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新作文 執(zhí)行/明燈
“70后、80后、90后、00后,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也不像我們當年那么‘土’了……”2021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xié)會議的醫(yī)藥衛(wèi)生界、教育界委員時的一席話平易近人,卻令人難忘。從建黨的開天辟地,到新中國成立的改天換地;從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到新時代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的驚天動地,今天,站起來的中國日益走到世界舞臺中央,邁出了民族復興的關鍵一步,擁有了“平視世界”的底氣。而“平視世界”刷屏,是普通中國人對個體命運與國家大勢同頻共振的歷史喟嘆,更是近代以來中華兒女民族復興情結的集中投射。
面對底線,我們無所畏懼
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層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舉行了戰(zhàn)略對話。面對美國的傲慢無禮和肆意干預內政,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說:“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fā)同中國談話。甚至在20年、30年前,你們就沒有資格說這樣的話,因為中國人是不吃這一套的!”回擊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犊ぐ旱脑捳Z,贏得了世界的尊重,讓我們看到國家的實力就是談判桌上的底氣。中央電視臺知名主持人康輝對此評論:“通過這次戰(zhàn)略對話,中國傳遞出了自己的聲音,更展現(xiàn)了中國和這個世界互動的基本原則:我們已經完全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可以平視西方和美國了?!?/p>
1.平視,是不帶色彩的客觀,是超越功利的公正,是拋卻雜念的單純;平視,是自信、自尊、自愛式的獨立,是不諂媚、不依附、不居高臨下、不頤指氣使的定力。近年來,隨著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逐漸挺直腰桿。但這并沒有使我們“霸道”不已,我們一直強調和平發(fā)展,不稱霸不結盟,這是一個大國應有的姿態(tài)和風度,自信而不自負,謙遜而不卑微。新時代的中國嚴謹、大方、硬氣、智慧,內蘊無窮,展示出中國自信的新風采。
2.“平視世界”背后,是一種力量和底氣。翻開民族復興這幅全景圖,以時間軸為經線,以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民生等反映國力的指標為緯線,以重大事件、標志性現(xiàn)象為坐標點,人們更直觀地感受到中國如何在發(fā)展振興的歷程中,一步步實現(xiàn)了對世界的平視。在宏觀層面上,舉辦北京奧運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將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創(chuàng)下世界減貧奇跡、“北斗”等重大科技成果集中亮相、整個國家經受得住“百年大疫”考驗……這些“硬核成就”構筑起中國人“平視世界”的自信基石。
3.平視世界的青年更當不負所托。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平視世界的青年,不能忘記仰視世界時的“土氣”?!翱梢云揭曔@個世界”的底氣來之不易,應當加倍珍惜。中華民族逆風翻盤的故事里寫滿了“為有犧牲多壯志”的英勇和“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熱血。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平視世界的青年任重而道遠。青年是標志時代最靈敏的晴雨表,我們既要有捍衛(wèi)自身利益和尊嚴的堅定和果敢,也要有微笑擁抱世界的從容和自信。以平視的心態(tài)融入世界、應對挑戰(zhàn),這就是我們開啟未來的鑰匙。
4.一個人的自信來源于國家強大帶給他的底氣,一個民族的自信來源于悠久的歷史文化帶給他們的底氣。我們懷揣五千年的文化,讓古老的民族智慧一次又一次展現(xiàn)它的光華,告訴世人參天之木,必有其根;蘊玉之石,方可清輝。微觀層面上,從“留洋潮”到“海歸潮”,從“全民學英語”到“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從崇拜“洋品牌”到“國潮”盛行……這些生活化細節(jié),折射出中國人精神的成長和自信的回歸。
1.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臺階,階下都有人在仰望你,階上都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
——楊絳
2.不要走在我后面,因為我可能不會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為我可能不會跟隨;請走在我身邊,做我的朋友。
——加繆
3.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lián)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
——孫中山
4.千萬不要以為我們割掉了毛發(fā),穿上了西裝,滿嘴的English,洋人就會高看我們。恰恰相反,當一個中國人西化成一個洋人的時候,恰恰會引起他們的蔑視。只有讓他們看到,我們中國人,有著與他們不同的文明和精神,他們才會在心里對我們有真正的尊重。
——電視劇《覺醒年代》中辜鴻銘在北大講課時語錄
5.兩個甲子了,世界還是那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中國卻已不是那個任人宰割的中國。
