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舟曲縣地名文化景觀的空間分布特征分析

      2022-08-06 08:49:50卡召草
      四川民族學院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舟曲縣舟曲文化景觀

      卡召草

      (西藏大學,西藏 拉薩 850000)

      地名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某一地方歷史、地理、語言等的變遷過程,是人們對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圍的地理實體賦予的專用名稱。[1]也是對人類社會中特定地理位置和行政區(qū)域以及居民居住地的專有名詞。

      大致從20世紀70年代國內就有了地名學史系統(tǒng)而科學的研究,是這一領域現(xiàn)代意義上的研究肇始。傳統(tǒng)的地名學研究都是以地名的起源、發(fā)展、命名原則、標準化等研究為主。至20世紀90年代初,國內學者開始運用定量分析法和GIS技術對地名的空間分布進行研究,相繼在各大期刊發(fā)表了不少研究成果,對地名學學科領域的發(fā)展作出了新的貢獻。其中,姚露露等運用數理統(tǒng)計和GIS核密度技術分析了徐州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類地名空間分布特征和成因;[2]李丁等運用GIS技術統(tǒng)計分析蘭州市三縣村級的自然地名和人文地名類;[3]王雨菡等運用空間分析方法和數理統(tǒng)計方法對甘肅省武威市的7833個鄉(xiāng)村聚落地名進行了分析;[4]劉力源等運用分類統(tǒng)計方法、GIS的核密度估計法以及定性分析法對重慶市忠縣的4523個地名進行了分析;[5]張琪以南京市210個歷史地名作為離散點,運用數理統(tǒng)計法與GIS核密度分析法對南京市的歷史地名文化景觀的空間分布進行了分析。[6]

      白龍江流域出現(xiàn)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辛甸文化、寺洼文化等說明了其流域內從新舊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舟曲縣歷史悠久且文化底蘊深厚,是多種民族和多元文化的交匯融合之地,也是甘南州人口最多的地區(qū)之一。舟曲縣地名數量眾多、命名方法多種多樣。故此,本文運用核密度分析法對舟曲各類地名文化景觀進行直觀分析,可以為舟曲地名命名提供重要的歷史地理參考。

      一、舟曲縣基本概況

      舟曲(Vbrag Cha)縣,原名為西固縣,以境內的白龍江藏語名稱命名,意為“像一條白色巨龍的江水”,地處我國西部的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帶的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東南部,東經103°51′30′′—104°45′30′′,北緯33°13′—34°01′之間,總面積為3010平方千米。[7]63舟曲縣西北接迭部縣,西南接文縣和九寨溝縣,東北接宕昌縣和武都區(qū),縣境內總體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舟曲自古被稱為“隴右孔道”“甘川鎖鑰”等,是明代絲綢之路的河南道和甘、青、川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從西漢(公元116年)始建置了隴西郡羌道縣。到了唐朝(公元764年)開始為吐蕃所有。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建置西固縣,西固為藏語音譯(Gser Sgo),意為“金門”。新中國成立后于1953年設舟曲行政委員會,1955年12月改為舟曲縣。舟曲縣現(xiàn)轄4個鄉(xiāng)15個鎮(zhèn),分別為曲瓦鄉(xiāng)、八楞鄉(xiāng)、南峪鄉(xiāng)、插崗鄉(xiāng)、巴藏鎮(zhèn)、大峪鎮(zhèn)、立節(jié)鎮(zhèn)、憨班鎮(zhèn)、峰迭鎮(zhèn)、坪定鎮(zhèn)、江盤鎮(zhèn)、東山鎮(zhèn)、武坪鎮(zhèn)、拱壩鎮(zhèn)、博峪鎮(zhèn)、大川鎮(zhèn)、果耶鎮(zhèn)、曲告納鎮(zhèn)、城關鎮(zhèn)。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舟曲縣常住人口為12.54萬人。舟曲縣目前有藏族、漢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等民族。

