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魯迅日記》中的“孝悌”意識與行為

      2022-08-11 12:30:00張士立
      湖北工程學(xué)院學(xué)報 2022年4期
      關(guān)鍵詞:二弟周作人日記

      張士立

      (湖北工程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提到魯迅,人們通常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反傳統(tǒng)反封建的先驅(qū)”,以及“打倒孔家店”的斗士等形象。然而當(dāng)我們以普通人的視角關(guān)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魯迅,卻也不難發(fā)現(xiàn)“從舊壘中來”[1]302的魯迅,他與傳統(tǒng)文化的關(guān)系并非僅限于激烈批判,而同時有著“俯首甘為孺子?!钡牧硪幻妗_@另一面相當(dāng)突出地表現(xiàn)于魯迅的家族倫理意識和家庭日常生活中。魯迅既創(chuàng)作有小說《狂人日記》與雜文《馬上日記》等“新文學(xué)”作品,也留下了記錄日常生活和家事“流水賬”的《魯迅日記》。從后者所記相關(guān)事項看,魯迅的“家族”成員不僅有父母、兄弟以及周氏下一代,還包括弟媳的娘家人——東京羽太家族成員等。本文通過對《魯迅日記》中與家族成員“書信往來,銀錢收付”等事項的考察梳理分析(1)我們目前看到的《魯迅日記》是作者自1912年5月5日至1936年10月18日所撰寫。其中1922年部分因手稿失落付闕,后將許壽裳所存錄的1922年部分片段補入,作為附錄。所以本文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少有1922年的記錄。,認(rèn)為魯迅作為家族的“長子”,其日常生活中相當(dāng)程度上是自覺恪守著傳統(tǒng)的“孝悌”倫理觀,乃至堪稱某種意義上的典范。

      一、魯迅“孝”對父母

      《論語·學(xué)而》:“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觿?wù)本,本立而道生?!薄睹献印る墓隆罚骸叭雱t孝,出則悌?!毙﹥啥嗽谥袊鴤鹘y(tǒng)家族倫理中是最基礎(chǔ)的德目。魯迅作為新文化倡導(dǎo)者,在其散文《二十四孝圖》中毫無保留地表達(dá)了自己對“孝”的批判態(tài)度:“才知道‘孝’由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甚至于“我已經(jīng)不但自己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2]魯迅對“孝”的鮮明批判,與五四新文化運動“打倒孔家店”、提倡“非孝”[3]的社會思潮是一致的。然而日常生活中的魯迅,與他在文學(xué)作品中激烈表達(dá)“反傳統(tǒng)”論調(diào)相比照,卻顯得有些悖論,特別是在對待自己父母方面。

      (一)“我很愛我的父親”

      在魯迅十三歲時,祖父因科場案入獄。次年,父親因受牽連而病重。為了救治父親,周家一面變賣家產(chǎn),一面求醫(yī)買藥,這一切事務(wù)都自然落在作為長子的魯迅身上。整整四年,魯迅幾乎每天出入質(zhì)鋪和藥店:“總之是藥店的柜臺正和我一樣高,質(zhì)鋪的是比我高一倍,我從高一倍的柜臺外送上衣服或首飾去,在侮蔑里接了錢,再到一樣高的柜臺上給我久病的父親買藥……”[1]438可以想象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疲憊奔走在質(zhì)鋪與藥店的場景。事過多年,上述“細(xì)枝末節(jié)”卻仍舊再生產(chǎn)為某種創(chuàng)傷性記憶。由此可見,當(dāng)時魯迅內(nèi)心是何等的壓抑。最終一八九六年十月十二日父親去世,根據(jù)《魯迅著譯年表》可知魯迅“本年開始寫日記,約至1902年赴日留學(xué)前中止(這一段日記已佚)”。[4]關(guān)于這段刻骨銘心的創(chuàng)傷在魯迅當(dāng)年日記中想必會有所體現(xiàn),遺憾的是這一時期的日記已佚。不過我們?nèi)钥梢酝ㄟ^《魯迅自傳》中的片段管窺魯迅對父親的態(tài)度。如《父親的病》所述:“聽說中國的孝子們,……希望父母多喘幾天氣,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醫(yī)學(xué)的先生卻教給我醫(yī)生的職務(wù)道:可醫(yī)的應(yīng)該給他醫(yī)治,不可醫(yī)的應(yīng)該給他死得沒有痛苦?!@先生自然是西醫(yī)”;“父親的喘氣頗長,連我也聽得很吃力,然而誰也不能幫助他。我有時竟至于電光一閃似的想道:‘還是快一點喘完了罷……’立即覺得這思想就不該,就是犯了罪;但同時又覺得這個思想實在是正當(dāng)?shù)?,我很愛我的父親。便是現(xiàn)在,也是這樣想?!盵5]38讓魯迅最為難忘的是,父親臨終前,衍太太催促魯迅快喊“父親”,但是父親還是咽了氣,致使“我現(xiàn)在還聽到那時的自己的這聲音,每聽到時,就覺得這卻是我對于父親的最大的錯處?!盵5]39因父親的病,讓魯迅對中醫(yī)徹底絕望,進(jìn)而促成了在日本選擇學(xué)醫(yī):“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zhàn)爭時便去當(dāng)軍醫(yī),一面又促進(jìn)了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盵1]438父親的病逝是魯迅留學(xué)日本選擇醫(yī)學(xué)的原因之一,這應(yīng)該也可以看作是魯迅“孝”對父親的補償心愿。

