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雪梅,嚴 凱
(六盤水師范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貴州六盤水 553004)
大白菜霜霉病由寄生霜霉病菌(Pernonospora parasitica)侵染所致,是大白菜(Brassica rapa spp.Pekinensis)種植過程中最普遍,危害最嚴重的病害之一,給大白菜生產造成嚴重影響[1]。霜霉病在大白菜的整個生育期均有發(fā)生,主要危害葉片、莖稈、花序和果莢[2]。幼苗期和成株期的植株葉片正面出現淡黃色斑點,之后病斑干枯并形成黃褐色壞死斑點,背面形成白色霜狀物,病斑周圍受葉脈限制形成整齊的多角形,后期病斑連成片使病葉局部或整葉枯死。開花期的老葉片、莖稈和果莢受害常形成腫大彎曲狀[3]。
化學防治霜霉病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5]。前人研究表明,烯肟菌酯、嘧菌酯、安克·錳鋅[6]、氟吡菌胺[7]、氯溴異氰尿酸、烯酰嗎啉、多抗霉素、氰霜唑[8]等單一或復配施藥對大白菜霜霉病都具有較好的防治作用,但長期施用化學農藥不僅會造成農殘問題,還會導致病原菌抗藥性增強,對人畜健康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較大的安全隱患[9]。氨基寡糖素是由D-氨基葡萄糖以β-1,4糖苷鍵連接的低聚糖類物質,經自然界的幾丁質降解或由微生物發(fā)酵提取而得的一種綠色、低毒殺菌劑;是一種新型植物免疫誘抗劑,可誘導激活植物的免疫系統(tǒng)并促進植物的生長[10]。氨基寡糖素與其他殺菌劑復配還能增強藥效,從而可減少化學殺菌劑的使用[11]。
本試驗通過氨基寡糖素與其他農藥進行復配使用,探討其復配使用對大白菜霜霉病產生的誘導抗性和聯(lián)合增效作用,旨在篩選到可以有效防治大白菜霜霉病的“生物+化學”復配組合藥劑,以期在提高化學農藥防效的同時減少農藥使用量,為大白菜霜霉病的綠色防控提供實踐指導。
供試藥劑:供試的5種商品農藥如表1所示。
供試作物:供試大白菜品種為‘CR盛綠198’。
供試儀器:3WBD-20型電動噴霧器,臺州碧藍噴霧器有限公司。
于2021年4月在六盤水市盤州市大山鎮(zhèn)嘎啦河村開展,選擇肥力均勻、栽培管理條件一致的地塊進行。
1.2.1 單一藥劑田間防治試驗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各小區(qū)面積為30 m2。試驗藥劑按商品農藥推薦濃度使用,共設6個處理:18%咪鮮·松脂銅EW 180 mg/L、12.5%腈菌唑EW 125 mg/L;40%苯甲·嘧菌酯SC 333.33 mg/L、58%甲霜·錳鋅WP 725 mg/L、5%氨基寡糖素AS 62.5 mg/L,以清水作對照,各處理重復3次。施藥期間24 h內未降雨,采用電動噴霧器進行均勻噴藥,用水量為700 L/hm2。施藥后按常規(guī)方式進行管理,并在施藥后7和14 d調查各個小區(qū)大白菜霜霉病發(fā)病情況及病情指數。
1.2.2 氨基寡糖素與幾種殺菌劑復配防治試驗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各小區(qū)面積為30 m2。利用5%氨基寡糖素AS推薦使用濃度62.5 mg/L和減半濃度31.25 mg/L與另外4種化學殺菌劑的推薦濃度的50%進行混配,設置8個處理,并以噴施清水作為對照(表2)。施藥期間24 h內未降雨,采用電動噴霧器進行均勻噴藥,用水量為700 L/hm2。施藥后按常規(guī)方式進行管理,并在施藥后7和14 d調查各個小區(qū)大白菜霜霉病發(fā)病情況及病情指數。
1.2.3 病害調查
