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黎,潘 慧,李文藝,鄧 蕾,陳美艷,鐘彩虹
(中國科學院獼猴桃產(chǎn)業(yè)技術(shù)工程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zhì)創(chuàng)新與特色農(nóng)業(yè)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種子創(chuàng)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湖北 430074)
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簡稱潰瘍?。┦且环N嚴重威脅獼猴桃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毀滅性病害,致病性強、傳播快、根除難。2020 年,經(jīng)申請人團隊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該病在我國陜西、四川、廣西、貴州及湖南等省份均已發(fā)生,累計感病面積超過百萬畝,平均病株率超過40%,特別是商品價值最高、栽培面積最大的黃肉和紅肉品種遭受危害尤其嚴重,死樹、毀園情況頻發(fā),潰瘍病已成為我國獼猴桃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最大限制因素[1-2]。近年來,國內(nèi)已有大量研究通過室內(nèi)抑菌試驗和田間試驗比較了不同殺菌劑對獼猴桃潰瘍病的防效。部分藥劑被認為具有較好的防效,如中生菌素、可殺得3000、四霉素、葉枯唑、噻霉酮及溴硝醇等[3-8]。本文對已報道有效的13 種常用殺菌劑進行了統(tǒng)一條件下的室內(nèi)抑菌效果測定及混配藥劑的增效作用分析,以期獲得防效較好的藥劑組合,為獼猴桃潰瘍病防治及農(nóng)藥減施增效提供理論依據(jù)。
供試病菌:丁香假單胞桿菌獼猴桃致病變種(Pseudomonas syringaepv.actinidiae,簡稱Psa)C48菌株,分離自湖南常德東山峰農(nóng)場的高致病菌株。
供試的13 種獼猴桃潰瘍病常用防治藥劑:2%春雷霉素水劑,華北制藥集團愛諾有限公司;0.15%四霉素(梧寧霉素)水劑,遼寧微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47%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日本北興化學工業(yè)株式會社;46%可殺得3000 水分散粒劑,美國杜邦公司;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福建凱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86.2%銅大師水分散粒劑,挪威勞道克斯公司;33.5%喹啉銅懸浮劑,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齊齊哈爾四友化工有限公司;80%乙蒜素乳油,開封大地農(nóng)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葉枯唑可濕性粉劑,湖北蘄農(nóng)化工有限公司;80%波爾多液可濕性粉劑,通州正大農(nóng)藥化工有限公司;45%代森銨水劑,湖北雙吉化工有限公司;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保定農(nóng)藥廠。
1.2.1 13 種殺菌劑對潰瘍病菌的抑菌率測定
(1)藥劑質(zhì)量濃度設(shè)定。基于已發(fā)表文獻推薦的最佳田間使用方法,設(shè)定各藥劑的稀釋濃度:2%春雷霉素水劑500 倍液,0.15%四霉素水劑600 倍液,47%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46%可殺得3000 水分散粒劑1 500 倍液,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86.2%銅大師水分散粒劑1 000 倍液,33.5%喹啉銅懸浮劑1 500 倍液,3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300 倍液,80%乙蒜素乳油4 000 倍液,20%葉枯唑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80%波爾多液可濕性粉劑400 倍液,45%代森銨水劑150 倍液,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300 倍液。用KB 液體培養(yǎng)基將藥劑稀釋至相應(yīng)濃度備用(10 mL 甘油,1.5 g K2HPO4,20 g 胰蛋白胨Oxoid,去離子水1 L)。