      二、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

      本文所采用的地名數據,均通過Google Earth、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等開放性地圖軟件,還有博雅地名網等多種途徑搜集而來。地名來源與相關的歷史文化信息均來自《舟曲縣志》《舟曲縣地名概況材料》《舟曲文史(舟曲文史資料選編1-8輯)》《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區(qū)建制暨村鎮(zhèn)地名》等文獻資料以及實地調查資料。除去一些地名無從查起以外,共搜集到了754個地名作為本研究的數據。

      (二)研究方法

      1.文獻法。以舟曲縣地名志和各類與舟曲縣有關系的書籍資料為主,了解舟曲縣各類地名的由來,以此搜集地名信息。

      2.實地調查法。深入田野點對舟曲縣各鄉(xiāng)鎮(zhèn)村莊的居民深入訪談,以第一手資料作為研究依據,對相關研究進行有力的佐證和補充。

      3.統(tǒng)計法。通過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結果并結合各類地圖,進行地名數量統(tǒng)計并分類。

      4.密度估計法。運用Google Earth查詢舟曲縣各類地名的地理坐標,把各類地名的地理坐標和地名信息導入ArcGIS,建立ArcGIS地名數據庫,通過GIS核密度估計法(KDE),得到舟曲縣各類地名文化景觀的核密度分布圖,實現(xiàn)舟曲縣地名文化景觀的分布可視化分析。

      三、舟曲縣地名文化景觀分類與統(tǒng)計

      (一)舟曲縣地名分類分析

      根據地名的含義,從專名分類法的角度,將舟曲縣的各類地名分為自然景觀類與文化景觀類地名兩大類。體現(xiàn)自然景觀類的地名進一步細分為方位、地形、水文、動植物資源等4小類,體現(xiàn)文化景觀類的地名進一步細分為姓氏、建筑、宗教、歷史遺跡、數字、愿景等6小類。具體分類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舟曲縣地名用字(詞)統(tǒng)計表

      (二)舟曲縣地名統(tǒng)計分析

      在舟曲縣各類地名中,體現(xiàn)自然景觀類的地名共出現(xiàn)了509次,在地名總數中占67.51%,其中地形地名出現(xiàn)的比重最大,共出現(xiàn)了342次,占地名總數的45.35%,含“山”“溝”字的地名出現(xiàn)次數最多,含“山”的地名共出現(xiàn)了90次,含“溝”字的地名共出現(xiàn)了60次,含“洞”的地名共出現(xiàn)了59次。水文類地名較多,共出現(xiàn)了80次,是地名總數的10.61%,含“河”字的地名共出現(xiàn)了47次。方位地名共出現(xiàn)了72次,占地名總數的9.55%,含“上下陰陽”的字相對較多。動植物類地名相對較少,共出現(xiàn)了15次。

      體現(xiàn)文化景觀類的地名共出現(xiàn)了245次,在地名總數中占32.49%,其中數字類的地名字(詞)出現(xiàn)的次數最多,共出現(xiàn)了127次。在舟曲縣的村鎮(zhèn)地名當中,大部分行政村里的“某某一組”“某某二組”之類的自然村地名占很大一部分,數字地名占舟曲地名總數的16.84%。歷史遺跡地名共出現(xiàn)了54次。宗教類的地名共出現(xiàn)了27次,含“寺”的地名最多,共出現(xiàn)了21次,還有含“南(Gnas)、勒(Glu)”字的地名,“南(Gnas)”是藏語,意為朝圣地點;“勒(Glu)”同樣是藏語,意為水神。含“橋、城、宮、院、樓、觀”等字的建筑類地名出現(xiàn)了13次。愿景類地名意為“平安”“幸?!钡牡孛渤霈F(xiàn)了7次,是地名總數中比重最小的一種地名。

      四、舟曲縣地名文化景觀的分布特征

      (一)總體空間分布特征

      通過地名文化景觀特征常用的地名密度估計法,將舟曲縣的各鄉(xiāng)鎮(zhèn)、山類、水類的坐標統(tǒng)計數據進行整合,計算出舟曲縣各類地名的核密度,最后運用ArcGIS繪制出舟曲縣各類地名的密度分布圖(見圖1)。從圖中可看出舟曲縣的東北方因人口稠密、經濟發(fā)展水平高,地名的分布密度都高于其他地方,如城關鎮(zhèn)、江盤鎮(zhèn)和果耶鎮(zhèn)。與之相對的舟曲縣西南方因地勢陡峭,多高山峽谷不宜居住,導致地名分布密度較淺,如博峪鎮(zhèn)和武坪鎮(zhèn)等??傮w看來,舟曲縣的地名空間分布并不均衡,這種不均衡受人口密度、經濟發(fā)展程度、地形地貌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圖1 舟曲縣地名總體空間分布圖

