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亭
——《晉書·列傳第三十五》
東晉時期,有一位著名的文士名叫王珣,是瑯琊王氏的杰出代表之一。王珣自小就天賦出眾,才思敏捷,詩賦和散文都寫得很好。他不僅有才華,膽量還很大。20 歲時,便被大司馬桓溫聘為主簿。
一天,桓溫為了測試王珣的才學與膽量,趁幕僚議事,偷偷拿走了王珣的發(fā)言稿,但這并沒有影響到王珣的發(fā)言,他還是滔滔不絕地將自己的觀點講述完畢?;笢禺敿茨贸霭l(fā)言稿對照,發(fā)現(xiàn)雖然內(nèi)容不完全一樣,卻沒有遺漏任何要點。也就是說,王珣現(xiàn)場即興又寫了一篇腹稿,桓溫不由得對他十分欽佩。
后來,桓溫故意騎著馬從后堂直接闖進前廳,幕僚們被嚇得四處躲藏,唯有王珣鎮(zhèn)定自若,安安穩(wěn)穩(wěn)地坐在椅子上。桓溫感慨道:“面對奔馳的駿馬還能如此鎮(zhèn)定,王珣是要成大器的人啊?!焙髞?,王珣果然因為文采而被孝武帝寵信。
某天夜里,王珣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將一桿如同房椽那么大的筆送給自己。醒來之后,他對家里人說:“我夢見有人送我一桿大筆,應該是有大手筆的事要發(fā)生了?!睕]多久,孝武帝去世,由于王珣文筆出眾,朝廷要發(fā)出的哀策、訃告和孝武帝的謚議等,都交給他起草。這種殊榮,歷史上很少見。
智慧小語
“大筆如椽”典出《晉書·列傳第三十五》。“椽”指放在檁子上架著屋頂?shù)哪緱l。該成語多指大作家、大手筆,也用于夸贊別人文筆雄健有力或文章氣勢宏大。偏正式,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該則成語告訴我們:擁有真才實學之人,常常能得到長輩或周圍人的賞識,只要好好使用自己的才學,并珍惜一切表現(xiàn)機會,成功之路便近在眼前。做學問,也要站得高、看得遠,一旦眼界開闊,表達能力與思考能力會更強,寫出的文章也會更有深度、氣勢宏大,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