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楊俊波
(云夢縣中醫(yī)院 1. 麻醉科 2. 兒科,湖北 孝感 432500)
在麻醉誘導期間,氣管插管操作和麻醉藥物的使用均會對患者的血流動力學造成一定的影響[1]。接受手術(shù)治療的患者若患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ü谛牟。?,則麻醉誘導期間的血流動力學改變會對其心臟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甚至可能導致其術(shù)中或術(shù)后發(fā)生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2]。為了保證冠心病患者能夠安全度過麻醉誘導期,確保其圍手術(shù)期的安全性,臨床上不斷尋找適合冠心病患者的麻醉誘導方法。Narcotrend 是一種監(jiān)測麻醉深度的方法,可有效控制麻醉藥物的使用劑量[3]。右美托咪定是一種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常用于對重癥監(jiān)護治療期間開始插管和使用呼吸機的患者進行鎮(zhèn)靜治療[4]。本文就右美托咪定對冠心病患者Narcotrend 監(jiān)測下麻醉誘導期間血流動力學的影響進行研究?,F(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在我院進行全麻手術(shù)的102 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1)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被確診為冠心病。2)具有進行手術(shù)治療的指征。3)術(shù)中需要進行全身麻醉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4)可耐受手術(shù)及全身麻醉。5)氣管插管比較順利。6)精神狀態(tài)正常。7)對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了同意書。其排除標準是:1)存在呼吸功能不全。2)存在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3)房室傳導阻滯達Ⅱ級以上。4)冠狀動脈狹窄過于嚴重。5)伴有心動過緩。6)對麻醉藥物過敏。7)術(shù)前血壓控制不佳。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患者51 例。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29 例,女性22 例;其中年齡最小者為40 歲,最大者為73 歲,平均年齡為(61.23±3.81)歲;其體重為47 ~86 kg,平均體重為(66.79±5.23)kg ;其中,心功能分級為Ⅱ級的患者有43 例,為Ⅲ級的患者有8 例;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有23 例。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28 例,女性23 例;其中年齡最小者為42 歲,最大者為74 歲,平均年齡為(61.35±3.80)歲;其體重為48 ~87 kg,平均體重為(66.82±5.25)kg ;其中,心功能分級為Ⅱ級的患者有45 例,為Ⅲ級的患者有6 例;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有22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照研究。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全麻手術(shù),術(shù)中對其均實施Narcotrend 監(jiān)測下麻醉誘導,具體的麻醉方法是:在患者進入手術(shù)室后,密切監(jiān)測其心電圖和血氧飽和度,為其建立靜脈通路,并使用面罩為其吸氧。為患者靜脈注射7 ~10 mL/kg 的乳酸林格氏液,待其安靜5 min 后,為觀察組患者靜脈滴注0.5 μg/kg 的右美托咪定,為對照組患者靜脈滴注0.5 μg/kg 的生理鹽水,在15 min 內(nèi)滴注完畢。完成上述操作后,為兩組患者均靶控輸注丙泊酚,使其初始的血漿靶濃度達到0.5 μg/mL,之后逐漸增加血漿靶濃度,頻率為每1 ~2 m i n增加0.1 μg/mL。待患者意識消失后,為其靜脈注射3 μg/mL 的芬太尼和0.15 mg/kg 的苯磺順阿曲庫銨。根據(jù)Narcotrend 指數(shù)調(diào)整患者的血漿靶濃度,待Narcotrend 指數(shù)<46 并穩(wěn)定1 min 后(即Narcotrend分級達到D2時),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將氣管插管的時間控制在30 s 內(nèi)。氣管插管完成后,將患者的Narcotrend 指數(shù)維持在37 ~46 之間。將氣管導管與呼吸機連接,將潮氣量設為8 ~10 mL/kg,將通氣頻率設為10 ~12 次/min,將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設為35 ~45 mmHg。之后對患者進行麻醉維持,開始實施手術(shù)。術(shù)中當患者血壓波動的幅度超過基礎(chǔ)值的30%時,使用烏拉地爾為其穩(wěn)定血壓。術(shù)中當患者的心率(HR)低于45 次/min 時,使用麻黃素為其提升心率。