——人民網網友
★原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人與人、國與國之間,都有一個相互“怎么看”的問題。是正視還是斜視?是仰視還是俯視?這取決于彼此的立場、態(tài)度和感情。
關于這個話題,習總書記在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的一席話引起了人們廣泛共鳴?!?0后、80后、90后、00后,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也不像我們當年那么‘土’了……”昔日的“老土”已經發(fā)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經濟高速發(fā)展帶來的綜合國力、人文環(huán)境等全方位的變化,筑牢了中國自信的堅實基石,給予我們“平視世界”的底氣和自信。
假如你是學校模擬聯(lián)合國社團成員,在模聯(lián)活動中,作為中國外交官做“平視與自信”為主題的演講,請擬寫一篇演講稿。
【注】模擬聯(lián)合國:簡稱模聯(lián),是模仿聯(lián)合國及相關的國際機構,依據(jù)其運作方式和議事原則,圍繞國際上的熱點問題召開的會議。青年學生們扮演不同國家的外交官,作為各國代表,參與到“聯(lián)合國會議”當中。
堅定而自信地平視世界
◎徐文秀
同學們:
“70后、80后、90后、00后,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也不像我們當年那么‘土’了?!?021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全國政協(xié)醫(yī)藥衛(wèi)生教育界委員時的一席話,既讓我們百感交集、思緒萬千,更讓國人精神振奮、備受鼓舞。
人與人、國與國之間,都有一個相互“怎么看”的問題。是正視還是斜視?是仰視,還是俯視?這取決于彼此的站位、方位和定位,也取決于彼此的狀態(tài)、姿態(tài)和心態(tài),一句話,取決于彼此的立場、態(tài)度和感情。中國怎么看世界?中國人怎么看世人?回望歷史和現(xiàn)實,作為一名中國外交官的我有太多的唏噓和感慨,中國走過了太多的艱難和曲折,終于贏得揚眉吐氣、昂首平視的底氣。
曾幾何時,中華文明似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里領先世界,中國也一直居于東亞地區(qū)的中心位置。近代以來,中國落后了,從“天朝上國”淪為“二等公民”,中國人仰人鼻息、忍氣吞聲,被西方列強輕視、無視、俯視甚至蔑視,“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凌辱至今深深地灼痛著中國人的心?!笆捝镲L今又是,換了人間。”如今,低人一等、任人宰割的時代早已經結束,中國可以也能夠平視這個世界,可以也理應贏得世界的尊重和敬佩,作為一名外交官,我將有底氣站在國際舞臺為中國發(fā)聲。
平視世界,是一種角度和態(tài)度,更是一種力量和自信。平視世界是要有資格和實力的?!罢酒饋怼笔瞧揭暿澜绲幕A,跪著、趴著只能仰視世界,平視無從談起?!案黄饋怼笔瞧揭暿澜绲闹危F得叮當響拿什么去跟人家平起平坐地對話?“強起來”是平視世界的保證。經過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奮力拼搏,中國已經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迎接“強起來”的精彩轉型、華麗轉身,我們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使得中國有實力、有底氣和有資格“平視世界”。
回望過去的奮斗歷程,中國向世界乃至人類交出了令人矚目的答卷。經受新冠肺炎疫情考驗,經濟總量突破百萬億元大關;一舉取得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書寫了世界減貧史的奇跡;5G、高鐵、航天等在世界已處于領先位置,實現(xiàn)了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嬗變。拿著這樣的“成績單”,中國有底氣平視世界,我們外交官才有自信做一匹戰(zhàn)狼,勇于面對無視中國蓄意制造事端抹殺中國正面形象的霸權主義行為,為公平、正義和自由而戰(zhàn)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
平視世界,是一種自豪和驕傲,更是一種奮進和拼搏。今日之中國之所以能有平視世界的地位,不是誰賜予的,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一個個了不起的中國人吃大苦、流大汗奮斗出來的。不妨看看中國電商,有媒體統(tǒng)計亞馬遜中的電商時發(fā)現(xiàn),“如今新開的電商有75%來自中國,中國電商已經漸漸超越美國,占據(jù)亞馬遜商家榜首,未來電商等方面將會是中國的時代”。中國電商是一個生動的剪影,其背后有無數(shù)快遞小哥風里來雨里去奔跑的身影,有千家萬戶吃苦耐勞辛勤的忙碌。中國平視世界靠的是拼搏,同樣得靠不懈的奮斗來鞏固。
中國不需要仰視,也不需要被仰視;不會去俯視,也不接受被俯視。平視世界是一種好習慣,雖然可能還有些路要走、要磨合,但既然中國已經開啟“平視模式”,這種平視將是不可逆的。作為一名外交官,我無比驕傲和自豪,因為能夠平視,我們才有底氣能自信地面向世界說話,表達我們的看法,提出我們的建議主張,彰顯我們的強大和不可小覷的話語權。
當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中國不再需要仰視這個世界時,也拒絕俯視這個世界。中國始終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無意俯視世界,作為地球村的同樹之葉、同浪之花,更要攜手人類命運共同體,美天下之美,美美與共,這才是中國的發(fā)展之道。當然,挺直脊梁,目光平和,不睥睨,不側目,不仰視,不俯視,在平視中“交流過眼神”,彼此推心置腹,肝膽相照,既是世界和平共處之道,也是我們的為人處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