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洪齊,郭俊愷,劉 浩,文 睿,林桂淼
(深圳大學醫(yī)學部公共衛(wèi)生學院,廣東 深圳 518055)
多溴聯(lián)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ethers,PBDEs)是一類人造有機化學品,該家族具有209種同系物,化學式為C12H(9-0)Br(1-10)O[1]。由于具有低負荷、強阻燃性和高性價比等優(yōu)勢,PBDEs成為最常用的溴化阻燃劑之一,廣泛應用于各種消費產品如汽車、泡沫家具、建筑材料和電子設備等。PBDEs的環(huán)境積累主要來源于PBDEs的生產排放、直接排放、產品和電子垃圾的回收以及廢物和產品的燃燒[2]。據(jù)估計,十溴聯(lián)苯醚(BDE-209)的全球在用量和廢物殘留量分別超過40萬噸和10萬噸,某些PBDEs 同系物(如BDE-28、-47、-99、-153、-183)的這兩個數(shù)值分別超過了2.5 萬噸和1.3 萬噸[3]。由于PBDEs 具有脂溶性、難降解性和環(huán)境持久性,其廣泛存在于空氣、水、海洋動物和陸地哺乳動物體內,甚至人類母乳中[4-5]。PBDEs的環(huán)境蓄積性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于2004年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入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清單。已有研究表明,PBDEs具有多種毒性效應,包括神經毒性、生殖毒性、肝臟毒性、免疫毒性、內分泌毒性以及致癌性等[6-9],尤其會促進人體甲狀腺激素紊亂、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心血管疾病是引起死亡、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原因[10]。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的《2014年全球非傳染性疾病現(xiàn)狀報告》顯示,從2012年開始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全球范圍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造成1 750 萬人死亡,約占所有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的50%[11]。了解PBDEs的心血管毒性,有利于正確理解PBDEs環(huán)境污染物暴露存在的心血管疾病健康風險,為評價PBDEs的心血管毒性提供參考。本文將重點介紹PBDEs的心血管毒性研究進展,首先概述具有心血管毒性的PBDEs 在環(huán)境及人群的暴露途徑和水平,隨后從細胞學實驗、動物學實驗以及人群研究3個層次綜述其心血管毒性效應,最后概述其毒性作用機制。
目前PBDEs的心血管毒性研究總體較少,尤其是機制研究不深入。已有研究表明,包括BDE-28、BDE-47、BDE-99、BDE-209等在內的多個PBDEs同系物均具有心血管毒性,并且依賴其脂溶性、生物富集性在多種環(huán)境介質以及人體中廣泛存在。我們對具有心血管毒性的PBDEs同系物的理化性質、用途及其生物毒性進行了總結,見表1。
表1 具有心血管毒性的PBDEs同系物的理化性質、用途及其生物毒性[1-2,4-9,12]
目前,世界各地的環(huán)境介質中均檢測到具有心血管毒性的PBDEs 的污染,包括英國、美國、挪威、日本等[13-19]。最早在1981年,瑞典科學家Andersson等[13]首次在梭魚、鰻鱺和海鱒中檢測出PBDEs 的存在;2002 年,Ikonomou 等[14-15]在北極地區(qū)檢測到包括BDE-47、BDE-99 在內的PBDEs 同系物的存在,PBDEs生物群中的濃度范圍為4~2 300 ng/g;2006年,Corsolini等[16]在南極的巖鱈、磷蝦、企鵝蛋中也發(fā)現(xiàn)了PBDEs(BDE-28、BDE-47、BDE-99、BDE-100)的存在,其濃度分別為(5.6±1.12)、(5.81±2.32)、(4.57±0.17)和(3.06±3.27) ng/g。在南極生物體中被檢測到,證實了其全球運輸和分布,證實了它們正在全球遷移;2021年,Kajiwara 等[18]在2015—2019年間從18個國家(主要是日本)購買的1 139個兒童玩具塑料部件中檢測到219 個部件PBDEs 濃度大于30 mg/kg,109 個部件中以BDE-209 為主的PBDEs 濃度在35~10 000 mg/kg 之間;2022年,Nipen 等[19]在東非地區(qū)年代久遠的沉積巖的巖心中發(fā)現(xiàn)PBDEs 有持續(xù)增長的趨勢,且BDE-209 平均濃度占25 種PBDEs總量的81%。