(2)菌懸液的制備及抑菌率測定。刮取C48病菌于50 mL KB 液體培養(yǎng)基三角瓶中,置于28 ℃、150 r/min 的搖床中培養(yǎng)24 h。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法,配制濃度OD600為0.2 的菌懸液,取1 mL 接種于含相應(yīng)濃度藥劑的50 mL KB 培養(yǎng)液中(另加入160μL 1 mol/L MgSO4)。然后,將三角瓶置于28 ℃、180 r/min 的搖床中培養(yǎng)3 d;以不加藥劑的KB 培養(yǎng)液作對照,每個處理3 次重復。隨后,分別從對照及各藥劑處理的菌懸液中取2 mL 于10 mL 離心管中8 000 r/min 離心10 min,去上清,取沉淀,并加入2 mL 無菌水,振蕩,重懸菌體。以2 mL 無菌水作參比調(diào)零,將2 mL 含有不同藥劑處理后的菌懸液置于比色皿中,記錄OD600值,計算各處理藥劑的抑菌率。
抑菌率(%)=[(OD2-OD1)/OD2]×100
其中OD1代表各藥劑處理的OD 值,OD2代表KB 培養(yǎng)液對照的OD 值。
1.2.2 7 種殺菌劑二元混配對潰瘍病菌的抑菌率測定
將抑菌率排列在前7 位的防治藥劑按照體積比進行1∶1 二元混配,共設(shè)置21 個組合,按照1.2.1方法計算對應(yīng)的生長抑菌率。
1.2.3 3 種殺菌劑三元混配對潰瘍病菌的抑菌率測定
基于農(nóng)藥混配原則,對篩選得到的3 種最高效且可混配藥劑(春雷霉素∶四霉素∶乙蒜素)按體積比設(shè)置1∶1∶1、2∶1∶1、1∶2∶1、1∶1∶2共4個配比,根據(jù)1.2.1方法計算對應(yīng)的生長抑菌率。
1.2.4 3 種高效殺菌劑對潰瘍病菌的單劑毒力測定
設(shè)定3 種藥劑的質(zhì)量濃度梯度,2%春雷霉素水劑:112.5、225、450、900、1 800 mg/L;0.15%四霉素水劑:48、66、88 mg/L;80%乙蒜素乳油:26、38、42、46 mg/L。分別將各藥劑用KB 液體培養(yǎng)基稀釋到所需質(zhì)量濃度備用,各濃度重復3 次。根據(jù)1.2.1 方法,測定3 種藥劑不同質(zhì)量濃度梯度處理的OD 值,求出生長抑菌率。同時,計算各藥劑對病菌的有效抑制中質(zhì)量濃度EC50值及EC95值;以藥劑質(zhì)量濃度值為x,菌株生長抑菌率值為y,建立不同藥劑質(zhì)量濃度對菌株的毒力回歸直線方程,計算相關(guān)系數(shù)r。
1.2.5 4 種混配藥劑對潰瘍病菌的聯(lián)合毒力測試
在單劑毒力測定的基礎(chǔ)上,將乙蒜素∶春雷霉素∶四霉素按體積比設(shè)置1∶1∶1、2∶1∶1、1∶2∶1、1∶1∶2 共4 個配比,按上述方法確定混配藥劑對菌株的生長抑制率、EC50值及EC95值,各濃度重復3 次。計算混配劑的共毒系數(shù)CTC,評價混配藥劑的協(xié)同增效作用。
毒力指數(shù)TI=(標準藥劑EC50/供試藥劑EC50)×100
混配劑實際毒力指數(shù)ATI=(標準藥劑EC50/混配制劑EC50)×100
混配劑理論毒力指數(shù)TTI=單劑A 的TI×PA+單劑B的TI×PB
PA 和PB 分別為混配劑中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數(shù)CTC=(混配劑實際毒力指數(shù)ATI/混配劑理論毒力指數(shù)TTI)×100
增效作用判斷:CTC≥120 具有增效作用,80<CTC<120 為相加作用,CTC≤80 為拮抗作用。
將13 種常用防治藥劑進行室內(nèi)抑菌率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7 種藥劑對潰瘍病防效較高,分別為80%乙蒜素乳油4 000 倍液、0.15%四霉素水劑600 倍液、2%春雷霉素水劑500 倍液、86.2%銅大師水分散粒劑1 000 倍液、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46%可殺得3000 水分散粒劑1 500 倍液及45%代森銨水劑150 倍液。前5 種藥劑的抑菌率高于50%,其中80%乙蒜素的平均抑菌率高達92.56%,0.15%四霉素及2%春雷霉素的平均抑菌率分別為85.64%及69.34%,不論單劑或者混配使用均具有非常強的防治應(yīng)用前景。