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SCVD)是世界范圍內(nèi)導致死亡和殘疾的首要原因。ASCVD是一種多因素導致的疾病,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營養(yǎng)膳食和腸道菌群(gut microbiota)相互作用在ASCVD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調(diào)控作用,其中腸道微生物衍生的代謝物被認為是影響ASCVD的病理生理過程的關鍵驅(qū)動因素。然而,具體是何種腸道微生物代謝物發(fā)揮作用及其影響動脈粥樣硬化的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腸道菌群色氨酸代謝物吲哚丙酸(IPA)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的機制
中山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凌文華教授團隊在心血管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Circulation Research) (IF=23.213)發(fā)表了題為“Gut Microbially Produced Indole-3-Propionic Acid Inhibits Atherosclerosis by Promoting 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and its Deficiency Is Causally Related to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的封面論文。公共衛(wèi)生學院的凌文華教授與楊燕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薛宏亮和陳旭為共同第一作者,中山大學作為第一單位。
該研究首先通過病例對照研究發(fā)現(xiàn),冠心病患者腸道菌群代謝色氨酸產(chǎn)生吲哚-3-丙酸(IPA)的能力顯著降低,糞便和血清中IPA水平顯著減少。進一步的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膳食補充IPA可以緩解ApoE-/-小鼠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提高動脈粥樣斑塊的穩(wěn)定性。機制研究發(fā)現(xiàn),IPA通過新發(fā)現(xiàn)的miR-142-5p/ABCA1信號軸促進巨噬細胞膽固醇外流,從而抑制泡沫細胞的形成。而體內(nèi)IPA缺乏可加速ApoE-/-小鼠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并與人群ASCVD發(fā)病風險增加有顯著關聯(lián)。這些結(jié)果為預防或改善ASCVD提供了新的潛在干預靶點。
該研究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No.81730090和No.82030098)的資助。