在我國,由于國內消費市場龐大,消耗了大量的PBDEs,PBDEs在環(huán)境中的污染也十分普遍,曾經測得了PBDEs的亞洲最高濃度[20]。1993—2018年間的BDE-209產量為46.5 萬噸,其中13%用于出口[21]。此外,PBDEs 在各種介質的地域分布上呈現(xiàn)向東南部沿海地區(qū)集中的現(xiàn)象,這與東部沿海地區(qū)的經濟水平發(fā)展有關。在這些地區(qū)中,PBDEs的分布又呈現(xiàn)了工廠>重點地區(qū)>城市地區(qū)>農村地區(qū)的現(xiàn)象,而且與PBDEs 相關的工業(yè)區(qū)和電子垃圾區(qū)的污染最為嚴重[22]。Huang等[23]發(fā)現(xiàn)在上海老崗鎮(zhèn)垃圾填埋場周圍的土壤以及植物中均檢測到以BDE-209為主的PBDEs濃度顯著高于其他地區(qū),最高達5 150 ng/g。Wang 等[5]選取了過往10 年的276 項研究,分析了PBDEs在水、土壤、室外空氣、室外灰塵、室內空氣以及室內灰塵環(huán)境介質中的含量。結果顯示,我國西北地區(qū)的PBDEs蓄積極少,而在我國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qū)較高,水中包括BDE-209、BDE47、BDE-28 等在內的PBDEs 平均濃度超過14.37 ng/L,土壤中的濃度約為1.36×103ng/g,灰塵樣本中超過11.84×103ng/g,其中室外空氣平均濃度約為798 pg/m3,而室內灰塵的平均濃度達到了7.53×103ng/g,顯著高于室外灰塵的平均濃度4.37×103ng/g。Hassine 等[24]在以地中南海岸國家的女性母乳樣本中檢測到BDE-28、BDE-47、BDE-99、BDE-183 等10種PBDEs同系物的總濃度范圍為2.5~22.6 ng/g,平均值和中位數(shù)分別為10.7 ng/g和9.8 ng/g。在我國,Li等[3]通過收集浙江臺州46 份母乳樣本并通過檢測發(fā)現(xiàn)包括BDE-28、BDE-47、BDE-209 在內的8 種PBDEs 同系物總和的中位水平為19.5 ng/g。Liang等[25]于2015年以東南部溫嶺市一個農村電子廢棄物處理區(qū)的20 名拆解工人和65 名非職業(yè)居民為樣本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拆解工人血清中的PBDEs的身體負荷(652.2 ng/g)遠高于當?shù)鼐用?123.3 ng/g),其中BDE-209含量差異最為明顯。
環(huán)境中具有心血管毒性的PBDEs(BDE-99、BDE-209等)可以通過多種暴露途徑進入人體[26]。首先,膳食攝入已被證實是人類接觸PBDEs 的主要途徑之一[27],PBDEs 經由食物鏈的生物放大作用逐漸蓄積,最后通過食物攝取進入人體。由于PBDEs在淡水魚和海洋魚體內廣泛存在,魚類消費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人類暴露PBDEs的一個重要食物來源[28]。除此之外,具有心血管毒性的PBDEs 也可以通過肉類(BDE-47 為1.27 pg/g)、蛋類(BDE-47 為0.13 pg/g)、乳制品和蔬菜(BDE-47 為0.29 pg/g)等食物進入人體。人類對PBDEs 的膳食攝入水平受許多因素影響,如飲食習慣和偏好的食物類型等。PBDEs在高脂食品中含量較高,且具有更好的生物蓄積度,食物中的大部分PBDEs均易被吸收至體內。此外,空氣吸入和皮膚暴露也是PBDEs進入人體的重要途徑。一些廢舊的家具、紡織產品,尤其是電子電氣產品,含有大量的PBDEs(BDE-47、BDE-99、BDE-209),會通過持續(xù)轉移、燃燒等方式進入空氣進而造成嚴重污染。由于粉塵表面積大、有機含量高,是PBDEs 的主要存儲層,為PBDEs 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介質[26],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空氣吸入和皮膚接觸灰塵暴露于PBDEs 中[29]。PBDEs 可以分布在人體母乳、血清、胎盤、肝臟、脂肪、肝臟和肺臟等組織中[30]。在北美收集血液中BDE-47的濃度水平每克脂質為(0.63~46) ng/g,比歐洲觀察到的(0.24~2.4) ng/g 要高,而亞洲和大洋洲的數(shù)據(jù)非常有限,水平似乎更接近歐洲而不是北美水平(亞洲:1.5~28 ng/g;大洋洲:2.7~20 ng/g)[31-33]。