其他6 種藥劑47%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3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300 倍液、80%波爾多液可濕性粉劑400 倍液、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300 倍液、20%葉枯唑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及33.5%喹啉銅懸浮劑1 500 倍液對潰瘍病菌的抑制效果不明顯,不適用于潰瘍病的防治(表1)。
表1 13 種常用細菌殺菌劑對潰瘍病菌的室內(nèi)抑制效果
為初步分析混配藥劑是否可提高藥劑的防治效率,將抑菌率排列在前7 位的藥劑按照體積比進行1∶1 二元混配,共得到21 個混配組合,具體混配抑制效果見表2。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乙蒜素與多種藥劑混配后抑菌率上升,乙蒜素單劑的抑菌率為92.56%,與代森銨、銅大師、四霉素、春雷霉素、可殺得3000 混配后抑菌率分別上升至96.32%、93.75%、93.61%、93.41%及93.09%,但與中生菌素混配抑菌率卻下降至83.11%。四霉素除與乙蒜素具有良好的混配效果外,與可殺得3000、春雷霉素及銅大師混配后抑菌率也有所上升,分別從單劑的85.64%提高至95.91%、92.49%及86.27%,但不適宜與中生菌素、代森銨混配。春雷霉素與乙蒜素、四霉素、可殺得3000、中生菌素及代森銨混配后抑菌率均有所上升,分別從單劑的69.34%提高至93.41%、92.49%及82.80%、80.93%及71.33%,但不適合與銅大師進行混配。由此說明,農(nóng)藥混配不可隨意進行,需根據(jù)試驗結(jié)果確定最佳混配組合才能達到減施增效的目的。
表2 21 種二元混配藥劑對潰瘍病菌的室內(nèi)抑制效果
由于可殺得3000、銅大師為銅制劑,呈堿性,代森銨呈中性或弱堿性,而其他常規(guī)農(nóng)藥呈酸性,因此不適宜進行混配?;?.2 的結(jié)果及藥劑成分、酸堿度及混配原則等多方面考慮,最終確定運用乙蒜素、春雷霉素、四霉素進行不同比例的三元混配。為進一步確認混配藥劑的增效作用,首先,對單劑進行毒力測試,分別得到3 種藥劑的EC50值、毒力回歸直線方程,計算相關(guān)系數(shù)r、EC50值及95%置信限。結(jié)果表明,3 種藥劑的EC50值及EC95值與平均抑菌率趨勢一致,抑菌效果依次為乙蒜素>四霉素>春雷霉素(表3)。
表3 潰瘍病菌對乙蒜素、春雷霉素、四霉素的敏感性
隨后,測試了4 種不同比例的乙蒜素、春雷霉素、四霉素混配藥劑的共毒參數(shù),發(fā)現(xiàn)4 種不同比例混配組合的CTC 值均大于120,表現(xiàn)為增效作用。其中當混配體積比為1∶1∶2 時抑菌率達99.14%,CTC 值高達247.567 0,為最佳混配比例(表4)。
表4 三元混配比例藥劑對潰瘍病菌的抑制效果及共毒系數(shù)
近10 年來,潰瘍病在各主產(chǎn)國持續(xù)暴發(fā),造成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盡快找到最佳的潰瘍病防治方法已成為全球獼猴桃產(chǎn)業(yè)最迫切的需求。國內(nèi)外對潰瘍病的防治主要依賴硫酸鏈霉素及銅制劑,但2011 年開始硫酸鏈霉素逐步停止使用,銅制劑也證實會導致潰瘍病菌耐藥性增強[9]。目前,國內(nèi)外的潰瘍病用藥仍處在摸索階段,尚未開發(fā)出在各主產(chǎn)區(qū)均防效明顯的綠色、高效防治藥劑。本文對13種前期已報道的潰瘍病防治藥劑進行了統(tǒng)一條件下的抑菌效果評價,篩選出7 種抑菌率相對較高的藥劑,其中80%乙蒜素乳油4 000 倍液、0.15%四霉素水劑600 倍液及2%春雷霉素水劑500 倍液3 種單劑對潰瘍病的抑菌效果最好。
乙蒜素系大蒜提取物,是一種低成本、高效、內(nèi)吸、低毒、低殘留的植物源仿生結(jié)構(gòu)的綠色農(nóng)藥,能抑制多種病原真菌或細菌生長[10]。高蓬明等[11]發(fā)現(xiàn)30%乙蒜素對獼猴桃潰瘍病菌有一定抑菌效果;胡容平等[12]證實80%乙蒜素室內(nèi)抑菌效果明顯優(yōu)于其他9 種藥劑,稀釋400 倍噴霧的田間防效達到68.77%,灌根+涂干防效達到71.41%。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乙蒜素單劑對潰瘍病菌的室內(nèi)抑菌率達到92.56%。乙蒜素及其配套使用方法在獼猴桃潰瘍病防治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應(yīng)用前景和推廣價值。
