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尤 今
許多人都有被食物“傷害”的經(jīng)歷,這些不愉快的記憶,多半與家境拮據(jù)有關(guān)。
一提起豆腐,阿薇便雙眉緊蹙——就算是由米其林餐廳的大廚烹制的豆腐佳肴,也無法勾起她的食欲。
“我吃傷了?!彼f,“我7歲時,當(dāng)建筑工人的父親在工地跌傷,腿落下殘疾,他一直找不到工作,變得十分消沉。自此,撫養(yǎng)5個孩子的擔(dān)子,便沉甸甸地落在母親身上。她在家里為他人照顧襁褓中的嬰孩以維持生計,收入低微,捉襟見肘,常常三餐不繼。鄰居張大嫂是豆腐攤販,她賣的豆腐都是自家做的。張大嫂知道我家的窘境,每天都把賣不完的豆腐送給我們——長大后回想,興許她是刻意多做一些來送給我們的。這些豆腐對于當(dāng)時缺糧的我們來說,等同于及時雨。豆腐營養(yǎng)豐富,易于烹調(diào),蒸炸煮炒、燜燒燉煨、鹵燴烤燙,無一不可。此外,豆腐可冷吃,也可熱食;可當(dāng)菜肴,也可做成甜食。于是,我們的餐桌上,便天天有豆腐。每天的食材貧乏而單調(diào),漸漸地,母親也無計可施了,于是,同樣的菜式一再重復(fù)。后來,一看到豆腐,我就沒有任何胃口。當(dāng)然,和饑腸轆轆相比,有得吃,就算再厭、再膩,也還是幸福的,只是長大以后,我的胃囊便和豆腐勢不兩立了!”
現(xiàn)在,不吃豆腐的阿薇卻有著一顆比豆腐更為柔軟的心,她成了別人的“及時雨”——每個月都出錢出力,為多戶貧寒人家提供盒飯。
阿琴呢,不吃黃瓜。她和黃瓜之間,有著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她憶述,父親早逝,母親在公廁當(dāng)看管員,她的零用錢少得可憐,每天上課時,肚子里好像平白長出了七八只手,一下一下地掐著她空空的胃囊。放學(xué)后,阿琴走在路上,氣勢磅礴地吞食著空氣,試圖給那空曠如大漠的胃囊注入一點東西,然而,她敏感地感受到的,是胃囊空無一物而帶來的痛楚。有一天,上學(xué)途經(jīng)菜市場時,她注意到,有一個攤販把黃瓜放在一個角落的木箱里,當(dāng)攤販忙著做生意時,這個角落沒人看管。阿琴起了歹念,伸手偷拿,一得手,便快步走開。到了學(xué)校,在休息時間,她躲進(jìn)廁所,大口大口地吃。有將近一年的時間,她每天都去偷黃瓜吃。后來,母親給她的零用錢增加了,她這才停止了偷竊的行為。然而,這件事,一直是她心里一道淌血的傷口。
一年后,阿琴攢了足夠的錢,鼓起勇氣找到那個攤販,向她道歉、還錢,萬萬沒想到,那個攤販居然說:“我早就注意到你了,你穿著校服,每天偷一根黃瓜,倒也不貪心多拿。我知道,如果不是深陷困境,你是不會出此下策的,所以,我任由你偷,沒戳穿你,更不抓你現(xiàn)行,就權(quán)當(dāng)是幫助你了。今天你回來找我,那就證明我當(dāng)初沒有看錯人??!”瞬間,一股暖流涌遍阿琴全身,她淚流滿面。原來,“不動聲色”也是一種助人的美德和方式。
如今,從事教職的阿琴,總在暗地里向貧寒學(xué)生伸出援手。
不幸的經(jīng)歷,不是人生道路上的蛇蝎,它是心房里的一顆種子,只要有愛的澆灌,便會開出芬芳的鮮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