Zhao 等[34]對12 種PBDEs 主要同系物在肝臟、腎臟和肺臟的濃度進行了統(tǒng)計,PBDEs 的幾何平均濃度每克脂質分別為:腎臟182 ng/g,肝臟174 ng,肺174 ng/g。BDE-47、BDE-28 和BDE-209 是上述組織中最主要的同源物。腎臟、肝臟和肺中BDE-209的最高水平每克脂質分別為73、61.6和38.9 mg/g[35]。此外,嬰兒可以通過胎盤傳遞和母乳喂養(yǎng)接觸到PBDEs。Chen等[36]收集了華南地區(qū)5個城市30個配對的胎盤、母乳、胎兒臍帶血以及新生兒尿液樣本,檢測分析PBDEs 在上述部位的分布:胎盤中BDE-28(0.64 ng/g)、BDE-47(5.74 ng/g)、BDE-99(0.71 ng/g);母乳中BDE-28(0.94 ng/g)、BDE-47(2.87 ng/g);胎兒臍血中BDE-28(0.11 ng/g)、BDE-47(2.76 ng/g)、BDE-99(0.25 ng/g);新生兒尿液中BDE-28(0.08 ng/g)、BDE-47(0.08 ng/g)、BDE-99(0.04 ng/g)、BDE-209(0.02 ng/g)。此外,胎盤、母乳、胎兒臍血以及新生兒尿液配對樣本中的PBDEs濃度和大多數(shù)母體PBDEs濃度均存在顯著相關性(P<0.01),說明這些地區(qū)的嬰兒會通過胎盤傳遞以及母乳喂養(yǎng)接觸到相對較高水平的PBDEs。針對PBDEs在人體代謝中的研究較少,但是已有多種動物模型的PBDEs代謝研究。El Dareer 等[37]發(fā)現(xiàn),雄性Fischer 344 大鼠腸道對BDE-209的吸收在飼料中最低。超過99%的BDE-209在72 h從糞便中排泄,而在尿液中僅觀察到0.012%。雄性和雌性大鼠施用單次口服劑量BDE-209(1.0 mg/kg 懸浮在玉米油中)的99%以上于48 h排泄在糞便中[38]。Burreau等[39]在對在北梭子魚的代謝研究中,使用C14標記的BDE-47,計算出了梭子魚BDE-47 的吸收率為96%,在對梭子魚的放射顯影檢測中,發(fā)現(xiàn)BDE-47主要分布在肝臟、脂肪組織、椎骨周圍組織、眼睛和膽囊中等富含脂質的部位中。根據(jù)既有的研究,腸道對BDE-209的攝取效率不高,因此其生物蓄積潛力非常低,吸收的PBDEs主要分布在富含脂質的組織中[38]。
心血管系統(tǒng)是由心臟和血管(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組成的一個密閉的循環(huán)管道,用于運輸氧、營養(yǎng)物質、激素和組織代謝廢物等,在維持機體正常新陳代謝和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心血管系統(tǒng)的功能異常會引發(fā)一系列疾病,包括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癥、冠心病、心肌梗死等。體外細胞實驗研究表明,包括BDE-209、BDE-71、BDE-79等在內的PBDEs 同系物會影響多種細胞的功能引起心血管毒性[40-46]。首先,PBDEs 暴露會增加單核細胞與內皮細胞之間的黏附作用。Zhi 等[41]將梯度濃度的BDE-209(6.25、12.5、25 μmol/L)處理單核細胞24 h,結果發(fā)現(xiàn)實驗組中BDE-209 能夠調節(jié)MIR-141/ICAM-1 在人類主動脈內皮細胞(human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HAECs)中的表達,實驗組單核細胞和HAECs 之間的最大黏附力比對照組提高了3倍。眾所周知,單核細胞與內皮細胞的黏附在心血管疾病的啟動與發(fā)生中發(fā)揮關鍵作用,例如單核細胞異常黏附于血管內皮細胞并遷移到動脈壁內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密切相關[42]。其次,PBDEs 能促進人臍靜脈內皮細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的凋亡與自噬。Hou 等[43]發(fā)現(xiàn)使 用100 μmol/L BDE-209 處理HUVEC 細胞24 h 可以誘導細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內質網(wǎng)應激的產生,并通過促進肌醇依賴酶1(inositol-equiring enzyme 1,IRE1α)的磷酸化,導致IRE1α/AKT/mTOR 信號通路激活,最終引起自噬,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凋亡。