      (二)“好好地供養(yǎng)”與“為祝母壽”

      魯迅對待母親也可謂很“孝”。這首先體現(xiàn)在娶朱安為妻的態(tài)度上。魯迅曾說“這是母親給我的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yǎng)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盵6]在這樁婚事中,朱安是一個犧牲品,而魯迅也是受害者。魯迅竭力想忘掉這段無愛的婚姻生活,卻又盡力避免給母親和妻子帶來不快?!拔覀兗热蛔杂X著人類的道德,良心上不肯犯他們少的老的的罪,又不能責(zé)怪異性,也只好陪著做一世的犧牲,完結(jié)了四千年的舊賬?!盵1]318魯迅認(rèn)識到這種婚姻悲劇是幾千年腐朽文化所結(jié)的苦果。在早期的雜文集《墳》和《熱風(fēng)》里,魯迅不止一次控訴這種舊禮教的非人道性。(2)如《墳》中寫道:“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多不過是奴隸,到現(xiàn)在還如此,然而下于奴隸的時候,卻是數(shù)見不鮮的?!薄稛犸L(fēng)》(隨感錄二十五)寫道:“中國娶妻早是福氣,兒子多也是福氣。所有小孩,只是他父母福氣的材料,并非將來的‘人’的萌芽?!比绻凑债?dāng)時的封建正統(tǒng)思想,丈夫有“休妻”的權(quán)利,魯迅無法接受這段婚姻,但是他沒有選擇“休妻”,沒有再給另外一個受害者帶去更多痛苦。況且魯迅也做到了如他所說的那樣,雖和朱安只有夫妻之名,卻一直承擔(dān)著“供養(yǎng)”的責(zé)任,即使魯迅和母親都去世后,許廣平也在替魯迅繼續(xù)盡這份職責(zé)。如一九四四年八月三十一日許廣平寫給朱安的信中寫道:“至于你的生活,魯迅先生死后六七年間,從沒有間斷……”(3)詳見:岸陽子.超越愛與憎——魯迅逝世后的朱安和許廣平[J].魯迅世界,2001(4):39-46。查看魯迅去世后許廣平與朱安的書信往來,有更多的記錄,此處不再累述。

      魯迅孝對母親的另一個突出表現(xiàn)是為母祝壽。據(jù)《魯迅日記》記載:

      (一九一四年八月)二十九日托許季上寄金陵刻經(jīng)處銀五十元,擬刻《百喻經(jīng)》。(4)文中所引《魯迅日記》內(nèi)容,均源自:魯迅.魯迅全集(第十五、六卷)[M]. 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不再一一標(biāo)注。

      魯迅為祝母壽,托金陵刻經(jīng)處刻印《百喻經(jīng)》一百冊,前后共匯款六十元,一九一五年一月印成。接著一九一六年十二月三日起歸省探親為祝母親六十大壽,共三十七天。日記中有多處記載這個盛況。如:

      (一九一六年十二月)十三日 晴。舊歷十一月十九日,為母親六十生辰。上午祀神,午祭祖。夜唱“平湖調(diào)”。

      此外還記有“午后客至甚眾”、“下午唱‘花調(diào)’”、“夜唱‘隔壁戲’及作小幻術(shù)”、等等。這完全是一個傳統(tǒng)的道地的孝子所為。

      《魯迅日記》中還有多處“同母親往某某醫(yī)院診”之類的記載。如:

      (一九二一年五月)五日 晴。上午隨母親往山本醫(yī)院診。

      即使是魯迅落戶上海后,對于還在北京的母親和朱安,仍然每月匯款家用錢,且常有書信往來。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九日魯迅收到三弟周建人的電報“母病速歸”,第二天上午即“往北火車站問車。往中國旅行社買車票……”,十三日回到北京。接著就是延醫(yī)取藥,如:

      十六日……鹽澤博士來為母親診,即往取藥,并付泉十一元八角。

      魯迅直至十一月二十三日母親痊愈后才返滬。

      此外,蕭紅在《回憶魯迅》一文中述及:“我(魯迅)不多喝酒的。小的時候,母親提到父親喝了酒,脾氣怎樣壞,母親說長大了不要喝酒,不要像父親那樣子……所以我不多喝酒的,從來沒有喝醉過……”。這與魯迅本人所記略有偏差,《魯迅日記》中多處述及酒后“頗醉”、“小醉”、“大醉”,如:

      (一九一二年八月)一日……晚飲于廣和居,頗醉。

      (一九二一年五月)二十七日……清晨攜工往西山碧云寺為二弟整理所租屋,午后回,經(jīng)海甸停飲,大醉。

      或許是因為蕭紅曾作為魯迅家的常客,可能親耳聽到魯迅說過“從來沒有喝醉過”的話,也可能是出于對老師“完美形象”的維護(hù)。蕭紅所記至少可以表明,在她作為親歷者眼中,魯迅也是個“聽話”的孝子。

      二、魯迅“悌”對兄弟

      何為“悌”?其本義首先是指作為兄長的哥哥愛護(hù)尚是幼小的弟弟。另據(jù)《說文解字?心部》:“悌,善兄弟也?!盵7]“悌”作為傳統(tǒng)家族倫理的德目,要求兄弟之間互相敬愛,或曰兄愛弟,弟敬兄。(5)《史記·五帝本紀(jì)》:“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nèi)平外成。”《墨子·兼愛下》:“友兄悌弟”。魯迅作為家族中的長子,其“悌”意識主要表現(xiàn)于對兩位弟弟的友愛和幫助。但是通過《魯迅日記》的相關(guān)記載,可以有所了解作為長兄的魯迅如何持久關(guān)照兩個兄弟及弟媳羽太家人等。

      (一)魯迅與周作人失和前后的手足情

      在周作人的成長道路上,作為長兄的魯迅起到了領(lǐng)路人的作用。周作人在文學(xué)上取得的成就,最初離不開魯迅的提攜,而在生活方面也是如此?!遏斞溉沼洝诽峁┝诉@方面的諸多證明。

      一九〇六年秋天,回國與朱安完婚的魯迅帶領(lǐng)周作人踏上留學(xué)日本之路。由于周作人與羽太信子結(jié)婚,且清政府已不再提供官費,在日本的經(jīng)濟(jì)更為窘迫,為此作為長兄的魯迅選擇回國發(fā)展。正如魯迅《吶喊》自序中所言:“因為我的母親和幾個很希望我有經(jīng)濟(jì)上的幫助,我便回到中國來”,這應(yīng)該也是魯迅意識到“長子為父”責(zé)任的自覺選擇。其中的“幾個”就包括弟弟周作人在內(nèi)的家人。

      在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九年魯迅舉家移居北京,該時期的《魯迅日記》述及兄弟二人(包括與二弟媳)書信往來極為頻繁。雖然書信的內(nèi)容現(xiàn)在難以知曉(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魯迅全集》之《魯迅書信》卷,也未看到這期間兄弟二人的通信內(nèi)容,只有1921年魯迅致周作人的22封信。),但是我們通過《魯迅日記》可知,魯迅在兄弟失和之前對弟弟周作人的關(guān)照,及緣此而對東京羽太家的關(guān)照。魯迅作為家中長子,在當(dāng)時周作人尚沒有足夠經(jīng)濟(jì)能力養(yǎng)家時,由于羽太家與自家兄弟的婚姻關(guān)系,魯迅責(zé)無旁貸地肩負(fù)起了這一重任。魯迅于一九一二年五月赴教育部任職,五月至七月“津貼六十元”?!遏斞溉沼洝芬痪乓欢昶咴率沼涊d:

      午前赴東郊民巷日本郵局,寄東京羽太家信并日銀十圓。

      這是魯迅第一次給東京羽太家匯款。而周作人在一九一一年從日本回中國后,一九一二年在浙江省教育司任視學(xué)(督學(xué))半年,后轉(zhuǎn)浙江省立第五高級中學(xué)教員,教了四年英文。“我的薪水自葵丑八月(一九一三年)起,是每周十八小時,每月六十八元,較以前稍好?!??!拔以诮逃龝铩驗榭h署有每月五十元的津貼,所以要辦點事業(yè)”可見此期間周作人的收入還算可以的,加上魯迅每月所匯的“家用”,足以保障紹興老家的生活。一九一七年,周作人到北京大學(xué)附屬國史編纂處做編纂,半年后的一九一八年出任北京大學(xué)文科(文學(xué)院)教授。而據(jù)《周作人日記》記載“(一九一九年)二月八日晴上午往日郵局寄羽太函附金十五元”[8],這是日記中首次周作人的匯款記載。換言之,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八年,這期間是魯迅替二弟周作人夫婦擔(dān)起了這份寄款東京羽太家的責(zé)任。具體匯總?cè)缦拢?/p>

