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蘭 洪慧勤 孫穎芳 曾俊琳 袁 麗 鄒稱秀 李美麗
1.江西省贛州市腫瘤醫(yī)院放療科,江西贛州 341000;2.贛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急診科,江西贛州 341000;3.贛南師范大學醫(yī)院護理部,江西贛州 341000;4.南昌大學撫州醫(yī)學院,江西撫州 344000
宮頸癌是臨床婦科常見疾病,發(fā)病率逐年增加且 呈年輕化的趨勢,由于宮頸癌早期無明顯癥狀,故大部分患者確診時病情已進展至中晚期,錯失最佳手術治療時機,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放療是中晚期宮頸癌患者常用的治療方式之一,可降低癌組織活性,縮小局部病灶。然而放療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既能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又能造成正常組織的損傷,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預后。近年來,中醫(yī)藥在抗腫瘤領域取得顯著的進步,中醫(yī)認為宮頸癌屬于婦科“崩漏”“癥瘕”等范疇,主要發(fā)病原因為肝郁氣滯,故中醫(yī)治療主張活血化瘀、補益正氣、清熱去濕。參芪抑瘤方為臨床經驗方,由浙貝母、黃芪、當歸、山慈菇、苦參等組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熱去濕之效,可用于多種腫瘤疾病的治療。本研究觀察參芪抑瘤方聯合放療對中晚期宮頸癌患者免疫功能及預后的影響,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選擇2015年4月至2018年10月于贛州市腫瘤醫(yī)院接受治療的84 例中晚期宮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2 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9~66 歲,平均(50.49±4.26)歲;宮頸癌國際婦產科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Ⅱ期23例,Ⅲ期19 例;鱗癌35 例,腺癌7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1~69 歲,平均(49.96±3.92)歲;宮頸癌FIGO 分期:Ⅱ期25 例,Ⅲ期17 例;鱗癌34 例,腺癌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宮頸癌診斷標準參考《宮頸癌診斷與治療指南(第四版)》,符合宮頸癌FIGO 分期中Ⅱ、Ⅲ期診斷標準;②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簽署同意書;③臨床資料均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②合并精神疾病者;③妊娠期、哺乳期婦女;④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⑤合并嚴重感染疾病者;⑥存在藥物禁忌證者;⑦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研究方案通過贛州市腫瘤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進行。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放療治療。接受放療前先采用模擬定位機確定好放療部位,隨后運用6MV-X 射線(西門子Primus 醫(yī)用直線加速器)進行全盆腔前后2 個野不規(guī)則等中心照射,放療劑量控制范圍70~86 GY,盆腔外照射總劑量為7.0~8.6 W。每日1次,每周4 次。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參芪抑瘤方治療。方劑組成:浙貝母20 g,黃芪、當歸、山慈菇、苦參各15 g,水煎至500 ml,分早、晚兩次服用。從放療開始分早晚溫服,治療期間注意叮囑患者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與酒精。
兩組均治療2 個月。
①療效標準:完全緩解(complete remission,CR):全部腫瘤病灶消失,且持續(xù)1 個月以上。部分緩解(partial remission,PR):腫瘤病灶縮小30%或以上,且持續(xù)1 個月以上。疾病穩(wěn)定(stable disease,SD):腫瘤病灶直徑減小<30%或無變化。疾病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PD):腫瘤病灶直徑增大或見新病灶。疾病控制率=(CR+PR+SD)例數/總例數×100%。客觀緩解率=(CR+PR)例數/總例數×100%。②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兩組空腹靜脈血6 ml,采用流式細胞儀(美國Beck MAN COULTER 公司,型號:Epics XL)測定CD3、CD4、自然殺傷(natural killer,NK)細胞進行測定。③比較兩組遠期療效:采用門診或電話隨訪的形式隨訪3年,統(tǒng)計3年存活率及腫瘤轉移情況,腫瘤轉移情況包括局部復發(fā)和遠處轉移。
觀察組患者的客觀緩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n(%)]
兩組治療前CD3、CD4、NK 細胞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CD3、CD4、NK 細胞高于在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CD3、CD4、NK 細胞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治療前后CD3、CD4、NK 細胞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的比較(%,±s)
觀察組的3年生存率高于對照組,腫瘤轉移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預后指標的比較[n(%)]
宮頸癌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致死率,且近年來其發(fā)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已成為影響女性健康的重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手術治療可徹底幫助宮頸癌患者切除病灶,提高生存率。但對于中晚期宮頸癌患者而言,因癌細胞擴散相對更嚴重,手術效果不大,此時給予合適的放化療可獲得更好的短期治療效果。但也有研究發(fā)現,患者的生存期仍未能有明顯延長。主要原因可能是放療會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血細胞及白細胞明顯減少,同時還可能會導致免疫抑制,不利于遠期預后。
中醫(yī)認為,宮頸癌發(fā)病外因為外受濕熱,或血寒傷絡,積冷結氣,瘀阻胞絡等,發(fā)病內因為情志所傷,肝郁氣滯,肝、脾、腎諸臟虛損。人過四十而陽氣自半,故正氣衰敗,氣血虧虛是癌癥產生的根本。故臨床治療應以活血化瘀、補益正氣、清熱去濕為主要原則。中醫(yī)藥在宮頸癌防治方面有其優(yōu)勢,參芪抑瘤方是在當歸貝母苦參丸的基礎上加減化裁而來,其中浙貝母清熱解毒,黃芪補氣活血,當歸益氣補血,山慈菇清熱散結,苦參清熱去濕,諸藥合用,契合了腫瘤正氣不足,痰(濕)濁、癌毒、瘀血內阻的發(fā)病機制。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客觀緩解率、疾病控制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3年生存率高于對照組,腫瘤轉移情況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參芪抑瘤方聯合放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患者,可獲得較好的近遠期療效。參芪抑瘤方方中藥材所含有效成分黃芪多糖、當歸多糖、苦參堿、貝母堿等都有抗癌作用。同時也有基礎研究表明參芪抑瘤方可減少腫瘤浸潤深度,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T 細胞亞群是維持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的基礎,其中CD3、CD4細胞被認為是重要的細胞亞群,可有效維持機體免疫功能。NK 細胞不僅參與抗腫瘤過程,還參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研究表明,宮頸癌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明顯低于正常人水平,且免疫功能的強弱與疾病的進展息息相關。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CD3、CD4、NK 細胞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參芪抑瘤方聯合放療治療可提升中晚期宮頸癌患者免疫功能?,F代藥理研究結果顯示,黃芪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抗衰老、抗應激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鄥⒅械目鄥A具有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生成、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
綜上所述,參芪抑瘤方聯合放療治療中晚期宮頸癌患者,療效可靠,可提升患者免疫力,改善患者預后,是一個較為可靠的治療方案。本次研究仍存在些許不足,如樣本量偏小、遠期預后和安全性不確定,仍需進一步地深入分析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