Kawashiro 等[44]將HUVECs 分別暴露于40 mmol/L 五溴聯(lián)苯醚(BDE-71)、八溴聯(lián)苯醚(BDE-79)和十溴聯(lián)苯醚(BDE-83)48 h,結果發(fā)現(xiàn)PBDEs影響了HUVECs中有關抗氧化系統(tǒng)基因的表達,BDE-71 和BDE-79 顯著降低24-脫氫膽固醇還原酶(24-dehydrocholesterol reductase,DHCR24)和硫氧還蛋白結合蛋白(thioredoxin interacting protein,TXNIP)的表達水平,并增加硫氧還蛋白1(thioredoxin 1,TXN1)和硫氧還蛋白2(TXN2)的表達水平,而這3 種PBDEs 同系物均可使p53 的表達水平增高。此外,Wang等[45]在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接觸多溴聯(lián)苯醚醌型代謝物(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 quinone,PBDEQ)可導致ROS的產生,并誘導內皮細胞毒性和凋亡。最后,PBDEs暴露會促進巨噬細胞對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的吞噬作用。Zhi 等[41]將25 μmol/L BDE-209 處理人類髓系白血病單核細胞(human hyeloid leukemia mononuclear cells,THP-1)中的巨噬細胞24 h,結果發(fā)現(xiàn)BDE-209可以通過上調Toll 樣受體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表達,促進巨噬細胞對Ox-LDL 的攝取,加強了泡沫細胞的形成,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展[46]。綜上所述,研究表明PBDEs會通過影響血管內皮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功能產生心血管毒性作用。但是,現(xiàn)有的體外細胞研究重點關注PBDEs對血管內皮細胞的影響,對心肌細胞的毒性效應報道不多。
到目前為止,PBDEs對心血管系統(tǒng)影響的動物實驗研究較少。在心臟方面,研究表明BDE-209、BDE-47、BDE99 等PBDEs同系物暴露能夠對心肌細胞造成損傷,從而影響心臟的功能[40,47-48]。Jing等[40]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高劑量BDE-209(500 mg/kg)暴露28 d后的大鼠心臟心肌纖維嚴重斷裂,肌束間有出血區(qū),肌細胞腫脹,還有輕微程度的線粒體腫脹和大小、形狀的變化;同時,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顯著增加,ICAM-1 顯著增加,誘導內皮細胞功能障礙。Lema等[47]使用斑馬魚作為個體遺傳模型研究發(fā)現(xiàn),持續(xù)暴露于BDE-47(100~5 000 mg/L)進行孵化的斑馬魚幼仔出現(xiàn)了明顯的心動過速以及房室阻滯性心律失常。Zezza 等[48]發(fā)現(xiàn)用BDE-99、BDE-47、BDE-209(1~100 nmol/L)暴露處理96 h后的斑馬魚心臟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心率加快、心包水腫和心室壁的肥大。在血管方面,研究表明PBDEs暴露能夠影響血管內皮細胞超微結構,干擾血管發(fā)育、重塑 和通透性[40,49-50]。Jing 等[40]研究表明BDE-209 暴露(5、50、500 mg/kg灌胃28 d)會使大鼠腹主動脈中膜彈性蛋白排列紊亂程度增加,內皮細胞核腫脹,內膜彈性層變薄。Xing等[49]發(fā)現(xiàn)暴露于BDE-47 后,斑馬魚胚胎體節(jié)間血管(intersegmental vessels,ISV)的生長明顯受到抑制,并且呈現(xiàn)劑量依賴性;且總主靜脈(common cardinal vein,CCV)的面積和寬度略有增加,CCV 的重塑過程延緩,這表明BDE-47 對新生血管生長存在不良影響。Zhong等[50]還發(fā)現(xiàn)BDE-99的暴露會使得斑馬魚腦部血管密度降低,且通透性增加。PBDEs除了能夠對心臟和血管直接造成毒性作用外,還可以對心血管系統(tǒng)產生間接危害。Khalil等[51]通過使CD-1小鼠在產前或新生時期接觸到BDE-47,發(fā)現(xiàn)BDE-47 會導致脂質調節(jié)相關基因的長期上調,并增加血液循環(huán)中的甘油三酯水平,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Dungar 等[52]在高劑量BDE-47(100 μg/kg,每周經口灌胃5 d,持續(xù)16 周)暴露的SD 大鼠中,發(fā)現(xiàn)血漿皮質酮水平顯著升高,這表明BDE-47 破壞了皮質類固醇分泌的調節(jié),而皮質類固醇可通過直接作用于腎臟引起水鈉潴留,并導致高血壓和體液潴留,增加心臟負荷與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風險。