各小區(qū)采用5點法開展田間病害。于施藥后7和14 d從各小區(qū)采取50株大白菜進行調查,統(tǒng)計各處理的病株數及病害嚴重程度,根據病情分級標準,按式(1)、(2)計算相應的病情指數和病指防效。大白菜霜霉病的病情分級標準為:0級:無病葉;l級:極少部分葉片有少量病斑;2級:部分葉片有少量病斑,但霜霉不明顯;3級:部分葉片有多數病斑,未成片,霜霉明顯;4級:葉片有多數病斑,少數葉片(40%)病斑成片;5級:葉片有大量病斑,部分葉片連成片;6級:多數葉片(70%)有病斑,多數病斑成片;7級:多數(80%)葉片有病斑,病斑成片并枯黃;8級:多數葉片枯死;9級:多數葉片或整株枯死[12]。
1.2.4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 2016和DPS v7.5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
5種商品殺菌劑處理對大白菜霜霉病病指防鏟在不同程度間存在差異(表3)。施藥后7和14 d時,除了5%氨基寡糖素AS,其他4種農藥對大白菜霜霉病的病指防效均高于78%,其中在40%苯甲·嘧菌酯SC和18%咪鮮·松脂銅EW處理下病情指數最低,病指防效顯著高于58%甲霜·錳鋅WP處理。5%氨基寡糖素AS處理在施藥后7和14 d時的防效僅達到60.56%和45.55%,顯著低于其他處理。以上結果說明,40%苯甲·嘧菌酯SC和18%咪鮮·松脂銅EW防治大白菜霜霉病效果最好,而5%氨基寡糖素AS對已發(fā)生霜霉病的大白菜治療效果不佳。
表3 單一商品殺菌劑處理對大白菜霜霉病田間防效的影響
與單一商品農藥處理相比,5%氨基寡糖素AS與單一商品農藥濃度減半后的混配組合對大白菜霜霉病表現出更優(yōu)秀的病指防效(表4)。在藥后7 d,5%氨基寡糖素AS 62.5 mg/L與減半濃度的40%苯甲·嘧菌酯SC和咪鮮·松脂銅EW復配混合施用防效最好,防效在93%以上;在14 d時,該2個組合病指防效也達到85%以上,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5%氨基寡糖素AS使用濃度減半后(31.25 mg/L)與4種化學殺菌劑混配處理防效顯著低于推薦濃度(62.50 mg/L),5%氨基寡糖素AS在推薦濃度下可與其他藥劑混配能提高對大白菜霜霉病的防效。
表4 氨基寡糖素與幾種藥劑復配對大白菜霜霉病田間防效的影響
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是卵菌門(Oomycota)真菌中典型的專化性寄生菌,國內侵染十字花科的寄生霜霉分為蕓薹?;停}卜?;秃徒娌藢;蚚13]。同時,在寄生霜霉各專化型下還會進化出很多生理小種,給大白菜抗病品種培育和殺菌劑的研發(fā)推廣帶來挑戰(zhàn)[14]。卵菌門病原菌由單一位點控制抗藥性突變,長期使用單一殺菌劑對病原菌選擇壓力大[14]。研究表明,黃瓜霜霉病原菌已對甲霜靈、嘧菌酯、代森錳鋅等常規(guī)殺菌劑產生了抗性[15],因此在化學防治策略上必須做到交替、限制用藥[16]。殺菌劑混配使用也是解決卵菌抗藥性突變的有效手段,混配型殺菌劑可實現多位點殺菌的目的,有效提高農藥的有效性和減緩抗藥性的產生。本研究中的混配型殺菌劑40%苯甲·嘧菌酯SC和18%咪鮮·松脂銅EW對田間大白菜霜霉病防效最好,可以作為今后防治該病的首選藥劑。
氨基寡糖素是一種綠色、低毒殺菌劑,可有效激活植物的系統(tǒng)抗性并促進植物的生長[10],還能提高植物幾丁質酶的活性,破壞病原真菌細胞壁,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和繁殖[17]。本研究表明,在18%咪鮮·松脂銅EW、12.5%腈菌唑EW、40%苯甲·嘧菌酯SC和58%甲霜·錳鋅WP等4種商品化學殺菌劑減半的推薦濃度藥液中混配5%氨基寡糖素AS,病指防效都高于4種化學殺菌劑推薦濃度藥液單一使用,說明氨基寡糖素與常規(guī)化學殺菌劑混合施用,不但能提高常規(guī)化學殺菌劑的藥效,還能顯著減少用量,達到減施增效的效果,這與前人在煙草花葉病[11]、香蕉褐緣灰斑病[18]、香蕉黑星病[19]、芒果炭疽病[20]、馬鈴薯晚疫病[21]、蘋果輪紋病[22]、水稻稻瘟病[23]、煙草葉枯病[25]等的防效結果一致。本試驗結果有助于為大白菜霜霉病的綠色防控提供實踐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