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
武曉妹 董葉朋 何宇川 張 宇 趙 青 王 剛(石家莊 050011)
提要 目的:探究滋腎生血方治療維持性血液透析(MHD)腎性貧血(RA)的療效以及對鐵調素、血脂等指標的影響。方法:將80例MHD腎性貧血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中藥組(40例)和西藥組(40例),西藥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EPO)注射,中藥組在西藥組基礎上加服滋腎生血方,療程為8周。比較2組總有效率及貧血指標[血紅蛋白(Hb)、紅細胞壓積(HCT)]、鐵代謝指標[血清鐵蛋白(SF)、轉鐵蛋白飽和度(TSAT)、鐵調素(Hep)]、血脂指標[甘油三酯 ( TG)、總膽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肝功能、腎功能的差異。結果:中藥組總有效率為89.47%(34/3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 76.92%(30/39),P<0.05。治療前2組中醫(yī)證候積分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治療后中藥組中醫(yī)證候積分顯著低于西藥組(P<0.05)。治療前2組間各項指標水平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2 組治療8周后TG、TC、LDL-C、Hep均降低,Hb、HCT、TSAT均升高,且中藥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優(yōu)于西藥組 (P<0.05) ;2組肝腎功能治療前后未見明顯變化。結論:滋腎生血方聯(lián)合促紅素治療MHD腎性貧血患者臨床療效確切,在改善鐵代謝,調節(jié)血脂方面較單純使用促紅素更有優(yōu)勢,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生存質量。
維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終末期腎臟病(ESRD)患者延長生存時間最重要的干預手段,血液透析會清除患者體內部分毒素、水液的蓄積,短時間內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長期慢性腎臟病(CKD)所帶來的若干并發(fā)癥如腎性貧血(RA)、脂質代謝紊亂等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生存質量。RA的發(fā)生主要認為與促紅細胞生成素生成不足和鐵代謝紊亂有關,研究發(fā)現脂質代謝紊亂通過破壞腎功能及引發(fā)炎癥反應兩方面也參與了RA的發(fā)生[1]。目前臨床上主要予注射促紅細胞生成刺激劑治療RA,一方面長時間使用促紅細胞生成刺激劑會出現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等副作用,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同時其療效受到微炎癥狀態(tài)、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EPO)抵抗等影響[2],具有一定局限性。根據多年臨床實踐中西醫(yī)結合治療MHD患者RA優(yōu)勢明顯,一方面滋腎生血方可以一定程度上減輕EPO帶來的不良反應,一方面從患者腎精虧損,濁毒內生的病機出發(fā),填精補髓、降濁解毒,改善血液微環(huán)境。筆者以應用此方為基礎觀察并研究其對MHD患者貧血的療效及對血脂、鐵代謝等指標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就診于河北省中醫(yī)院腎病科門診及病房的80例MHD腎性貧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中藥組與西藥組,每組各40例。(1)中藥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齡(39.97±6.53)歲;平均透析時間(19.68±7.26)月;原發(fā)?。郝阅I小球性腎炎20例,糖尿病腎病9例,高血壓腎損害6例,慢性間質性腎炎4例,多囊腎1例。(2)西藥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齡(41.85±7.77)歲;平均透析時間(19.79±7.76)月;原發(fā)病:慢性腎小球腎炎18例,糖尿病腎病8例,高血壓腎損害9例,慢性間質性腎炎4例,多囊腎1例。經統(tǒng)計學分析,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透析時間、原發(fā)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可進行對照研究。本研究經河北省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編號:2019-KY-140),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排除及脫落標準