在過去的三十年里,人類接觸PBDEs 的情況一直在增加,但是有關PBDEs人群隊列研究的數(shù)據(jù)卻不多,尤其是對心血管系統(tǒng)影響的研究數(shù)據(jù)十分有限。Gump 等[53]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9~11歲兒童體內的BDE-28 水平(0.004~0.034 ng/g)與更高的心率(heart rate,HR)、更短的射血前期(pre-ejection period,PEP)和更低的總外周血管阻力(total 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TPR)具有相關性,這表明BDE-28 蓄積于體內會加強心血管應激反應。直接闡述PBDEs 與心血管毒性相關性的人群研究較少,但在目前研究中發(fā)現(xiàn)PBDEs可能通過多種途徑間接促進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Vuong等[54]收集了388名孕婦的樣本,并通過BKMR模型以及線性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在單污染物和多污染物模型中,BDE-28、BDE-47 和BDE-99 均與體內總膽固醇水平呈正相關,并通過血液中脂質積累,促進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Ding等[55]以2010 年9 月—2011 年3 月期間在中國山東注冊的123 名孕婦為研究對象,檢測了臍帶血清樣本中8種PBDEs同系物(n=106)和5 種甲狀腺激素(n=107)的濃度,發(fā)現(xiàn)產前接觸BDE-47(0.41~582.27 ng/mL 脂質)影響胎兒的甲狀腺功能,產前接觸PBDEs可能與臍帶血中較高的血清總甲狀腺素(TT4)有關。而甲狀腺激素對心血管系統(tǒng)有明確的作用,甲狀腺激素分泌紊亂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時可引起相應的心血管疾病發(fā)生。
目前關于PBDEs心血管毒性的分子機制尚未完全清晰,已有的研究提示PBDEs可能通過多種機制產生心血管毒性。
2.4.1 促進ROS 生成Jing 等[56]發(fā)現(xiàn)BDE-209(5、50、500 mg/kg)處理顯著提高了大鼠腹主動脈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并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谷胱甘肽含量,且呈劑量依賴性,進而引起心血管的氧化應激和氧化損傷。Manuguerra 等[57]發(fā)現(xiàn)使用BDE-47(1~100 μmol/L)、BDE-99(1~100 μmol/L)和BDE-209(0.25~2 μmol/L)處理后的人類成纖維HS-68細胞的ROS水平較對照組顯著升高,改變細胞的抗氧化平衡。
2.4.2 影響細胞膜受體的功能CD36是一種負責調節(jié)Ox-LDL攝取的清道夫受體,Wang等[45]發(fā)現(xiàn)5、10 μmol/L PBDEQ 處理會使J774A.1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細胞CD36受體顯著上調,誘導細胞內Ox-LDL 等脂質積累。Khalil 等[51]發(fā)現(xiàn)使用1 μL/g BDE-47 處理小鼠,其肝細胞的CD36 含量在產前暴露組(從妊娠第8天到分娩后第12天)和新生胎鼠暴露組(出生后到第21天)中分別較對照組上調2.3 倍和5.7 倍,這提示CD36 可能會通過調節(jié)肝臟/血液脂質平衡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此外,Zhi 等[46]發(fā)現(xiàn)BDE-209 能夠通過增加TLR4 膜受體的表達,促進THP-1巨噬細胞對Ox-LDL 的攝取。CD36 受體和TLR4 受體的上調均可能促進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
