賞石觀理念,賞石文化科學發(fā)展觀理念,公平公正鑒評的理念,黃河賞石流派的理念,創(chuàng)建和諧石界的理念等,具有代表性的是科學賞石觀理念。從2003年,他先后在《中國觀賞石》雜志2006年第4期,《寶藏》雜志2012年第8、9期,2020年第10期,刊登了他撰寫的《淺談科學賞石觀》、《科學賞石觀概論》、《科學賞石觀新探》,比較系統(tǒng)地論述了賞石的主體、客體、性質、意義、內涵、原則和方法等。并將科學賞石觀理念的要點概括為“八功能”、“九要素”、“十方法”,這也是他學習貫徹《觀賞石鑒評》國家標準的成果之一。現(xiàn)予以摘編,請石界師友指點、共同探討提升。
人們?yōu)槭裁促p石,是科學賞石觀要回答和解決的首要問題。
人們從大自然中采石、覓石、搬石、運石、清石、賞石、藏石,往往要蹚河流、越山崗、穿戈壁、冒風雨、踏雪原,歷盡千辛萬苦,飽嘗酸甜苦辣。人的生命在于運動,賞石有利于鍛煉身體,發(fā)展體力,增強體質,鍛造體魄,有益于建設健康中國。
陶情養(yǎng)性。欣賞觀賞石是一種藝術欣賞活動,也是一種文化娛樂活動。人們通過賞石實踐,實現(xiàn)天人合一,石人合一,心石相融,人石共語,有助于開闊人的視野,拓寬胸懷,陶冶情操,悅目怡神,養(yǎng)性修身,讓人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思想上的純潔,心靈上的凈化,從而延年益壽,豐富人生,美化人生,快樂人生。
傳承文化。中華賞石文化歷史悠久,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從一個側面記載和反映了中華民族文明、發(fā)展歷史。傳承和弘揚賞石文化,是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奮斗精神的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形式,有助于激勵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將祖國建設成為世界強國。
求知育人。賞石是一種向石求知的活動。賞石文化蘊藏著豐富多彩的知識,涉及美學、文學、哲學、歷史、地理、地質學及書畫、詩詞等多學科、多領域。人們在賞石中學習,在學習中賞石,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完善自我。賞石也是一個以石育人的課堂。石頭具有高尚的品質,賞石者應向石頭學習,有一個寬闊的胸懷,始終保持平常的心態(tài),不計名利,知足常樂,甘當無名奉獻者,認認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在賞石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質,成為受人敬仰的“石人”。
和諧社會。賞石活動是一種群眾性的文化活動。人們通過賞石,用石牽線搭橋,讓石凝心聚力,以石會友,廣交朋友。倡導石友平等、石種平等、石協(xié)平等、石派平等,形成石友和諧、石種和諧、石協(xié)和諧、石派和諧的生動活潑的局面,帶動家庭和諧,促進社會和諧,對建設和諧社會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題名:【貂蟬拜月】 石種:戈壁石
題名:【嫦娥尋羿】 石種:黃河石
題名:【老子出關】 石種:戈壁石
題名:【世紀元寶】 石種:藏玉
人們賞石不僅要獲得精神上的享受,還要滿足物質上的需求。改革開放以來,觀賞石作為一種藝術品和特殊商品走進市場,給賞石活動賦予新的內涵,增添了新的活力。賞石中有交易,交易中有賞石,以石養(yǎng)石,以石致富,造福百姓。觀賞石資源豐富、市場機制健全的地區(qū),賞石文化還形成了產業(yè),助推了當?shù)亟洕陌l(fā)展。