比較兩組患者給藥前(T0)、給藥后15 min(T1)、意識消失時(T2)、Narcotrend 分級達到D2時(T3)、氣管插管時(T4)、氣管插管后(T5)及氣管插管5 min后(T6)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平均動脈壓(MAP)及HR。比較兩組患者麻醉誘導的時間、意識消失的時間及丙泊酚的用量。
用SPSS 25.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 表示,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 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從T2時開始SBP 均發(fā)生了波動,但觀察組患者在T2~T6時間段SBP 比較穩(wěn)定,對照組患者在T2~T6時間段SBP 波動較大。T3、T4、T5時,兩組患者的SBP 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shù)中不同時間點SBP 的比較(mmHg,±s)
表1 兩組患者術(shù)中不同時間點SBP 的比較(mmHg,±s)
注:a 與T0 對比,P <0.05 ;b 與T1 對比,P <0.05 ;c 與T2 對比,P <0.05 ;d 與T3 對比,P <0.05 ;e 與T4 對比,P <0.05 ;f 與T5 對比,P <0.05。
組別 T0 T1 T2 T3 T4 T5 T6對照組(n=51)140.觀察組(n=51)141.29±9.22 141.98±9.77 130.45±8.51ab 118.30±7.51abc 130.83±8.28abd 128.33±7.92abcd 118.90±8.71abcef 28±9.37 140.29±9.12 130.61±7.94ab 122.65±8.96abc 123.05±8.11abc 122.57±7.96abc 120.47±7.16abc t 值 -0.538 0.903 -0.098 -2.657 4.794 3.663 -0.994 P 值 0.592 0.369 0.922 0.009 <0.001 <0.001 0.323
觀察組患者在T1時DBP 發(fā)生波動,但之后趨于平穩(wěn);對照組在T2時DBP 發(fā)生波動,之后持續(xù)波動明顯。T1、T2、T3時,兩組患者的DBP 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shù)中不同時間點DBP 的比較(mmHg,±s)
表2 兩組患者術(shù)中不同時間點DBP 的比較(mmHg,±s)
注:a 與T0 對比,P <0.05 ;b 與T1 對比,P <0.05 ;c 與T2 對比,P <0.05 ;d 與T3 對比,P <0.05 ;e 與T4 對比,P <0.05 ;f 與T5 對比,P <0.05。
組別 T0 T1 T2 T3 T4 T5 T6對照組(n=51)觀察組(n=51)64.30±5.25 65.50±5.92 69.32±6.0566.97±6.7772.6.23a 70.50±6.68a 70.-2.671 1.4 aba 46±6.35abcd 70.61±7.01abd 67.69±6.53ef 65.59±5.72 69.40±5.93a 71.76±60±6.93a 69.47±6.28a 69.01±5.72a t 值 -1.187 -3.324 -2.007 13 0.865 -1.086 P 值 0.238 0.001 0.047 0.009 0.161 0.389 0.280
觀察組患者在T2時MAP 發(fā)生波動,但之后趨于平穩(wěn);對照組患者在T2時DBP 發(fā)生波動,之后持續(xù)波動明顯。T6時,兩組患者的MAP 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shù)中不同時間點MAP 的比較(mmHg,±s)
表3 兩組患者術(shù)中不同時間點MAP 的比較(mmHg,±s)
注:a 與T0 對比,P <0.05 ;b 與T1 對比,P <0.05 ;c 與T2 對比,P <0.05 ;d 與T3 對比,P <0.05 ;e 與T4 對比,P <0.05 ;f 與T5 對比,P <0.05。
組別 T0 T1 T2 T3 T4 T5 T6對照組(n=51)92.17±5.32 91.11±5.72 89.57±6.23a 86.21±6.8291.82±5.33 7.01ab 89.36±7.08aabcd 90.11±5.12ad 85.53±5.37abcef觀察組(n=51)93.70±6.05 93.21±6.73 90.53±6.78ab 87.99±b 87.87±6.81ab 88.39±5.35ab t 值 -1.356 -1.698 -0.745 -1.300 -1.982 1.878 -2.694 P 值 0.178 0.093 0.458 0.197 0.050 0.063 0.008