1.2.1 納入標準:(1)年齡在20~60歲之間;(2)西醫(yī)診斷參考《2012年KDIGO指南》[3]CKD 5期,即eGFR(估算腎小球過濾率)<15 mL/( min·1.73 m2) ,同時需行MHD治療(透析時間>6個月);(3) 血紅蛋白(Hb)在70~110 g/L;(4)中醫(yī)辨證參照《中藥新藥研究指導原則》[4]腎精虧損,濁毒內生證。主癥:眼瞼、指甲蒼白,心悸頭暈,腰膝痠耎,倦怠乏力。次癥:面色晦黯,惡心嘔吐,肢體困重。舌脈:舌質黯淡、苔白或厚膩,脈沉細或細澀。主癥3項及次癥1項,結合舌脈即可診斷;(5)簽署知情同意書;(6)病情平穩(wěn)。
1.2.2 排除標準:(1)口服羅沙司他、使用靜脈鐵劑或反復輸血者;(2)哺乳或妊娠期婦女;(3)近1月內合并未能控制的嚴重疾病:如腫瘤、反復發(fā)作的感染、出血、嚴重過敏、心腦血管疾病等;(4)有反復的電解質紊亂如:高鉀血癥等,未能糾正者;(5)精神病等配合不佳的患者。
1.2.3 脫落標準:(1)患者中途主動退出者;(2)入組患者依從性較差或發(fā)生嚴重不良事件者;(3)脫落病例數不超過總例數20%。
1.3 治療方法 2組均予基礎治療加對癥治療。
1.3.1 西藥組:在此基礎上予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環(huán)爾博,北京四環(huán)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83023)靜脈注射(3 000~10 000)IU/d,且根據Hb上升情況調整使用劑量;給予琥珀酸亞鐵片(速力菲,金陵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30005)餐后口服,0.2 g,日2次,同時按需給予葉酸片、維生素B12、維生素C口服。
1.3.2 中藥組:在西藥組治療基礎上給予滋腎生血方中藥口服,藥物組成如下:熟地黃12 g,鹿角膠10 g,當歸15 g,黃芪20 g,阿膠10 g,生大黃6 g,蒼術12 g,水蛭粉3 g。服用方法:神威配方顆粒,每日1劑,早晚沖服(沖服用水量視患者水腫情況而定),療程8周。
1.4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2組的治療有效率及治療前后的中醫(yī)證候積分、Hb、紅細胞壓積(HCT)、血清鐵蛋白(SF)、轉鐵蛋白飽和度(TSAT)、鐵調素(Hep)、甘油三酯(TG)、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
1.5 療效判定標準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制定MHD腎性貧血患者腎精虧虛、濁毒內生證的中醫(yī)證候分級量化表,比較2組治療后患者的證候效果。標準評定為臨床顯效、有效及無效。(1)顯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2)有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3)無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最終中藥組完成治療38例(脫落2例),西藥組完成39例(脫落1例)。
2.1 2組臨床總有效率情況 治療8周后,中藥組總有效率89.47%,西藥組總有效率76.92%,中藥組總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2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情況比較 治療前2組中醫(yī)證候積分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治療8周后中藥組中醫(yī)證候積分顯著低于西藥組(P<0.05)。詳見表2。
表2 2組中醫(yī)證候積分值比較 分)
2.3 2組血常規(guī)及鐵代謝指標情況比較 治療前2組 Hb、HCT、SF、TSAT、Hep水平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治療8周后中藥組 Hb、HCT、TSAT 水平均高于西藥組(P<0.05),治療后中藥組Hep水平顯著低于西藥組(P<0.05),西藥組治療后TSAT、Hep較治療前差異無顯著性(P>0.05),2組治療后SF均有所下降,且中藥組優(yōu)于西藥組(P<0.05)。詳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貧血及鐵代謝指標比較