      (二)體現(xiàn)自然景觀類地名的空間分布特征

      地名隨著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經歷了一個由少到多、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發(fā)展經歷了原始社會時期的崇拜自然,到封建社會時期的敬畏自然,以及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時期的征服自然的過程,隨著人們對自然的進一步了解,體現(xiàn)自然景觀的地名也逐步增多。高山流水、草原湖泊等自然景觀在地球數億年的地殼運動中逐步形成,很少因外界因1.地形地名舟曲縣境內的地貌以高山峽谷為主,因此以地形命名的地名在舟曲縣各類地名中占多數,分布也相對較平衡(見圖2)。獨特的地形地貌使縣境內的村莊大都分布在山坡上,雖然近幾年受政府異地搬遷等民生項目的影響,有部分村莊搬遷到河谷地帶,但村莊的名稱基本沒有發(fā)生變化。地形地名的用字種類繁多,主要以“山、梁、壩、洞、溝”等形式出現(xiàn),其中“山類”地名最多,例如拉尕山、翠峰山、露骨山、草坡山等等。文章中的“洞類”地名統(tǒng)計以30平方米以上的洞穴為主,共計59個,這些洞穴用途多樣,有僧人修行的山洞,也有歷史戰(zhàn)亂中的避難所和防空洞等。例如面積最大的坪定鎮(zhèn)白尖山蛇口洞(面積約12000平方米)、竟石洞(面積約9000平方米)、西寨背洞(面積約4000平方米),以及城關鎮(zhèn)的黃前洞(面積約3000平方米),三角坪鄉(xiāng)的狼洞、溝洞(面積約2150平方米)等?!傲侯悺钡孛灿?7個,例如洋布梁、插崗梁、安扎梁等?!皽项悺钡孛灿?0個。例如人命池溝、廟爾溝、南峪溝、金錢溝、武都關溝等。

      圖2 地形地名分布圖

      素而改變其特征,所以這些以自然地理實體特征命名的地名相對穩(wěn)定,很難進行變更。

      2.方位地名

      “使用方位地名進行地名命名源于方位具有明確的指向性”。[8]本文共統(tǒng)計到72個描述方位的地名,如“上巴藏”“下巴藏”“東街”“北街”“陰山”“陽山”等,將這些方位詞跟地名結合,常用于表示其地理位置特征,有時是為了和已有的地名進行區(qū)分。[2]195舟曲縣方位類地名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曲瓦鄉(xiāng)和巴藏鎮(zhèn),東北邊的舟曲縣城、果耶鎮(zhèn)以及八楞鄉(xiāng),還有西南邊的博峪鎮(zhèn)等地區(qū)(見圖3)。舟曲縣山峰、盆地、川壩等星羅棋布、高低錯落,河流、湖泊以及瀑布等交叉分布、縱橫交錯,為舟曲縣的地域、地點的命名提供了多樣的天然參照系。同時,歷史悠久、形式多樣、用途各異的人造景觀也為地域和場所的命名提供了豐富的人文參照體系。這兩個參照系為舟曲縣地名結構中的方位元素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參照資源,從而形成了舟曲縣地名景觀中獨特的方位地名。例如:上巴藏村和下巴藏村是巴藏鎮(zhèn)村落名。上巴藏曾用名為“什巴繞”,而下巴藏曾用名為“寧巴繞”,藏語意為陰面和陽面。“巴藏”,曾用名為巴皂,藏語“Sbar rdzog”,意為扎帳篷的地方。傳聞格薩爾王沿白龍江南下時到今巴藏鎮(zhèn),因勞累在該地扎帳篷休息了片刻而得名為巴藏。北山村,因村落坐落在立節(jié)鎮(zhèn)的北邊的山頂上,因此得名為北山村。西街村、北街村、東街村、南街村等是城關鎮(zhèn)的村落名,是以舟曲縣城十字街為中心進行劃分。城馬村,曾用名為除瓦村,藏語“Chu ma”,意為兩河之間。頭溝壩村,藏語“l(fā)ung mgo nang”,意為山溝盡頭的村莊。老地村,藏語為“Stod sde”,意為上面的村莊,是大峪鎮(zhèn)的村落。多拉村,藏語為“Mdo na”,意為山腳下的村莊,屬大峪鎮(zhèn)的村落。老溝村,藏語為“l(fā)am vog”,馬路下方的村莊,屬憨班鎮(zhèn)的村落。