      表1

      直至周作人出任北京大學(xué)文科教授后的一九一九年三月二十二日,魯迅仍然寄款:上午寄羽太家信并泉卅。

      這是《魯迅日記》中的最后一次記錄,說明在周作人夫婦赴京后,魯迅仍在資助羽太家族,足以進(jìn)一步證明魯迅視在經(jīng)濟(jì)上資助二弟周作人家庭為自己的分內(nèi)事。

      《魯迅日記》還述及一九一九年四月十八日至八月十日周作人和羽太信子回東京探親期間事項,從中可見魯迅也是出手大方。如:

      (一九一九年)一日雨。往日郵局寄泉百并與二弟婦信。

      八日晴。上午往東交民巷日郵局寄二弟信并泉四百。

      這后一項所寄“四百元”的價值,按狄登麥的調(diào)查結(jié)果(6)韓大強.魯迅由北京官場轉(zhuǎn)向上海文場的心路歷程[J].魯迅研究月刊,2015(12)。1918年清華大學(xué)外籍教師狄登麥對北京西北部195戶家庭的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這些家庭的年收入從30元到269元不等,中間水平的家庭收入在每年90元到109元之間”。看,足夠四個普通家庭(四口之家)一年的開支。

      魯迅對周作人的手足情深,還體現(xiàn)在對周作人兩次生病時的悉心呵護(hù)。據(jù)《魯迅日記》記載:

      (一九一七年五月)十三日 二弟延Dr.Grimm診,云是瘄子。

      該條記錄注釋為:

      周作人自五 月 八 日發(fā)病,十二日至北京首善醫(yī)院,被誤診為感冒,后病情加重。因當(dāng)時猩紅熱流行,魯迅于次日延請格林博士診,確診為麻疹。在周作人患病的二十天里,全由魯迅一人照料,兄弟二人共同度過了一段難熬的日子。

      魯迅在幾年后寫的小說《兄弟》中,有這段記憶的描述,周作人看后頗為感慨,直到晚年提及此事,認(rèn)為“與事實相合”。[9]

      另外一次是一九二〇年底周作人患肋膜炎。據(jù)《魯迅日記》(一九二一年)三月二十九日的注釋:周作人是時病勢惡化,于一九二一年三月二十九日移住山本醫(yī)院;六月二日至香山碧云寺修養(yǎng);九月二十一日返寓。期間魯迅曾先后借款七百余元用作醫(yī)療費用?!遏斞溉沼洝?一九二一年四月至五月)中,“往山本醫(yī)院視二弟”的記錄有十七次之多,例如:

      (四月)五日晴。午后往山本醫(yī)院視二弟。

      (四月)二日曇。午后往山本醫(yī)院視二弟……

      (五月)十八日 晴。午后往山本醫(yī)院視二弟。

      ……

      后周作人移至碧云寺修養(yǎng),《魯迅日記》記載往碧云寺視二弟的事項有七次。如:

      (五月)二十四日晴。上午齊壽山來,同往香山碧云,下午回。

      (五月)二十七日晴。清晨攜工往西山碧云寺為二弟整理所租屋,午后回。

      在此期間,魯迅還為二弟購書、送書等,可以說無微不至。

      魯迅與二弟周作人在中國新文化運動和近代文學(xué)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周氏兄弟的失和也成了眾所矚目的大事件。由于當(dāng)事人對此事至死都諱莫如深,所以關(guān)于失和的原因給后人留下太多的猜測,這已成魯迅研究史上聚訟不已之謎。據(jù)研究者考證,周作人在與魯迅失和后寫了很多挖苦魯迅的文章,有的近于辱罵了,如《“破腳骨”》(在文章中,他暗示魯迅是個“無賴子”,并且作了一連串的“考證”[10])等。而魯迅在公開場合很少提及周作人,只是和許廣平、周建人私下有過交談。周建人在《魯迅與周作人》一書中說到:

      有一次,周作人的一部譯稿交給商務(wù)印書館出版,編輯正在處理。魯迅說:“莫非啟孟的譯稿,編輯還用得著校嗎?”我說:“那總還是要看一遍吧!”魯迅不做聲了。[11]