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庭無石不貴,室無石不雅,已被民眾廣泛接受,受到世人稱贊。當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一方石頭美化一處環(huán)境,賞石在美化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方面,具有獨特作用。利在當前,功在千秋。愿賞石文化走向社會,走進家庭,走入生活。
隨著改革開放的擴大和深入,國內多?。ㄖ陛犑?、自治區(qū))、臺灣、香港之間賞石文化活動合作不斷加強,我國與韓國、馬來西亞、日本等國之間賞石文化活動交流不斷發(fā)展,組團欣賞,合作辦展,參與展銷,形式越來越多樣化。賞石文化是國人文化,也是世人文化,為國人和世人架起了一座友好的橋梁,開辟了一條合作共贏的道路。
賞石賞什么,這是科學賞石觀要回答和解決的核心問題。
即賞石形。有石則有形,無形則無石。無論是造型石、圖紋石、色質石、生物化石、礦物晶體、隕石等,都有一定的形。其中,造型石重在賞形,形態(tài)完整,造型奇特,形象逼真,能以形傳神為佳;圖紋石,形體扁平,形態(tài)典雅,石體端莊,與石面協(xié)調為上;色質石,以色彩光澤和質地為要;礦物晶體、化石、隕石等,形態(tài)奇特,保存完整為要。
題名:【相親相愛】 石種:蛋白石
題名:【東方雄獅】 石種:葡萄瑪瑙
題名:【一帆風順 】 石種:松花石
即賞石質。主要賞硬度、潤度和細度。硬度以摩氏4~7度為佳;潤度以手感潤滑為佳;細度以石膚細膩為佳。石質好的石品石膚完好,石面潔凈,韌性大,硬度強,透明度高。硬度要適度,石品不都是越硬越好。對一些有歷史積淀的觀賞石要欣賞石膚的包漿、玉化程度等。
即賞石色。石色分原生色和次生色,以原生純正為上,且能“隨類賦彩”。石色上品的特點是色彩豐富,色澤艷麗,色調優(yōu)雅,光感度好,對比性強,反差明快。色質石質地尤為潤滑,色彩尤為艷麗。要注重有的畫面石色澤淡雅,具有奇特的古雅、朦朧美。
題名:【金龜出?!?石種:沙漠漆
即賞石紋。石紋包含圖像、紋理、畫面、文字、符號等。造型石紋為上品的特點是花紋別致、自然流暢、變化曲折,與形協(xié)調。圖紋石最大的特色是圖紋。圖紋為上品的特點是構圖奇特,圖案清晰,畫面完整,層次分明,主題明確,韻意深刻,充滿詩情畫意。文字石為上品的特點是結構完整,字通書理,書有章法筆力遒勁,干凈明快,一目了然。,
題名:【乘風破浪】 石種:硅化木風礪石
題名:【吉祥孔雀】 石種:黃蠟石
即賞石的動感、態(tài)勢。靜與動是對立的統(tǒng)一,世界萬物都在運動之中。觀賞石雖處在相對靜止狀態(tài),但其造型、圖紋反映了千姿百態(tài)的客觀事物,顯現(xiàn)了鮮活的大千世界?!百p動”是“賞勢”的深入,堅持“賞勢與賞動”聯(lián)通,主觀與客觀相融,實踐與認識往返,形成人石互動,實現(xiàn)“天人合一”。達到這個境界,石品容易由靜變動、由死變活,與人對話,心石共語,讓人情陶心醉。造型石動感強、姿勢美的石品,形神兼?zhèn)?,結構巧妙,栩栩如生,震撼力強。圖紋石動感強、姿態(tài)美的石品,圖案形象鮮明,形備神來,活靈活現(xiàn),氣韻生動,富有活力。
題名:【絲路新韻】 石種:泥石
韻意。即賞石韻。韻意是情與景的融合,意境是意與境的結合。韻意是觀賞石的靈魂,賞韻是對觀賞石審美的全面綜合賞析和最高藝術創(chuàng)造,是觀賞石之美的綜合結晶,是人們對形、質、色、紋、韻、動、題、座欣賞的基礎上的全面賞析、深刻感悟的結果。賞韻重在欣賞石形奇特,形神兼?zhèn)洌瑘D紋神奇,主題精準,意境深遠,意蘊深刻,文化內涵豐富。