      圖3 方位地名分布圖

      3.水文地名

      舟曲縣的水系發(fā)達、河流眾多。地表水中白龍江、拱壩河、博峪河等河流“過境流程總長193.5公里,多年平均出境徑流量36.96億立方米”。[7]111“全縣地下水總儲量3.542億立方米,占地表水徑流量的9.58%,徑流模數3.76公升/秒/平方公里。”[7]112豐富的水資源使得與水文相關的地名隨之而產生。舟曲縣的水文類地名主要分布在“一江兩河(白龍江、拱壩河、博峪河)”流域(見圖4)?!昂宇悺钡孛灿?7個,例如黑水溝河、大溝河、大峪溝河、拱壩河、博峪河等。舟曲縣古有“泉城”之稱,相傳有九十九泉眼之說,但如今很多泉水已干枯,因此目前搜集到了14個“泉類”地名,例如三眼泉、水家泉、瓦廠泉和間歇泉等?!昂悺钡孛?個,例如青山梁湖、人命池、大海溝湖、鎖兒頭潭等。

      圖4 水文地名分布圖

      4.動植物類地名

      舟曲縣動植物類地名主要分布在立節(jié)鎮(zhèn)、憨班鎮(zhèn)、曲告納鎮(zhèn)等地區(qū)(見圖5),這類地名共出現(xiàn)了15次,占舟曲縣地名總數的1.99%。舟曲縣全縣的植被覆蓋率差異較大,白龍江流域植被較稀疏,而拱壩河流域和博峪河流域植被條件好,因此有不少的動植物類地名。例如南峪鄉(xiāng)(Gnyan yul),曾用名為“藍花”,據說以前南峪鄉(xiāng)的后山上開了許多藍色的花朵,因此命名。

      圖5 動植物類地名分布圖

      (三)體現(xiàn)文化景觀類地名的空間分布特征

      地名作為一個地方的標簽,既反映出該地方濃厚的歷史文化,同時又承載著這一地方的發(fā)展與變遷。舟曲縣地處漢藏走廊的中間地帶,史稱“川隴鑰匙”,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多元文化并行不悖的沃土。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造就了舟曲縣多彩的地名類型,記錄了舟曲這一區(qū)域內特定的文化風貌和歷史變遷,反映了人們對特定人文環(huán)境的獨特認識,是研究舟曲地區(qū)人類社會歷史文化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1.姓氏地名

      地名和姓氏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在人類文明史中經歷了一個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的過程,在社會交際中起著重要作用。回望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姓氏和地名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姓氏源于地名,地名源于姓氏,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舟曲縣出現(xiàn)的少數“姓氏類”地名主要分布在東山鎮(zhèn),少數分布在曲瓦鄉(xiāng)和八楞鄉(xiāng)境內(見圖6)。例如,東山鎮(zhèn)原由弓子石鄉(xiāng)和中牌鄉(xiāng)組成,2005年撤銷弓子石和中牌鄉(xiāng)建制,合并設立東山鄉(xiāng)。[9]東山鎮(zhèn)境內都為漢族故而姓氏地名相對較多,如:石家山村、韓家溝村、魯家村、羅家村、楊家村、毛家村、謝家村、劉家、白家、奐家、尹家、韓家、張家等。還有八楞鄉(xiāng)境內的東岔灣村,意為“東Ldong”氏,為藏族四大姓氏之一,東岔灣村本地藏語稱多耶(Ldong yul),意為東氏(董氏)聚居區(qū)。

