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寶民
許地山先生酷愛讀書,所以他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他一進圖書館,就忘了出來,即使去叫他他也不出來。有一天上午八九點鐘的時候,老舍先生在東方學院的圖書館里發(fā)現了許地山,他正在那里埋頭讀書。吃午飯的時候,老舍先生去喊他,但他正讀到興頭上,怎么叫也不肯走,老舍只好自己去吃了午飯。直到下午五點鐘,圖書館到關門的時間了,他才戀戀不舍地出來了,找到老舍先生后,就直喊餓。
許地山先生是一個終日只知埋頭讀書的人,生活中難免有些木訥,以至于經常多花冤枉錢。有一回,老舍去他家,他讓老舍先自己坐一會兒,說上街辦點事,可是直到天快黑了,他才回來,進屋就笑,一邊笑一邊用手摸著剛剛刮過的臉,說:“教理發(fā)匠掙去兩鎊多!”老舍聽后一驚,因為他知道,在倫敦理個發(fā)也就八個便士,帶刮臉也不過一個先令,怎么能花兩鎊多呢?原來,理發(fā)匠問他要什么他都答應,問他要不要用香油香水洗頭,問他用不用電氣刮臉……這也答應那也答應,結果最后一算賬,花了兩鎊多。
按常理,像許地山先生這樣的書呆子,應該與幽默二字無緣,但實際上,他也很有幽默細胞。有一回,他的夫人周俟松要到濟南去,他讓老舍去接站,可老舍沒見過周俟松,許地山就讓周俟松穿了一件黑色旗袍,然后打電報給老舍,電報寫著“某月某日某時到車站接黑衫女!”搞得和特務接頭一樣,當老舍和妻子在車站接到周俟松,大家一起看電文時,都笑得閉不上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