2.4 2組血脂情況比較 治療前2組TG、TC、LDL-C 水平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治療8周后2組患者TG、TC、LDL-C均較前降低(P<0.05) ,且中藥組血脂指標改善情況優(yōu)于西藥組(P<0.05)。詳見表4。
表4 2組治療前后血脂情況比較
2.5 安全性指標 治療前后2組肝功能、腎功能比較均未見明顯變化。
腎性貧血(RA)是維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既影響MHD患者的治療效果,還是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EPO是治療RA的一線用藥,但長期應用EPO出現的藥物安全性問題(如高血壓、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等)、部分患者出現的EPO抵抗等都導致了RA的治療達標率不理想[2]。
中醫(yī)學無RA的病名,臨床上患者以氣短乏力、唇甲色淡、面色晦黯為主要癥狀,故將其歸為“虛勞”“血勞”等范疇,中醫(yī)認為,精血同源,精可化血,《諸病源候論·虛勞精血出候》中便提到“腎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即腎精乃生血之本,若腎精虧虛則氣血生化無源,濁毒作為慢性腎臟病(CKD)進展過程中的致病因素及病理產物,使得病情纏綿難愈[5]。滋腎生血方是河北省中醫(yī)院腎病科治療RA的效驗方,具有滋腎填精、解毒降濁的功效[6]。方中重用熟地黃填精益髓、滋陰養(yǎng)血,鹿角膠益腎強精、壯陽活血,取“善補陰者陽中求陰”之意,兩者滋腎填精、培元固本共為君藥;現代藥理研究顯示熟地黃、鹿角膠可有效增強骨髓造血功能,增強肌體免疫力。臣以補血上品之阿膠,可滋陰補血、止血,養(yǎng)血活血之當歸,補氣行血之黃芪,后2藥取當歸補血湯補氣以生血之意;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黃芪-當歸合用除改善貧血還可通過影響血清中血脂含量、降低血液黏度,調節(jié)脂質代謝[7];三藥合用一方面補血活血,補而不滯,一方面行血攝血,行而不傷;另實驗研究證實黃芪有EPO樣作用,可刺激造血干細胞增殖與分化,增加外周血細胞數量[8],當歸多糖還能夠抑制血清鐵調素(Hep)的分泌,提高血清鐵含量,為血液的生成提供充足的造血原料[9]。蒼術、大黃、水蛭為佐藥,蒼術健脾燥濕,大黃破血化瘀、瀉濁解毒,水蛭通絡化瘀,三藥合用祛濕瀉濁、化瘀通絡;現代藥理研究顯示蒼術、大黃有抑菌抗炎作用,兩藥合用可改善血透患者長期存在的微炎癥狀態(tài),此外實驗研究示大黃素通過抑制炎癥反應可調節(jié)血脂,改善血液黏稠狀態(tài)[10]。全方攻補兼施,共奏益腎填精、生血化濁之功效。
本研究入組的患者除了Hb、HCT的降低,還伴隨Hep的升高,證實了RA與Hep表達上調有關。同時本研究入組患者存在高血清鐵蛋白-低血紅蛋白,揭示了透析病人體內鐵儲存充足,鐵利用障礙這一問題,其機制推測與患者長期透析誘發(fā)的微炎癥狀態(tài)及Hep水平較高引起的鐵代謝紊亂相關,Hep是肝臟合成的一種蛋白,通過與鐵轉運蛋白結合發(fā)揮其功能,對反映肌體功能性鐵缺乏有重要意義,彌補了臨床常用鐵缺乏指標的不足(SF反映肌體鐵儲備能力,TSAT反映肌體鐵轉運能力)[11-12]。經滋腎生血方治療后中藥組SF的降低,考慮與該方提高體內儲存鐵的利用有關,且推測與下調MHD患者血脂指標,進而改善患者體內微炎癥狀態(tài)有關。綜上,中藥組患者經重組人紅細胞生成刺激劑聯(lián)合滋腎生血方干預治療后,相較于西藥組單純使用西藥治療,在改善鐵代謝-提高體內鐵利用方面,效果更為明顯。
MHD患者常常并發(fā)脂質代謝異常,其機制可能為:(1)過度糾正貧血(Hb>130 g/L)使得血液黏稠度增加;(2)常規(guī)血液透析無法有效清除微蛋白球等大分子物質,脂質及部分毒素無法正常代謝,引發(fā)脂質代謝紊亂及微炎癥狀態(tài)[13-14];(3)長期血液透析加肝素抗凝處理致大量蛋白酶消耗丟失,容易誘發(fā)脂質代謝紊亂[15]。研究發(fā)現[16]RA與血脂代謝紊亂有關,TC與 Hb存在正相關,LDL-C 與 Hb呈負相關,機制可能為脂質代謝紊亂通過引發(fā)微炎癥及氧化應激,進而破壞腎功能,使肌酐清除率下降,血肌酐升高,進而發(fā)生貧血。另一項研究[17]證實Hb與血肌酐倍增呈線性相關。實驗結果顯示滋腎生血方治療8周后Hb提高的同時,血脂相關指標(TG、TC、LDL-C)水平有明顯的下調改善,可能與方中大黃、黃芪、當歸等中藥的調脂作用相關。因此早期干預調節(jié)血脂對于保護腎功能,改善終末期腎臟病(ESRD)伴RA患者至關重要。
綜上,滋腎生血方聯(lián)合EPO較單純EPO可以更有效的減輕RA患者癥狀,提高RA治療達標率,其機制可能是通過對Hep的干預,糾正了肌體鐵代謝紊亂,從而促進紅細胞的生成有關。同時觀察到,通過滋腎生血方治療患者血脂指標也有了改善,推測血脂與RA之間存在聯(lián)系,但考慮此研究時間短、樣本量小,二者間的確切關系及機制尚待進一步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