      圖6 姓氏地名分布圖

      2.建筑地名

      舟曲縣建筑類地名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qū),其中多數集中在峰迭鎮(zhèn)境內(見圖7)。據《舟曲縣志》記載,峰迭鄉(xiāng)曾為宕昌古城,境內的武都關、瓜咱古城、牛頭城等都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地名。還出現(xiàn)有“壩”“橋”“寨”字等建筑地名。坪定鎮(zhèn)位于舟曲縣北部,共有八個行政村,坪定是以“平定關”命名。據《舟曲縣志》記載,坪定為秦漢羌道縣的治所。到北宋時期在此設“平定關”為古道要塞,從坪定鎮(zhèn)到縣城距離有13公里左右,由于這中間的路段很早之前開始因滑坡將白龍江攔腰截斷,因此上河段的人們只能經過坪定關去縣城進行交易。騫必諾村,藏語為Chgas pvi nng,曾用名為西寨村,是以平定關的西寨而得名。

      圖7 建筑地名分布圖

      3.宗教地名

      舟曲縣的宗教類地名分布較為均勻(見圖8),反映出舟曲縣境內的宗教派別主要有佛教和道教。據口傳歷史資料和有關文獻記載,“舟曲藏族是吐蕃王朝不同時期被派往唐蕃邊境戍邊駐軍的后裔,苯教和佛教隨軍相繼傳入舟曲?!?1)政協(xié)舟曲縣文史資料委員會.舟曲文史(舟曲文史資料選編1-8輯)內部資料。公元841年,由于藏王赤達瑪烏東贊興苯抑佛,很多佛教僧侶逃往安多地區(qū),藏傳佛教因此在甘南藏族地區(qū)進行了廣泛的傳播,在舟曲地區(qū)找到了藏傳佛教的生存空間?!白诮填悺钡孛?7個,例如水泉村(Klu vdu nng)、南峪鄉(xiāng)的勒地村(Klu sde)、拱壩鎮(zhèn)的勒臥村(Klu yul),都是跟藏傳佛教中的“魯神Klu”有關,其他的還有賓格寺、杰迪寺、黑峪寺、八楞寺、翠云寺等。

      圖8 宗教地名分布圖

      4.數字地名

      舟曲縣的數字地名大多分布在巴藏鎮(zhèn)、峰迭鎮(zhèn)、江盤鎮(zhèn)、城關鎮(zhèn)、南峪鄉(xiāng)等地區(qū)(見圖9)。數字類地名共出現(xiàn)了127次,占體現(xiàn)社會歷史文化特征類地名的51.84%,占地名總數的16.84%?!霸跀底值孛易逯?,一部分是原有數字地名,一部分則是其新成員——由普通地名轉化而來?!盵10]舟曲縣地名中有少數的原有數字地名,例如“二喜山”“三川子”“十子梁”等。大多數新成員由普通地名轉化而來,例如八楞鄉(xiāng)的花園溝(La kha phyin pa gu na)村一組、花園溝村二組,大多都是行政村下的自然村。

      圖9 數字地名分布圖

      5.愿景地名

      愿景類地名共有8個,是舟曲縣各類地名中數量最少的一種(見圖10),這類地名的產生源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農作物的豐收和家庭富裕等的期盼。如八楞鄉(xiāng)的西岔村(Skyid yul),意為幸福的地方,相傳此地具足“土地十優(yōu)美”(2)富裕地方的十種優(yōu)美條件:遠、近牧草美,田、宅土質美,飲、灌水性美,礎、磨石質美,屋、薪木材美,總稱十美。的特征而得名。