即賞石名。命題尤為重要,力求題名新穎,貼切生動,富有特色,言簡意賅,寓意深刻,有較強的藝術性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即賞石的配座。用木質、石質、陶瓷、金屬等材料制作的配座及配件。配座是一種藝術性創(chuàng)造,要求因石適材,因石而異,構思巧妙,工藝精湛,與石體協(xié)調,襯托主題,相得益彰。配座切忌喧賓奪主,影響石品,本末倒置。
即賞石的傳承。石品的傳承是賞石文化傳承的一種形式。傳承注重有序易手,有據可查。傳承時間越久,名人易手越多,價值也越高。
如何賞石,這是科學賞石觀要回答和解決的根本問題。
走馬觀石,粗略閱石,一眼賞石。賞特色,抓個性,捉亮點。用時少,速度快,效率高。產生初步認識,構成第一印象,形成總體感覺。
我國觀賞石資源豐富,種類繁多,主要分為造型石類、圖紋石類、色質石類、礦物晶體類、生物化石類、隕石類及其他。每個類型的石品都有它的獨特之處和鮮明的個性。因此,在欣賞實踐中,我們宜分類進行。造型石突出賞形態(tài),圖紋石突出賞圖紋,色質石突出賞色質,礦物晶體突出賞晶體。
分項法。也叫“精細法”。按照形、質、色、紋、動、韻、題、座、傳等要素,分項欣賞,逐步推進,一件一件進行,一項一項賞析,眼觀、手摸、腦思、心動、全身心投入,精準賞析,細之又細,準之又準。然后進行綜合分析,整體感悟。
題名:【蛟龍出?!?石種:黃河石
題名:【原野牧歌】 石種:黃河石
立體法。一石多賞,立體觀賞。從石品的正、反、上、下、左、右、遠、近、倒,多方位欣賞,全方位賞析,充分挖掘石品內涵,精準確定主題。對圖像結構不夠清晰的石品,由遠到近,由近及遠,遠觀近察,明晰畫面層次,看清美石真實面目。
將石的形態(tài)和圖紋與物(人物、動物、物象)、畫、字等對應比較欣賞。以美學原理為指導,參照客觀事物及書畫的類型、風格、特點,揭示認識石品之美。石品圖像愈接近客觀物象,符合繪畫原理,具有書韻章法,好似名人書畫,價值就愈高。相近石品也可進行比較賞析。
將兩方或兩方以上石品組合起來,成為一個系列,反映一個主題,呈現(xiàn)一個事件,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整體欣賞,古為今用,石為人用,使賞石文化融入主流文化,產生更大效益,更具時代感,更有藝術生命力。創(chuàng)作時,要注重組合的思想動機、構思創(chuàng)作、意境營造、布局方法等,追求良好的組合賞石效應。
世界已進入網絡時代。運用網絡,依托抖音快手,在網上賞石、點石、鑒石、講石、評石、售石,已成為時尚,是一種科學手段,便捷高效,為石友所求,發(fā)展所需,具有廣闊的前景。宜因勢利導,廣開思路,百花齊放,助力向廣度和深度發(fā)展。
題名:【風流人物】 石種:大理石
題名:【紅紅火火】 石種:紅碧玉
借助法。有的石品疑似打磨、噴沙、作假,不好定論,可用手機、相機、放大鏡等器械拍照放大觀察,借助器械功能分辨疑處,斷定真?zhèn)巍?/p>
對重點或有爭議的石品,組織賞石專家和石品產地石友,進行“會診”,各抒己見,百家爭鳴,群賞群析,依靠大家智慧,攻堅克難,形成共識,準確定位。
不追求一次完成。由表及里,循序漸進,多次欣賞。從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多次反復。往往多一次欣賞,會多一次驚喜,多一份收獲。尤其對圖紋復雜、主題難定的石品,宜賞了再賞,過段時間再賞。反復發(fā)現(xiàn)美,不斷創(chuàng)造美,深化綜合美,實現(xiàn)認識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