      這段記述也表明魯迅對周作人才氣和學(xué)識的賞識,沒有因失和而有所改變。一九二七年魯迅定居上海后,仍關(guān)心在北京的周作人,因為當(dāng)時北京已被軍閥張作霖占領(lǐng)。魯迅在至章廷謙的信中有提到周作人:

      周啟明蓋在日本醫(yī)院歟?!娞靻谭宓脝⒚餍牛瑒t似已回家……他之在北,自不如來南之安全……[12]

      從中可見魯迅對周作人仍然牽掛于心。至1932年《魯迅日記》書帳中又有:

      周作人散文鈔一本 〇.五〇。

      這也進(jìn)一步透露魯迅心中對兄弟周作人一直有所關(guān)注。上述情況表明,魯迅與周作人失和后,較之周作人時有的不遜言語,作為兄長的魯迅則不乏君子風(fēng)度,換言之,魯迅保持了“兄友弟”的雅量。

      (二)魯迅與三弟周建人的兄弟情誼

      周建人在文學(xué)方面的成就遠(yuǎn)不及兩位兄長,但是在其他如生物學(xué)、婦女解放運動等方面頗有成就,而且參與創(chuàng)立中國民主促進(jìn)會,并當(dāng)選為第一屆理事會理事。解放戰(zhàn)爭期間,周建人積極投身于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yè)中,建國后歷任要職,為新中國的發(fā)展建設(shè)做出了重要貢獻(xiàn)。而作為長兄的魯迅在周建人的成長與發(fā)展過程中,也給予其無微不至的幫助。魯迅對周建人的關(guān)照,體現(xiàn)在如學(xué)術(shù)、事業(yè)、家庭等日常生活中各個方面?,F(xiàn)摘錄日記中部分相關(guān)記載如下:

      (一九一五年四月)二十八日?!瓰槿苜I書。

      (一九一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上午稻孫寄來《巖石學(xué)》一部二冊,……為三弟買。

      (一九一七年三月)十日?!缘挛牡渌谋就谐旨娜?。

      (一九一八年二月)二十二日……寄三弟《物種變化論》一冊并函。

      (一九一九年三月)二十一日晚……為三弟寫文論。

      其后有“(一九二一年九月)二日下午三弟啟行往上?!保@是周建人經(jīng)魯迅、周作人托人介紹,在上海商務(wù)印書館謀得一職,該日赴任,開始了在上海的生活。周建人與羽太芳子因人生道路選擇不同等因素,關(guān)系逐漸惡化,并最終破裂。周建人隨后與王蘊如結(jié)婚、生子,重新組建了家庭。

      一九二七年十月魯迅定居上海后,兄弟之間更是相互關(guān)照。在此后的日記中頻現(xiàn)“邀三弟”、“邀飯于……三弟”、“同三弟廣平觀電影”、“晚三弟來,食蟹”等記事,可見兄弟手足情深。周建人和王蘊如重組家庭后,這一家也成了魯迅家的常客,日記中頻頻出現(xiàn)“三弟及蘊如來”、“三弟及蘊如攜嬰兒來,留之夜飯”、“邀三弟及蘊如同至……觀影”等記錄,可見兄弟倆家交往甚密。另外,在《魯迅日記》(一九一三年十一月)中有如下一條記載:

      二十九日……蘊如之甥女出嫁,送禮十元。

      從這一側(cè)面尤可見魯迅對三弟家庭(包括姻親)的重視。

      (三)對待羽太家的兄弟姐妹

      羽太家族的兄弟姐妹除了嫁到周家的羽太信子和羽太芳子外,還有羽太重久和羽太福子。羽太信子和羽太芳子分別嫁給了周作人和周建人,也可算作自家人。在日記中常見“信子信”“二弟婦信”“芳子信”“三弟婦信”等,也有如“(一九一六年)十二月二日晚至孝順胡同為芳子買革履一兩,十四元?!边@樣的記載。需要補充的是,兩姐妹在回東京探親期間,魯迅所給予的資助?,F(xiàn)擇要摘錄如次:

      (一九一七年三月)五日 寄羽太宅信,附致芳子、福子箋并泉五十四。

      (一九一七年四月)六日午后寄芳子信并泉廿。

      (一九一七年五月)十八日上午往日郵局寄三弟婦信并泉百五十。

      (一九一七年五月)三十日上午寄芳子信并泉十。

      (一九一九年五月)一日 往日郵局寄泉百并于二弟婦信。

      在周建人離京到上海就職后,魯迅對芳子仍有關(guān)照。如:

      (一九二四年三月)二十日?!硗奖踞t(yī)院視芳子疾,并致泉十,又自致十。

      (一九二四年五月)二十六日下午往山本醫(yī)院看三太太。

      (一九二四年八月)十三日往山本醫(yī)院視三太太疾,贈以零用泉廿。

      這些記錄足可顯示魯迅在這個大家庭中的“家長”風(fēng)范。

      羽太重久和羽太福子對于魯迅而言,他們只是二弟、三弟的娘家人,可以說是個“外人”,但是在魯迅的“家族”觀念中,他們也成為“自家兄弟”的成員。所以《魯迅日記》記涉與重久和福子相關(guān)事項,除較多的書信和明信片往來外,還有如下銀錢寄贈的記載:

      (一九一四年四月)十四日赴日本郵局寄羽太家信并銀十五元,為重久營中之用。

      (一九一五年九月)四日……往日郵局寄重久信并銀十元。

      (一九一六年三月)一日晨至交民巷寄重久信并銀五元。

      (一九一七年一月)三十一日寄重久信并銀五圓。

      三、做父親“甘為孺子?!?/h2>

      魯迅《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一文有力批判了當(dāng)時中國家庭禮教的核心——“從來認(rèn)為神圣不可侵犯的父子問題”,亦即“三綱”中的“父權(quán)”。該文發(fā)表于新文化運動勃興的一九一九年,在當(dāng)時有積極意義,如今看來,其中觀點仍不過時。魯迅反對“父對于子,有絕對的權(quán)力和威嚴(yán)”,而提倡父愛:“我現(xiàn)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覺醒的父母,完全應(yīng)該是義務(wù)的,利他的,犧牲的。”[1]138其實,魯迅批判“父權(quán)”而提出的“父愛”思想,與中國傳統(tǒng)“孝悌”文化也有相一致的方面?!抖Y記·禮運》:

      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其中“父慈”是列于十項“人義”的首位。《孟子》作為儒家典籍“四書”之一,其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也可謂是對“父慈子孝”之義的進(jìn)一步發(fā)揮。由此考量,傳統(tǒng)“孝悌”倫理所要求的“子孝”是以“父慈”為前提,而魯迅著名詩句“俯首甘為孺子?!?,也可能是經(jīng)歷五四新文化后,對傳統(tǒng)“孝悌”文化的一種創(chuàng)新性體認(rèn)。

      日常家庭生活中的魯迅是如何關(guān)愛下一代的呢?我們可以通過《魯迅日記》中的記載,尋找答案。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下一代”不僅指魯迅自己的孩子周海嬰,還包括其二弟周作人家的周豐一(豐丸)、周靜子(謐),以及三弟周建人和羽太芳子所生的沖(一歲余夭折)、馬理(周鞠子)、沛(豐二)、豐三,以及周建人與王蘊如所生的周曄(阿玉、燁兒、曄兒)、周瑾(瑾男、阿菩)、周蕖(蕖官)。從《魯迅日記》中可見,魯迅的“俯首甘為孺子?!斌w現(xiàn)在如下方面:

      (一)關(guān)愛下一代的身體健康

      周海嬰是魯迅之子,魯迅關(guān)心其健康成長是理所當(dāng)然的。下面所舉是魯迅關(guān)愛兄弟的孩子(豐丸、沛、馬理)就醫(yī)的記載。

      關(guān)于周家下一代長子周豐一的出生,《魯迅日記》記載有:

      (一九一二年五月)二十三日……云二弟婦于十六日下午七時二十分娩一男子,大小均極安好,可喜。

      魯迅用了“極安好,可喜”,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此外,魯迅一九一三年六月份歸省探親,或許有期待見到豐丸之意,恰好趕上滿一歲的周家長孫豐丸生?。?/p>

      七月三日豐丸傷鳳,往診陸炳常。

      七月二十六日晨因豐丸發(fā)熱,往診陸炳常。夜不睡。

      豐丸生病魯迅去請醫(yī)生,“夜不睡”簡單的三個字,可見魯迅對孩子愛心之一斑。

      日記中一九二〇年五月十九日至七月十三日的將近兩個月的期間,對周豐二(沛)生病有非常詳細(xì)的記載:

      五月十九日沛大病,夜延醫(yī)不眠。

      二十日黎明送沛入同仁病院,芳子、重久同往,醫(yī)云肺炎。午歸,三弟往。下午作書問三弟以沛狀,晚得答,言似佳。

      二十一日……上午往病院。

      二十二日……在病脘。

      二十三日……在病院,上午一歸,晚復(fù)往。

      二十四日晴。在病院,沛病甚劇。

      二十五日曇。在病院……言沛病革,急復(fù)馳赴病院。

      二十六日晴。沛轉(zhuǎn)安……夜在病院。

      二十七日晴……夜在病院。

      二十八日……夜在病院。

      二十九日下午往病院,晚歸家。

      三十日晚往病院。

      三十一日 ……夜在病院。

      連續(xù)十二天,魯迅幾乎每天都去醫(yī)院,甚至晚上在醫(yī)院陪護(hù)。

      接著在六月一日至十四日期間,除去八日“下午往病院,晚歸家”、十三日“在病院”外,均是“夜在病院。”六月十七日至七月十三日“下午沛退院回家?!濒斞笌缀跏歉粢?、兩日則“往同仁醫(yī)院視沛”。七月十五日“下午沛腹寫,延山本醫(yī)生診?!保铡俺颗鎻?fù)入同仁病院。”又是每隔一日“往山本醫(yī)院取藥”。其中“夜延醫(yī)不眠”、“言沛病革,急復(fù)馳赴病院”等寥寥數(shù)語,可見魯迅的焦急之態(tài),侄子的病情隨時牽動著魯迅的神經(jīng)。

      另外還有關(guān)于馬理的就醫(yī)記錄,如:

      (一九二二年五月)二十二日馬理入山本醫(yī)院割扁桃腺,晚往視之,贈以玩具三事。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晚為馬理子付山本醫(yī)院入院費三十六元二角。

      由上可見,魯迅誠可謂是將自己兄弟的孩子視為己出。

      (二)關(guān)心下一代的成長教育

      魯迅在《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中還強調(diào):“父母對于子女,應(yīng)該健全的產(chǎn)生,盡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边@一批判“父權(quán)”的新思想,其實在傳統(tǒng)“孝悌”文化中也并非完全無跡可循。例如《三字經(jīng)》有曰:“養(yǎng)不教,父之過”。由此看來,所謂“父慈”的內(nèi)涵,不僅在于慈愛養(yǎng)育,而且包括盡力教育。

      周作人曾在《紹興縣教育會月刊》、《紹興教育雜志》上發(fā)表大量兒童文學(xué)方面的研究文章。有學(xué)者指出,周作人早先寫的文章大多經(jīng)過魯迅潤色后才拿出來發(fā)表。[13]魯迅在1914年教育部任職期間曾負(fù)責(zé)“兒童藝術(shù)展覽會”工作,也積累了有關(guān)兒童教育方面的經(jīng)驗。可以說在兒童教育方面,魯迅有相當(dāng)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遏斞溉沼洝分袥]有言辭說教的記錄,但是在一些生活瑣事上,如給孩子置玩具、陪孩子游玩、看電影、看畫展、書畫書寫等,都可見魯迅“俯首甘為孺子?!钡嫩`行。

      例如關(guān)于二弟之子豐丸,日記中有:

      (一九一四年六月)七日晴……又豐丸畫一枚。

      (一九一四年七月)四日曇。……得二弟信并豐丸畫一枚……。

      (一九一六年十月)二十五日晴。上午得二弟信附豐丸習(xí)字一枚……

      (一九一八年一月)三日晴?!眉倚?,有豐所作字……。

      從中可以看出,魯迅及家人對下一代畫畫,習(xí)字等學(xué)習(xí)方面的重視。

      又如關(guān)于三弟之子周燁,一九二七年魯迅到達(dá)上海后,第一次買禮物送給周燁:“十一月十八日買布人形一枚贈曄兒?!彪S后有多處記載:

      (一九二八年四月)十一日買小踏車一輛贈燁兒。

      (一九三〇年九月)二十七日王蘊如攜燁兒來,因出街買糯米珠二勺、小噴壺兩個贈二孩子。十二月二十三日又添玩具四種贈阿玉、阿菩。

      (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六日下午買玩具分贈曄兒、瑾男、志兒。 十二月十二日買玩偶二具,分贈阿玉、阿菩。

      (一九三四年二月)五日購贈阿玉、阿菩跳繩各一。

      玩具對于孩子在智力的開發(fā)和身心體格的健康成長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魯迅送給孩子的禮物由最初的“布人形(布娃娃)”到小踏車,再到跳繩,從中可以看出魯迅關(guān)心孩子成長的每一步,而且深知孩子身體成長的規(guī)律。

      《魯迅日記》中還有很多“觀影”的記載,特別是一九二七年以后,看電影的頻率更是頻繁。其中和周建人家人共賞的機(jī)會最多,可見其兄弟情深。下面是一九三五年《魯迅日記》中的幾則:

      (四月)二十日。午后蘊如攜阿菩來,遂邀之并同廣平攜海嬰往光陸大戲院觀米老鼠兒童影片。

      (五月)十一日夜與蘊如、阿菩、三弟及廣平、海嬰同往新光大戲院觀《獸國尋尸記》。

      (六月)二十九日下午邀蘊如及阿玉、阿菩并同廣平攜海嬰往光陸大戲院觀米老鼠影片凡十種。

      眾所周知,米老鼠影片是世界經(jīng)典的兒童作品,從誕生起就一直伴隨并影響一代代孩子的成長。當(dāng)然在魯迅或者之前的時代,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輕易看到的,而作為魯迅家的孩子,不止一次觀賞到這類影片,這是非常幸福的。魯迅積極地為孩子創(chuàng)造這樣的機(jī)會,讓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更加豐富。這種行為本身就是魯迅父愛的顯證。

      與孩子學(xué)習(xí)直接有關(guān)的是下面幾則關(guān)于“學(xué)費”的記載:

      (一九三三年八月)三十日。蕖官昨周歲,贈以衣褲二事,餅干一合,又贈阿玉、阿菩學(xué)費五十。

      (一九三四年二月)二日 。贈三弟泉百,為阿玉等學(xué)費之用。

      (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六日晚蘊如及三弟攜曄兒來,贈以諸兒學(xué)費泉百。

      這些事不僅體現(xiàn)兄弟間的手足情,更反映出作為長子的魯迅對家族下一代孩子受教育問題的重視和擔(dān)當(dāng)。

      《魯迅日記》中也有相當(dāng)多關(guān)于許廣平與周海嬰的記載,如周海嬰體弱多病,有多次就醫(yī)以及攜海嬰游玩的記載。對魯迅而言,這無疑是其“甘為孺子?!钡淖钪苯臃矫?。本文沒有過多論及,并非這些不重要,只是從魯迅對待家族兄弟孩子的關(guān)愛事項,足以想見他對自己小家庭的“父愛”了。

      值得一提的是,《魯迅日記》中對家里傭人也有幾處記載。傭人從嚴(yán)格意義上不能稱為家人,況且當(dāng)時還是有身份差別的年代。魯迅《祝?!分械南榱稚┬蜗笞阋员砻魉麑趧尤嗣竦纳钋型?。日記中涉及傭人的記載與此是可相互印照的:

      (一九一四年五月)二十八日以角黍之半轉(zhuǎn)饋裘子元,半之又半與仆人。

      “角黍”既是粽子,此時份恰逢中國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一件小事可見魯迅對“仆人”的態(tài)度。又如:

      (一九一四年八月)十一日傭剃去辮發(fā),與銀一元令買冒。

      魯迅對象征舊禮教的“辮子”的態(tài)度,可以說是“痛恨欲絕”,在作品中也多有反應(yīng)。(7)詳見拙文:中日近代化中的“辮子”和“丁髷”[J].學(xué)術(shù)探索,2016年03期。

      (一九三〇年一月)九日夜代女工王阿花付贖身錢百五十元,由魏福綿經(jīng)手。

      這一行為就頗富人道主義意味了,往大了說是“魯迅對勞苦大眾——特別是被壓迫婦女的真摯同情”(8)陳漱渝.時代的剪影,生活的實錄——讀《魯迅日記》[J].魯迅研究月刊,1998年6月。,往小了說是魯迅作為一個“家長”,對家中傭人也是關(guān)愛之至。進(jìn)而言之,這也可謂是魯迅“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家庭倫理觀之表征吧。

      綜上所述,“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反傳統(tǒng)反封建的先驅(qū)”的魯迅,對待自身家庭成員有著強烈的傳統(tǒng)家族倫理觀念。

      猜你喜歡
      二弟周作人日記
      乾榮子對周作人創(chuàng)作之影響考察
      一條草魚
      周作人之死
      北廣人物(2017年45期)2017-11-27 02:07:01
      大象
      山花(2016年18期)2016-12-17 10:12:36
      成長日記
      里約日記
      新體育(2016年9期)2016-09-07 10:11:42
      成長日記
      二弟的悲情人生
      金秋(2016年11期)2016-06-15 14:04:27
      成長日記
      周作人住在后面
      愛你(2014年11期)2014-11-15 06:51:15
      蒙山县| 涟水县| 治多县| 贺州市| 冕宁县| 昭觉县| 新巴尔虎左旗| 修水县| 蒲江县| 齐齐哈尔市| 弥渡县| 宕昌县| 微山县| 金乡县| 安阳县| 浑源县| 徐闻县| 丰台区| 邵阳市| 屏东县| 克拉玛依市| 赫章县| 广水市| 铜川市| 正宁县| 临武县| 伊吾县| 汕尾市| 宁远县| 辛集市| 丹棱县| 通渭县| 宣武区| 田阳县| 德兴市| 岗巴县| 车致| 石屏县| 沛县| 苏尼特右旗| 马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