四霉素為不吸水鏈霉素梧州亞種的發(fā)酵代謝產(chǎn)物,含有多種抗菌素,殺菌譜廣,已證實對26種植物病原菌均有極強的殺滅作用。黃露等[13]發(fā)現(xiàn)0.3%四霉素對潰瘍病的田間防效可達到71.06%。陽廷密等[14]通過室內(nèi)毒力測試、田間枝干病斑涂抹及葉片噴霧試驗,發(fā)現(xiàn)0.15%四霉素對潰瘍病的防效在80%以上。焦紅紅[15]證實四霉素對潰瘍病菌的室內(nèi)殺菌效果優(yōu)于其他30 種農(nóng)藥,且在活體嫁接苗及田間的防效均十分穩(wěn)定。本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四霉素單劑對潰瘍病菌的抑菌率僅略低于乙蒜素,達到85.64%,對潰瘍病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春雷霉素是由小金放線菌產(chǎn)生的一種生物殺菌劑,具有較強的內(nèi)吸性,兼具預防和治療作用,可有效用于防治蔬菜、瓜果和水稻等作物的多種細菌和真菌性病害。張鋒等[16]分析發(fā)現(xiàn)單獨使用春雷霉素對獼猴桃潰瘍病菌的抑菌效果并不明顯。鄢明峰[8]研究證實四霉素對潰瘍病的抑菌作用高于春雷霉素。本研究結(jié)果也顯示,春雷霉素單劑對潰瘍病菌的抑菌率略低于乙蒜素及春雷霉素,為69.34%。因此,總體而言,本研究的單劑抑菌結(jié)果與前人研究一致。
在防治獼猴桃潰瘍病的混配藥劑開發(fā)方面,周艷麗[17]及曲子瑞[18]發(fā)現(xiàn),乙蒜素與三唑類、壬菌銅或吡唑醚菌酯混用,防治效果可提高40%~75%。王瑞等[19]研究認為,乙蒜素與溴硝醇1∶5 比例、乙蒜素與代森錳鋅1∶3 比例混配,具有較強的增效作用。張毅等[20]證實,病斑刮除后,運用四霉素和噻霉酮混配液進行傷口涂抹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楊貴琴等[21]研究發(fā)現(xiàn),四霉素與噻霉酮5∶1 比例及四霉素與戊唑醇2∶1 比例混配時,對潰瘍病抑菌效果明顯。郭成[22]及強遙[23]認為,四霉素與大部分藥劑混用對潰瘍病菌均有增效或加和作用,田間防治效果理想,包括四霉素和乙蒜素1∶1、2∶1 和1∶2 配比。涂美艷等[24]通過田間試驗證實,在采果前20 d、采果后7~10 d 以及萌芽期,噴施2%春雷霉素300倍+43%戊唑醇、0.15%四霉素1 200倍+80%代森錳鋅800 倍等混配藥劑,可顯著降低紅陽獼猴桃潰瘍病的病情指數(shù)。
與上述前期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本文對13 種藥劑中室內(nèi)抑菌效果排名前7 位的藥劑進行了1∶1二元混配,制成21 種藥劑組合,初步確定了部分藥劑混配可提高對潰瘍病的抑菌率。如:將乙蒜素與代森銨、銅大師、四霉素、春雷霉素、可殺得3000進行混配后抑菌率均有所提高;四霉素與可殺得3000、乙蒜素及春雷霉素進行二元混配后,抑菌率從85.64%提高至92.49%以上;春雷霉素與乙蒜素、四霉素分別進行二元混配后抑菌率得到了顯著提高,從69.34%分別增至93.41%、92.49%。由此進一步證實,針對獼猴桃潰瘍病,開發(fā)混配防治藥劑這一方向是可行的,適當?shù)霓r(nóng)藥混配組合可顯著提高對潰瘍病菌的抑菌率及防效,符合國家提出的農(nóng)藥減施增效政策。
此外,本試驗進一步發(fā)現(xiàn),4 種不同體積比例的乙蒜素、春雷霉素及四霉素混配均具有顯著的增效作用,其中1∶1∶2 的混配組合對潰瘍病菌的室內(nèi)抑菌率達到99.14%,且共毒系數(shù)達到247.567 0,較前期復配研究[17-24]及本研究中二元復配組合的抑菌效率明顯提高。另外,乙蒜素、春雷霉素及四霉素均為植物或微生物的提取或代謝產(chǎn)物,相較于其他藥劑混配而言,更不易產(chǎn)生抗藥性,具有安全、綠色及環(huán)保的特點,應(yīng)用前景廣闊。2021 年,通過在6 個省30 個地區(qū)進行小范圍田間防治試驗,本研究團隊已初步確定了該混配藥劑的高效性、安全性及穩(wěn)定性,并證實了在冬季清園后及早春萌芽前進行刷干涂抹的防治效果明顯,優(yōu)于稀釋后噴霧。下一步將在陜西、四川、貴州及河南等獼猴桃主產(chǎn)區(qū)進行更大范圍的田間試驗,通過一系列正交試驗進一步確定該混配藥劑的年使用次數(shù)、用量、最佳噴施時期及施用方式,以期使該混配藥劑達到最佳防效,為獼猴桃潰瘍病的減施增效、高效防治提供理論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