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瑋
女孩子不要男人送書,只借書——一借一還,兩次接觸機會。
——《圍城》里,錢鐘書先生如是說。
我初讀時便好奇:他老人家,哪來的這個經(jīng)驗?
又《圍城》里,有人真使過這招。范小姐哄趙辛楣問她借劇本看,劇本上面有范小姐自己仿作者題的簽名求愛。這里面大有道理:讓趙辛楣自覺有個情敵,好挑動他的斗心。然而這其實還不算厲害。
對付讀書人,另有一個辦法:比如女孩子問男生借了書,還回去時,如果就此還了,也就完了,沒了后續(xù);如果女孩子還書時順口問:“哎,這書好看,就是我哪里哪里沒讀懂,就是這里這里……”
開始談論細節(jié)了,女孩子不用多話,只用仰慕的眼神看男生,自能鼓勵他高談闊論下去……
——哪位會問我:你怎么知道的?
答:我親眼見我一個好朋友這么中招的。我和另一個朋友還好心提醒他,“哎,我們跟某老師約了要去吃飯”,一邊站起身來,身在局中的朋友猶且不覺,道:“我一會兒過來!”
好嘛,我倆只好聳聳肩,走了。
一借一還,或者聊起來。如此,讀書能讀出人的關系來,就是如此。
在互聯(lián)網(wǎng)還不發(fā)達、大家還經(jīng)常見面的時代,尤其如此。
我小時候,小學三年級之前吧,平日里與朋友玩,沒怎么見過錢;小孩子之間,以物換物,以書換書。談不到價格對等,只是,比如一本《七龍珠》換一本《圣斗士》,一本《三國演義》連環(huán)畫換一本《水滸傳》連環(huán)畫。有些做法,很合乎經(jīng)濟學,比如我曾用幾本薄薄的《智取威虎山》連環(huán)畫,換過一整本《三國演義》——無他,那時我們都只有八歲,跟我換書的同學還不太認字,這種“字書”對他而言使用價值不大,還不如跟我換了連環(huán)畫,物盡其用呢。
換到后來,很容易錯雜起來。一本書可能經(jīng)了五六道手,原主哪天想起來去討要時,就得挨家挨戶地問。最后終于找到時,身后已經(jīng)跟了一串交易參與人,仿佛蜈蚣;大家紛紛說:“你是用A書換了我的B書,先換回來?!薄斑@本C書是我的!”“別急啊,我先跟D書的主人換回來!”……而換回來的書,也常不是原來的樣子。小孩子們手欠,保不齊就把楊六郎畫成了楊令公,葫蘆娃畫成了沙和尚。
2010年我家搬家時,儲藏室搜了一堆書出來:是我小學畢業(yè)后就沒再讀過的連環(huán)畫。重新看,有些明顯不是我的,大概是某位同學忘了換回去;一本《明英烈》封底,用鋼筆歪歪斜斜寫著這幾個名字:“朱元璋、胡大海、常遇春、徐達……”
他一定是很喜歡明朝開國故事吧。我想。
上海漕溪路樞紐站旁,有個地方,論斤賣書,自然都是些《男性泌尿衛(wèi)生護理》《我的漂亮小姨子》之類。我某次路過,瞥到門口有本書畫風不同,過去蹲下看:莎翁四悲劇集的英文原版。翻開扉頁,道:“吳XX199X年購于XX書店?!毕旅嬉恍行∽郑骸鞍峒冶黄葋G棄,望買者珍重。此乃好書?!?/p>
我不知道這位吳先生是怎么回事,只覺得,他的感受,傳達給我了。
我起身買,老板論斤,給我稱了五元錢,最后還問我:“哎,你都買了,那跟我說聲,這是本什么書?”
我說:“是四個劇本。這真算賣得很便宜了?!?/p>
老板:“哦!我是看不懂。值錢了在這里也沒人買。你買了也好?!?/p>
大概是我高三的時候,那時有些家庭有了電腦,但還沒普遍推開互聯(lián)網(wǎng)。我的一個同學有王小波幾部小說的txt版,就放進一張3.5寸盤里給我。我到家,打開文件時,注意到里面的另一個txt文檔,名稱:“張佳瑋請一定打開看一看?!蔽掖蜷_看了,是那個同學寫給隔壁班一個女孩子的情書,最末寫:“我覺得我文筆不好,你給我改一改?謝謝!”
——這個時代,在亞馬遜的書下面分享評論、批注和引用的諸位,也許無法適應。但這就是我們那一代的,讀書者之間的,奇怪但確實的,交流方式。
這種交流方式圖書館也常見。
我高中時,市面上有一套漓江出版社的村上春樹集子。先讀了《象的失蹤》——里面包括了《且聽風吟》《1973年的彈子球》等短篇——然后尋思找同社的《世界盡頭和冷酷仙境》讀。找不到。查圖書館記錄,明明是有的,雖然只有一本:20世紀末21世紀初,村上春樹還沒那么紅就是了。
一個月后再去,有了。借了?;氐郊易x,發(fā)現(xiàn)書的封底書皮里,插了張紙。字體很清爽,曰:“真是好書!但還不是村上春樹最好的書!讀完這本,一定要讀《舞舞舞》!那才是他最好的書!”
每個感嘆號,都是用鋼筆筆尖畫了一彎,然后狠狠一點,力透紙背。
這大概,是我見過最可愛的村上春樹迷了。
這個夏天,寫論文,得研究法國畫藝攝影史,去國家圖書館借了大大的一本《Le Pictorialisme en France》, 是 Michel Poivert先生寫的。翻開來,發(fā)現(xiàn)之前借過書的某幾位法國先生,在書上涂抹了不少標點和筆記……敢情借這本書的,都是琢磨這行的,真是彼此心照,看起來也順。
這種一茬又一茬的傳遞,大概也就是借書的樂趣,頗有點“上一屆學長的筆記,學妹你也拿去看吧”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