      圖10 愿景地名分布圖

      6.歷史遺跡地名

      根據境內發(fā)現(xiàn)的馬家窯文化和齊家文化以及寺洼文化等古文化遺存,反映出舟曲地區(qū)從新石器開始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據《舟曲縣志》記載,“舟曲古來是‘隴右西陲’,‘隴右孔道’,通峽川之要沖,‘一線通路,三面臨番。居洮岷階文之間,為左控右犄之地’。又是原絲綢之路河南道必經地之一?!盵7]3因此境內有不少文化遺址和古城遺址類的地名。這類地名大多集中在峰迭鄉(xiāng)境內,還有一部分分布在縣城西北邊的巴藏鎮(zhèn)和立節(jié)鎮(zhèn),東南邊的拱壩鎮(zhèn)和曲告納鎮(zhèn),以及峰迭鄉(xiāng)附近的舟曲縣城(見圖11)。例如:瓜咱村(藏語為“Glang mgo”),意為獻牛頭,曾用名為“洛果”,屬峰迭鎮(zhèn)村落。舟曲縣自古以來就有參狼羌以及武都羌繁衍生息,因此峰迭鎮(zhèn)的吾岱村(藏語為“Bod sgo)和狼岔壩村(藏語為“Gling tshang pa”,曾用名為武都關村)的老人稱他們的祖先來自古老的參狼羌和武都羌。

      圖11 歷史遺跡地名分布圖

      五、結語

      現(xiàn)有的地名文化景觀從地名的角度反映了人們對當地自然資源和文化環(huán)境的感知、態(tài)度和價值觀。地名作為一個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記述一個民族及一個地域歷史演變的“活化石”。文章通過田野訪談和數量統(tǒng)計以及ArcGIS核密度分析的方法對舟曲縣各類地名的分布特征進行了可視化分析,闡釋了地名中所包含的歷史文化因素。結果表明:舟曲縣各類地名可分為體現(xiàn)自然景觀的地名與體現(xiàn)文化景觀的地名兩大類。經過統(tǒng)計表明體現(xiàn)自然景觀類的地名數量比體現(xiàn)文化景觀類的地名數量多,而體現(xiàn)自然景觀類的地名中地形類地名最多,分布較均衡,水文地名和方位地名,反映出舟曲縣境內的多高山峽谷地貌和水資源豐富的特征。體現(xiàn)文化景觀類的地名中數字地名最多,而且都分布在縣城東北部的巴藏鎮(zhèn)、峰迭鎮(zhèn)、江盤鎮(zhèn)、城關鎮(zhèn)、八楞鄉(xiāng)等鄉(xiāng)鎮(zhèn),這種分布特征與人口密度和經濟發(fā)展水平有著直接的關系。隨著當地經濟水平的發(fā)展和社會歷史的變遷,一些舊地名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趨于消失,新地名也會隨著新事物的產生而不斷出現(xiàn),地名文化資源的利用也要與時俱進,在新的時代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

      猜你喜歡
      舟曲縣舟曲文化景觀
      《上河降魔記》所見《格薩爾》在舟曲境內的流傳
      探討舟曲縣核桃產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建議
      現(xiàn)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觀探究與實踐
      淺談城市污水處理和供水管理
      中文信息(2017年2期)2017-04-13 18:28:42
      推進天保工程實施 促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舟曲林業(yè)局天保工程建設回眸
      對首爾梨泰院伊斯蘭街道的文化景觀解釋
      舟曲縣柿綿蚧生物學特性及防治措施
      景德鎮(zhèn)陶瓷文化景觀變遷中的人地關系和文化認同
      陶瓷學報(2015年4期)2015-12-17 12:45:04
      武夷山:作為“文化景觀”的歷史演變
      大眾考古(2014年10期)2014-06-21 07:12:18
      舟曲縣發(fā)展林果產業(yè)的對策與建議
      卓资县| 南丰县| 易门县| 左权县| 枣阳市| 辽阳县| 东阳市| 西安市| 高安市| 湛江市| 二连浩特市| 尖扎县| 黔西| 二连浩特市| 尖扎县| 云和县| 老河口市| 尼勒克县| 金寨县| 双鸭山市| 雷州市| 专栏| 赫章县| 于田县| 丹寨县| 洞头县| 商洛市| 依安县| 红桥区| 甘肃省| 平度市| 张家界市| 临邑县| 共和县| 雅江县| 阿拉善左旗| 台中县| 兴安县| 威信县| 将乐县| 泰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