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在思想史上,答案卻眾說紛紜。作為個人的主觀體驗,幸福很難被定義,人人能夠想到,卻不能說得清楚。
但有一點基本達成共識:幸福是人類不斷追求的終極目標。恩格斯說,“在每個人的意識和感情中,都有一些作為顛撲不破的原則存在的原理,這些原理是整個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結果,是無須加以證明的”,例如“每個人都在謀求幸福”。
馬克思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釋了幸福,盡管他在著作中并沒有對幸福的概念進行明確的界定,但與一些空想的哲學家不同,馬克思不再停留于解釋幸福,而是進一步關注如何實現幸福,他提出生產力發(fā)展是人們過上幸福生活、擺脫貧困的基礎。
可以說經濟是為人的幸福服務的。讓人民群眾過上富足的生活是經濟發(fā)展的意義所在。沒有必要的物質基礎,幸福生活就無從談起。但僅有經濟增長帶來的物質富裕是不夠的,幸福是物質和精神的統(tǒng)一,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要兩手抓。
幸福的內涵是廣闊的。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幸?!薄叭嗣駥γ篮蒙畹南蛲薄叭嗣袢找嬖鲩L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貫穿于治國理政的全過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拔逦灰惑w”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深刻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民生活的關注、對人民幸福的渴望、對實現人民幸福生活的思考謀劃和實踐探索,讓中華民族的復興夢、中國人民的幸福夢逐步從夢想照進現實。
“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中國共產黨的一切奮斗都是為人民謀幸福。”“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薄笆澜缟献畲蟮男腋D^于為人民幸福而奮斗?!薄暯娇倳涥P于人民幸福的一系列重要表述和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的人民幸福觀,體現了謀求個人全面發(fā)展、社會全面進步的整體幸福觀,體現了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的發(fā)展幸福觀,體現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實踐幸福觀,也體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開放幸福觀,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方法論意義。
人民是幸福的主體,是幸福的創(chuàng)造者和享受者。
黨的百年奮斗歷史和實踐說明,幸福生活等不來、要不來、靠不來,只能依靠勞動去創(chuàng)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chuàng)造。”在已經實現全面小康、闊步邁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雖前路光明然道阻且長,越是樹頂的果子越是難摘。這就需要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啃下難啃的“硬骨頭”,趟過難趟的“深水區(qū)”,打贏難打的“攻堅戰(zhàn)”,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扎實推進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