2.4.3 改變相關基因的表達與調控Xing 等[49]在用BDE-47 處理斑馬魚胚胎的研究中,采用RT-qPCR評估BDE-47與血管生長和重構相關的基因表達,發(fā)現(xiàn)VEGFa、VEGFR2、VEGFR1以及VEGF 信號調節(jié)分子DII4的mRNA 水平均呈現(xiàn)劑量依賴性下降。此外,與血管生成素相關的Angpttl 和Angpt2b 的mRNA水平均顯著降低。這些結果表明,BDE-47 暴露改變了斑馬魚血管生長和重構相關基因的表達,并導致斑馬魚早期血管發(fā)育受損。
2.4.4 激活炎癥反應Jing 等[40]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BDE-209(5、50、500 mg/kg)暴露能使關鍵炎癥介質上調,包括白細胞介素-1β(IL-1β)、IL-6、IL-10 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顯著升高,進而誘導炎癥發(fā)生。PBDEQ 是PBDEs 的氧化代謝產物之一,Wang等[45]發(fā)現(xiàn)5 μmol/L PBDEQ處理會導致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細胞NLRP3 炎癥小體的激活,半胱天冬酶1(Caspase-1)表達增多,并引起細胞焦亡。Zhong等[50]發(fā)現(xiàn)BDE-99暴露后,誘導了斑馬魚胚胎體內促炎癥因子TNF-α、IL-1β和ICAM-1表達上調,這表明發(fā)育期接觸BDE-99 會阻礙血管生長,干擾血管屏障的形成。這些機制是否存在聯(lián)合作用,以及可能存在尚未探明的機制,均有待對于PBDEs心血管毒性的進一步研究。
在PBDEs 的209 種同系物中,現(xiàn)有研究表明以BDE-28、BDE-47、BDE-99、BDE-209為主多個PBDEs同系物均具有心血管毒性。BDE-209、BDE-47 等主要在在我國東部以及南部沿海地區(qū)的水、大氣、土壤等環(huán)境介質中被檢測到,同時會蓄積于人體的肝臟、血液、母乳中,難以通過代謝消除。在細胞實驗中,在6.25~100 μmol/L 濃度范圍內的BDE-209 會影響HAECs 的黏附能力、促進HUVEC 的凋亡與自噬、增強巨噬細胞對Ox-LDL 的吞噬作用,具體改變指標為細胞黏附力、ROS產生、IRE1α的磷酸化水平、TLR4受體的表達等。在動物實驗中,BDE-209(5~500 mg/L)、BDE-47(1~100 μmol/L)暴露會損傷動物模型的心肌細胞、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率失常、心室壁肥大等心血管影響,具體表現(xiàn)包括CK、LDH、TG 含量增加、心肌纖維排列紊亂、線粒體腫脹等。有限的人群研究顯示,BDE-28(0.004~0.034 ng/g)、BDE-47(0.41~582.27 ng/mL)等暴露于人體,會增強人體的心血管應激反應,增加血液中的脂質積累,促進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具體指標為HR 升高,PEP 和TPR下降,TG以及TT4水平的升高。具有心血管疾病的PBDEs會通過促進ROS生成、影響膜受體如CD36、TLR4等的表達與功能、改變與心血管系統(tǒng)相關的基因如VEGFa、VEGFR2 和VEGFR1 的mRNA 水平、激活炎癥反應等機制對心血管系統(tǒng)造成損傷。
部分PBDEs同系物具有一定心血管毒性,會促進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但其中的具體機制仍然有待進一步探討。預測未來對于PBDEs的心血管毒性研究的主要工作也將聚焦于如下幾個方面:①密切監(jiān)測不同地區(qū),尤其是高風險地區(qū)PBDEs在不同環(huán)境介質和生物體中的含量,做好減少人體暴露的相關工作。②增加以人群為對象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與分析,更加密切關注各類PBDEs同系物暴露對于人體的影響。③對PBDEs的心血管毒性在動物與細胞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探究已發(fā)現(xiàn)的機制是否存在聯(lián)合作用情況,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未探明的機制。④尋找相對PBDEs 更為優(yōu)良的阻燃劑替代品,降低PBDEs 的使用,減少PBDEs對人群(包括心血管在內)的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