觀察組患者在T4時HR 發(fā)生波動,但其余時間段較為平穩(wěn);對照組患者在T3時HR 發(fā)生波動,之后持續(xù)波動明顯。T0、T4、T5時,兩組患者的HR 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術(shù)中不同時間點HR 的比較(次/min,±s)
表4 兩組患者術(shù)中不同時間點HR 的比較(次/min,±s)
注:a 與T0 對比,P <0.05 ;b 與T1 對比,P <0.05 ;c 與T2 對比,P <0.05 ;d 與T3 對比,P <0.05 ;e 與T4 對比,P <0.05 ;f 與T5 對比,P <0.05。
組別 T0 T 1 T2 T3 8.30±6.02 65.52±7.11b 60.3 6.56±7.23 65.78±6.92 62.2.321 -0.187 -1.3 T4 T5 T6對照組(n=51) 67.40±4.38 67±6.79abc 70.78±6.10abcd 68.30±5.96cde 61.41±6.15abcef觀察組(n=51) 64.42±6.28 63±6.75bc 66.47±6.79d 65.40±6.25d 63.29±5.70be t 值 2.780 187 3.327 2.398 -1.601 P 值 0.006 0.189 0.852 0.168 0.001 0.018 0.113
對照組患者麻醉誘導的平均時間為(14.53±1.67)min, 意 識 消 失 的 平 均 時 間為(3.71±1.38)min, 丙 泊 酚 的 平 均 用 量 為(67.56±7.23)mg ;觀察組患者麻醉誘導的平均時 間 為(10.79±1.92)min, 意 識 消 失 的 平 均 時間 為(2.62±1.15)min, 丙 泊 酚 的 平 均 用 量 為(53.71±6.82)mg。觀察組患者麻醉誘導的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0.496,P<0.001)。觀察組患者意識消失的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333,P<0.001)。觀察組患者丙泊酚的用量少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952,P<0.001)。
麻醉可減輕手術(shù)帶來的痛苦,降低患者的應激反應,穩(wěn)定其生命體征[5]。在進行麻醉誘導期間,氣管插管可導致患者交感神經(jīng)的興奮性增加,致使其血壓升高、心動過速[6]。術(shù)中麻醉藥物劑量使用不當可導致患者的血壓過低[7]。上述情況都會導致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發(fā)生改變,進而影響其心臟的健康。對于心臟健康的患者來說,術(shù)中血流動力學的改變不會對其心臟造成明顯的影響[8]。但對于合并有心臟疾病的患者來說,術(shù)中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可增加手術(shù)的風險,威脅其生命安全[9]。冠心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好發(fā)于中老年群體。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狹窄,因此無法為心臟提供充足的含氧血液[10]。隨著冠狀動脈內(nèi)斑塊數(shù)量的增加,冠狀動脈會越來越狹窄,進而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胸痛、心悸、呼吸短促等癥狀。很多冠心病患者合并有其他系統(tǒng)疾病,需要接受手術(shù)治療。為了在達到良好麻醉深度的前提下合理控制麻醉藥物的使用劑量,部分醫(yī)院開始使用Narcotrend 腦電檢測系統(tǒng)控制患者術(shù)中的麻醉深度。該系統(tǒng)將麻醉深度分為6 個階段、15 個亞級,使用時醫(yī)護人員根據(jù)Narcotrend 指數(shù)判定患者的麻醉深度,并能以此為依據(jù)合理控制麻醉藥物的使用劑量[11]。右美托咪定具有鎮(zhèn)靜、抗焦慮、催眠、鎮(zhèn)痛、交感神經(jīng)阻滯等作用,且不會引起呼吸抑制,有利于減少術(shù)中麻醉藥物的使用劑量及促進術(shù)后患者蘇醒[12]。多項臨床試驗均證實,右美托咪定可減輕氣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動力學改變,使患者術(shù)中的血流動力學更為穩(wěn)定,降低其圍手術(shù)期心肌缺血的發(fā)生率[13]。本研究中,我們將右美托咪定應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手術(shù)中,結(jié)果顯示應用右美托咪定后患者術(shù)中的血流動力學更為穩(wěn)定。究其原因可能是,右美托咪定具有收縮血管的作用,且應用此藥后可減少丙泊酚的用量,有效避免丙泊酚引發(fā)的低血壓。
綜上所述,為行Narcotrend 監(jiān)測下麻醉誘導的冠心病患者應用右美托咪定有助于維持其術(shù)中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縮短其麻醉誘導的時間和意識消失的時間,減少其丙泊酚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